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計劃所確定的基本任務是集中主要力量進行以蘇聯幫助我國設計的156個建設專案為中心、由694個大中型建設專案組成的工業建設,建立我國的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初步基礎。發展部分內集體所有制的農業生產合作社,以建立對農業和手工業社會主義改造的基礎。基本上把資本主義工商業分別納入各種形式的國家資本主義的軌道,以建立對私營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的基礎。
一五計劃所確定的基本任務是集中主要力量進行以蘇聯幫助我國設計的156個建設專案為中心、由694個大中型建設專案組成的工業建設,建立我國的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初步基礎。發展部分內集體所有制的農業生產合作社,以建立對農業和手工業社會主義改造的基礎。基本上把資本主義工商業分別納入各種形式的國家資本主義的軌道,以建立對私營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的基礎。
一五計劃的成就是:我國對個體農業、手工業和私營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的任務基本完成,計劃所規定的各項建設任務,主要依靠我國人民的力量,加上當時蘇聯等國家的大力援助,到1957年底勝利完成,使我國建立起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初步基礎。社會主義生產關係基本確定。
第一個五年計劃,簡稱“一五”計劃(1953—1957),是在黨中央的直接領導下,由周恩來、陳雲同志主持制定的,1955年7月經全國人大一屆二次會議審議透過。至1957年,“一五”計劃超額完成了規定的任務,實現了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併為我國的工業化奠定了初步基礎。
一五計劃,是1953—1957年發展國民經濟的計劃是中國的第一個五年計劃。
它是以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為中心的,基本任務是:集中主要力量發展重工業,建立國家工業化的初步基礎;有步驟地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其特點是優先發展重工業。
結果:第一個五年計劃制訂後,對三大改造、基本建設、工農業發展和交通便捷做出了突出貢獻,使得中國的近代化水平明顯提高。
成就:1953年底,鞍山鋼鐵公司大型軋鋼廠等三大工程建成投產;1956年底,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建成投產;中國試飛成功第一架噴氣式飛機;瀋陽第一機床廠建成投產;1957年,武漢長江大橋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形成了以鞍山鋼鐵公司為中心的東北工業基地,沿海地區原有的工業基地得到加強,在華北、西北建立了一批新工業基地。從此,我國開始改變了工業落後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
意義:我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後的面貌,為社會主義工業化奠定了初步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