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秦武王:
秦武王(公元前329年至公元前307年)是秦惠文王與惠文後所生之子。秦惠文王更元十四年(前311年),秦惠文王薨,嬴蕩即位,為秦武王。秦武王重武好戰,在位期間,平蜀亂,設丞相,拔宜陽,置三川,更修田律,修改封疆,疏通河道,築堤修橋。秦武王身高體壯,喜好跟人比力氣,大力士任鄙、烏獲、孟說等人都因此做了大官。
二、秦武王舉鼎身亡:
秦武王爭強好勝。在秦武王四年(前307年)八月,秦武王與孟說比賽舉“龍文赤鼎”,結果兩眼出血,脛骨折斷,到了晚上氣絕而亡,年
一、秦武王:
秦武王(公元前329年至公元前307年)是秦惠文王與惠文後所生之子。秦惠文王更元十四年(前311年),秦惠文王薨,嬴蕩即位,為秦武王。秦武王重武好戰,在位期間,平蜀亂,設丞相,拔宜陽,置三川,更修田律,修改封疆,疏通河道,築堤修橋。秦武王身高體壯,喜好跟人比力氣,大力士任鄙、烏獲、孟說等人都因此做了大官。
二、秦武王舉鼎身亡:
秦武王爭強好勝。在秦武王四年(前307年)八月,秦武王與孟說比賽舉“龍文赤鼎”,結果兩眼出血,脛骨折斷,到了晚上氣絕而亡,年
仁義之師:宋襄公的例子
宋襄公和楚國軍隊在泓水之濱交戰。宋兵已經安排好陣勢,楚軍還未渡河。右司馬向宋襄公獻計道:“楚軍多而宋軍少,趁他們正在過河尚未列隊時發動突然攻擊,那麼他們必敗無疑。” 宋襄公說:“我聽得君子講:‘雙方交戰。不傷害已經受傷的人;不擒捉頭髮斑白的老兵;人處險地,不推他跌下深淵,人處困境,不逼他走投無路;不進攻尚未列成陣勢的隊伍。’現在楚軍還未完全渡河,我們發動攻擊,這是不道德的。還是讓他們全部渡河擺好陣勢後,再擊鼓進攻吧。” 右司馬說:“您不愛護我國的人民,讓國家受到損害,難道這就講道德了嗎?” 等到楚軍已渡過河來擺好了陣勢,宋襄公這才下令擊鼓進軍,結果宋兵大敗,宋襄公的大腿也遭受重傷,三天後逝世。
1、1826年法國青年化學家巴拉爾研究從海藻中提取碘。在提取碘後的母液底部,總沉著一層深褐色液體,它具有刺激性臭味,進行了仔細地研究,終於發現一種新元素溴,發表在論文中。德國化學家李比希讀後深為後悔。他在幾年前也做過與巴拉爾相似的實驗,看到過類似的現象。所不同的是,他沒有認真研究,只作憑空斷定,這褐色液體不過是氯化碘。因此 他貼上一張氯化碘標籤了事。後來他把那張標籤取下來掛在床頭作為教訓。在那以後,他在科學研究中變得更為嚴肅認真。
2、在18世紀拿破崙戰爭時期,在法俄戰爭的一場戰役中,拿破崙的一名將軍去給自己的戰馬上馬掌。由於鐵匠的疏忽,馬掌少上了一個釘子,而當激烈的戰鬥開始後,由於馬掌不牢固,戰馬掉了馬掌,戰馬在戰鬥中跌倒,而馬背上的將軍被對方俘虜。將軍的被俘導致這場重要戰役的失敗,這場戰役的失敗導致了一個國家的滅亡。 這是滑鐵盧戰役中的一個小故事,告訴我們細節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