search

“放下佛經,立地殺人”竟是出自魯迅之口?

“放下佛經,立地殺人”竟是出自魯迅之口?

  佛教中有句話說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佛教重視的是人的內心和道德,最終超越生死和苦、斷盡一切煩惱,得到究竟解脫。但著名文學家魯迅卻寫道“放下佛經,立地殺人”,這是為什麼呢?本期宗教資訊為你揭曉。

  清水安三1891年出生於日本滋賀縣,中學時皈依基督教。1917年,清水安三進入中國傳教,並從事貧民啟蒙教育。1921年,他和妻子清水鬱子在北京朝陽門外創辦“崇貞貧民攻讀女校”(即崇貞學園),同時在日文版《北京週報》擔任記者。約在1921、1922年,清水安三結識了魯迅、周作人兄弟。

  “至今我還清楚地記得第一次拜訪魯迅時的情景。”清水安三晚年回憶:“嚴格地說,當時我不是專程去拜訪魯迅而是去拜訪周作人的……這時,一個鼻子下蓄著黑鬍鬚的中年男子從西廂房掀開門簾,探出頭來說:‘如果我也可以的話,就進來吧,我們聊聊’。於是我進了房間與他進行了交談,沒想到這個人就是魯迅。”

  根據北京師範大學教授陳子善考證,清水安三的確與魯迅、周作人兄弟相識,與周作人的關係要更為密切。自1922年4月10日起,清水安三的名字多次出現在周作人日記中,或清水君前來拜訪,或周作人“至清水君宅”,清水安三還一度在八道灣周宅小住。

  清水安三的名字首次出現在《魯迅日記》裡是1923年1月20日:“晚愛羅先珂與二弟招飲今村、井上、清水、丸山四君及我,省三也來”。第二次是1923年8月1日,“上午往伊東寓治齒,遇清水安三君,同至加非館小坐”。魯迅、周作人兄弟鬧翻後,魯迅要搬家,託清水安三借搬家用的車子。

  魯迅定居上海之後,和清水安三亦多有往來,經其引介結識內山書店老闆內山完造、日本作家增田涉等。魯迅博物館副館長黃喬生告訴南都記者,1931年是魯迅和清水安三的第二個密切交往期,推測這幅十六字書法應是寫於1931年前後。

  這幅書法既無上款,落款也無日期和鈐印,但“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放下佛經,立地殺人”十六字讓黃喬生覺得眼熟。1996年北京魯迅博物館編輯出版的《魯迅研究月刊》上,曾登載李思樂的《由魯迅的一張明信片想到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一文,文內提到魯迅將十六字佛偈寫在一張明信片上寄給清水安三。

  發現這張明信片的是中國文學研究者飯田吉郎。在編撰《現代中國文學研究文獻目錄(1908—1945)》一書時,飯田吉郎無意間發現了這張明信片。十六字偈“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放下佛教,立地殺人”寫在明信片上,由魯迅寄給“上海市徐家彙清水安三先生”,“是用漂亮的毛筆字寫的,無日期,郵戳也模糊不清。”飯田吉郎說。在明信片的正面還有手書“應需回信”四字。

  但飯田吉郎所述明信片上的佛偈後一句“放下佛教,立地殺人”,與掛軸上的“放下佛經,立地殺人”有出入。在掛軸裡,“佛教”被改成了“佛經”二字。

  關於這個訛誤,學者陳子善認為,可能是飯田吉郎在抄錄明信片內容時抄錯。黃喬生推測,應是清水安三在收到明信片後向魯迅去信索字,魯迅重寫時改寫了行文。但尚無確切考證。

  “放下佛經,立地殺人”語出何意?“放下暑刀,立地成佛”早已為人們耳熟能詳,“放下佛經,立地殺人”則意味陡轉充滿戾氣。魯迅當時為什麼要寫這十六字佛偈送給清水安三?

  黃喬生表示,清水安三和內山完造都是基督徒,在他們和魯迅過從甚密的階段,必然談到信仰的問題。我想他們也會談到中國有很多人信佛,但有些也信得不太真,不是篤信,而是作為招牌、幌子。魯迅曾經寫過一首詩送給內山完造:“廿年居上海,每日見中華。有病不求藥,無聊才讀書。一闊臉就變,所砍頭漸多。忽而又下野,南無阿彌陀”。

  這首詩和寄給清水安三的四句佛偈有對應關係。大概當時的政界高官們也是假信佛,實際上很不仁慈的。一到失敗的時候,他們就下野了,遁入佛門了。現在是下野了、信佛了、出洋了,可他們隨時又可能放下佛經,再來當軍閥殺人。

