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平年有365天,閏年有366天,有12個月。1年通常是指地球繞太陽公轉一週的時間,或者說是太陽在天球上沿黃道從某一定標點再回到同一定標點所經歷的時間間隔。
在現代公曆中,平年有365天,閏年有366天。在舊石器時代的早期,人類就已經會依據月相來計算日子。迄今,朔望月仍是許多曆法的基石。一年分為12個月;中國農曆一年也為12個月,農曆的閏年為13個月,多出的一個月稱為閏月。
一年平年有365天,閏年有366天,有12個月。1年通常是指地球繞太陽公轉一週的時間,或者說是太陽在天球上沿黃道從某一定標點再回到同一定標點所經歷的時間間隔。
在現代公曆中,平年有365天,閏年有366天。在舊石器時代的早期,人類就已經會依據月相來計算日子。迄今,朔望月仍是許多曆法的基石。一年分為12個月;中國農曆一年也為12個月,農曆的閏年為13個月,多出的一個月稱為閏月。
一年12個月。
一年有十二個月,大月分別是:一月、三月、五月、七月、八月、十月和十二月,小月是二月,四月、六月、九月、十一月。
我國現行的農曆即是一種陰陽合曆,它揚陽曆之長避陰曆之短,根據月亮的盈虧週期確定“月”,以地球繞太陽公轉一週的時間即一回歸年作為一年的平均長度。農曆規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一年12個月。
其中二月比較特殊,平年的二月有28天,閏年二月有29天。
陰曆主要指按月亮的月相週期來安排的歷法,以月球繞行地球一週為一月,即以朔望月作為確定歷月的基礎,一年為十二個歷月的一種曆法。
我國傳統曆法為農曆。
農曆,又有陰曆、華歷、夏曆、漢歷、國曆等名稱,是一種陰陽合曆,取月相的變化週期即朔望月為月的長度,參考太陽迴歸年為年的長度,透過設定二十四節氣以及閏月以使平均歷年與迴歸年相適應。按照華夏始祖軒轅黃帝登基為元年,今年是農曆開元4715丁酉雞年,我國傳統曆法比西方曆法早2698年。
定月的方法是以朔望月週期確定,朔所在日為初一。由於朔望月平均長度29、530588天,所以農曆大月30天,小月29天。農曆平年有十二個月,全年354天或355天;閏年為十三個月,其中某一月為閏月,月名依前一月名而定,如前月是八月,閏月則為閏八月。閏年全年383天或38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