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該成語是自相矛盾。
2、成語意思:比喻自己說話做事前後牴觸,不動腦筋。也比喻言語或行為自相牴觸。
典故:
出自《韓非子·南一》。
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於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九個和尚一個碗打四字成語,謎底是僧多粥少;
2、成語釋義:和尚很多,吃的粥很少,比喻人多東西少,不夠分配;
3、成語出處:清代西周生的醒世姻緣傳,其中第六十二回寫到,師爺的席面是看得見的東西,再要來一個撞席的,便就僧多粥薄,相公就不夠吃了。
1、解釋:左右手都能射箭。比喻兩隻手輪流做同一動作或同時做幾項工作;
2、出自:元·白樸《梧桐雨》楔子的《臣左右開弓,一十八般武藝,無有不會》;
3、示例:那興兒真個自己,打了自己十幾個嘴巴,來自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十七回。
1、輕浪浮薄:形容行為放蕩不莊重;
2、水性楊花:比喻婦女在感情上不專一;
3、放浪形骸:指行動不受世俗禮節的束縛;
4、風流倜儻:形容人有才華而言行不受世俗禮節的拘束;
5、玩世不恭:因對現實不滿而採取的一種不嚴肅、不認真的生活態度。 ...
1、該成語是鋌而走險。
2、成語意思:指被迫反抗採取的一種正義行為。
3、常多用作褒義詞,偶爾也用作貶義詞。
4、近義詞:見義勇為、孤注一擲。
5、反義詞:畏縮不前。
6、出自《左傳·文公十七年》的“小國之事大國也,德則其人也,不德則其鹿也鋌而走險”。 ...
1、一個人一個獸打一成語為:人面獸心。
2、人面獸心,解釋:面貌雖然是人,但心腸象野獸一樣兇狠。形容為人兇殘卑鄙。出自:《列子·黃帝》:“夏桀、殷紂、魯醒、楚穆,狀貌七竅皆同於人,而有禽獸之心。”《漢書·匈奴傳贊》:“被髮左衽,人面獸心。” ...
滴水穿石:
解釋:指水不停地滴,石頭也能被滴穿。比喻做事情只要有恆心,不斷努力,事情就一定能成功。
出處:《漢書·枚乘傳》:“泰山之霤穿石,單極之綆斷幹。水非石之鑽,索非木之鋸,漸靡使之然也。”
近義詞:磨杵成針、繩鋸木斷、水到渠成、鍥而不捨、滴水穿石、持之以恆、堅持不懈等。
反義詞:虎頭 ...
一言難盡:形容事情曲折複雜,不是一句話能說清楚的,用在不好的事。出自:元·李直夫《虎頭牌》第一折:我一言難盡,來探望你這歹孩兒索是遠路風塵。示例:說起這件事,真是一言難盡,等有時間我們再詳談。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用於不愉快的事。 ...
買櫝還珠:意是買來裝珍珠的木匣退還了珍珠。比喻沒有眼力,取捨不當。
出處:
出自《韓非子·外儲說左上》:“楚人有賣其珠於鄭者,為木蘭之櫃,薰以桂椒,綴以珠玉,飾以玫瑰,輯以羽翠,鄭人買其櫝而還其珠。”
近義詞:
1、捨本逐末:比喻不抓根本環節,而只在枝節問題上下功夫。
2、本末倒置:比 ...
1、一動不動、一聲不吭、一竅不通、一成不變、一蹶不振
2、一絲不掛、一絲不苟、一毛不拔、一文不值、一言不發
3、一病不起、一臥不起、一塵不染、一文不名、一字不易
4、一錢不值、一瞑不視、一虎不河、一介不取、一定不易
5、一錢不名、一絲不紊、一筆不苟、一塵不緇、一字不苟
6、一事不知、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