  這幾句話原本出自一張明信片,但飯田吉郎並沒有刊登明信片的照片,現在我們也還沒見過這張明信片。在沒有見到明信片的情況下,《魯迅全集》(2005年版)卻已把它作為真實的魯迅軼文收錄了。五六十年代魯迅博物館曾在全國範圍內徵集,當時許廣平還在世,日本朋友也捐了一些。不過現在這種情況越來越少了。前幾年也有日本人將魯迅寫的詩的條幅捐獻給上海魯迅紀念館,當時日本人住在上海日租界,對那裡有感情。

  【結束語】魯迅對社會的諷刺、斥責、揭露是很有意義也很傳神的。現在也有人忽左忽右。魯迅從原來兩句佛經裡,翻過來一說,就把現象揭示了出來。

文章本無成妙手偶得之出自誰之口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出自南宋陸游的《文章》。其意思是文章本是不加人工,天然而成的,是技藝高超的人在偶然間所得到的。陸游,字務觀,號放翁,漢族。陸游生逢北宋滅亡之際,少年時即深受家庭愛國思想的薰陶。陸游一生筆耕不輟,詩詞文具有很高成就。其詩語言平易曉暢、章法整飭謹嚴,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與杜甫的沉鬱悲涼,尤以飽含愛國熱情對後世影響深遠。

夫英雄者出自誰之口

  出自曹操之口。原句:夫英雄者,胸有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出自:陳壽《三國志:武帝紀》,釋義:凡是成為英雄的人,都有偉大的志向,胸中蘊藏著精良計謀,他們都是具有能夠容下宇宙的胸懷,吞吐天地的志氣的人。

  《三國志》是由西晉史學家陳壽所著,記載中國三國時期的斷代史,同時也是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曹操,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


稱讚曹植的才高八斗是出自

  才高八斗用來形容人的文才高。“八斗”是南朝詩人謝靈運稱頌三國魏詩人曹植時用的比喻。他說:“天下有才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後來人們便用“才高八斗”形容人文才高超。 ...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出自

  這句詩是唐代詩人杜甫的名句。出自:《題偶》,原詩節選如下: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作者皆殊列,名聲豈浪垂。釋義為:寫詩做文章都是千古之事,而其中甘苦得失只有作者自己心裡知道。上句“千古事”是指留傳久遠,關係重大,就如三國時代曹丕所說的“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下句“寸心知”是說對於文章,作者本人的理 ...

桂樹焉知泰山出自何人

  出自劉義慶《世說新語》。原文:客有問陳季方: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季方曰:吾家君譬如桂樹生泰山之阿,上有萬仞之高,下有不測之深;上為甘露所沾,下為淵泉所潤。當斯之時,桂樹焉知泰山之高、淵泉之深?不知有功德與無也!   譯文:有位客人問陳季方:令尊太丘長有哪些功勳和品德,因而在天下享有崇高的聲 ...

放下煩惱勇往向前的四大星座

  生活中的瑣事,工作中的壓力,都是我們煩惱的根源,若愈執迷於其中,愈容易固步自封,停滯不前。相反,如果懂得放下執念,放下煩惱,越容易勇往直前,邁向成功。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十二星座中哪些星座最容易放下煩惱,勇往直前。      天蠍座:理性對待   天蠍座的朋友以理性冷靜為名,他們往往是團隊中的靈魂人物 ...

少年閏土是出自魯迅的什麼書

  《故鄉》是現代文學家魯迅於1921年創作的一篇短篇小說。小說以“我”回故鄉的活動為線索,按照“回故鄉”、“在故鄉”和“離故鄉”的情節安排,依據魯迅的所見所聞所憶所感,著重描寫了閏土和楊二嫂的人物形象,從而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後農村破產、農民痛苦生活的現實;同時深刻指出了由於受封建社會傳統觀念的影響,勞苦大眾所 ...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出自魯迅的什麼集什麼

  1、《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魯迅寫的一篇描寫12至17歲時發生的事情的散文,後由作者收入散文集《朝花夕拾》。   2、主要是寫魯迅的童年時期,是他成長的足跡,童年時的他,沒有嚴肅,沒有莊重,但有有童真,有幻想,有童趣,即使在嚴肅的學習中也不乏快樂。 ...

俯首甘為孺子牛出自魯迅的哪一篇

  “俯首甘為孺子牛”出自魯迅的詩《自嘲》。這句跟前一句“橫眉冷對千夫指”,成為了整首詩的精髓和核心,主要體現的是魯迅先生的世界觀和內心真實的感情,對人民的熱愛和對敵人的憎恨。   《自嘲》是現代文學家魯迅於1932年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詩。這首詩的首聯寫當時作者所處的險惡處境;頷聯寫自己堅持鬥爭的行動;頸聯寫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