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出自於明朝劉伯溫所寫的《郁離子》
原文如下:一指之寒弗燠,則反於其手足;一手足之寒弗燠,則周於其四體;氣脈之相貫也,忽於微而至大。
意思是人的一個指頭感到寒冷,如果不使它暖和,那麼就會影響到他的手腳;一隻手腳感到寒冷,若不使它暖和,那麼就影響到他的四肢;人體的氣脈是互相貫通的啊,忽視了微小的部位,就會影響到全身。
解釋:比喻一個安身之處或一個工作位置所求不多。
典故:
《莊子逍遙遊》:“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
唐李義府《詠烏》詩:”上林如許樹,不惜一枝棲。“
唐杜甫《宿府》詩:“已忍伶俜十年事,強移棲息一枝安。“
《三國演義》第六十回:“嘗思鷦鷯尚存一枝,狡兔猶藏三窟,何況人乎。”
用法:作賓語;指容身之地。
本句出自王充,論衡,狀留篇中:
故夫河冰結合,非一日之寒,積土成山,非斯須之作。引申為,冰凍三尺,非一曰之寒。
意義:
表面意義是冰凍了三尺,並不是一天的寒冷所能達到的效果,比喻一種情況的形成,是經過長時間的積累,醞釀的,積少成多;內在意義是,形成一項事物,是需要長期的積累,不是一天兩天可以完成的,任何事的發生都有其潛在的,長期存在的因素,不是突然之間就可以形成的,貶義時,多用來形容矛盾的日積月累之形成,褒義時,則形容成績取得實屬來之不易。
成語:一丘之貉。
釋義:丘:土山;貉:一種形似狐狸的野獸。一個土山裡的貉。比喻彼此同是醜類,沒有什麼差別。
出處:《漢書楊惲傳》:“若秦時但任小臣,誅殺忠良,竟以滅亡,令親任大臣,即至今耳,古與今如一丘之貉。” ...
一曝十寒,原意是即使是最容易生長的植物,曬一天,凍十天,也不能生長,比喻學習或工作一時勤奮,一時又懶散,沒有恆心,出自孟子告子上,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近義詞,三心二意、有始無終、為德不終,反義詞,持之以恆、有始有終、有頭有尾。 ...
1、一技之長:指有某種技能或特長。技指技能,本領;長指擅長、長處。
出處:清代李汝珍《鏡花緣》:“凡琴棋書畫;醫卜星相;如有一技之長者;進來進謁;莫不優禮以待。”
2、一技之微:有某種技能或特長。
出處:清代褚人獲《隋唐演義》第九十五回:“就是那一長一技之微,若果能專心致志,亦足以軼類超群,獨 ...
一技之長。
解釋:技:技能;長:擅長。指有某種技能或特長。
出自:清朝李汝珍《鏡花緣》第64回:“凡琴棋書畫,醫卜星相,如有一技之長者,前來進謁,莫不優禮以待”。 ...
1、成語秦晉之好用來指兩家聯姻它的歷史原型包括晉文公重耳。
2、實際上,“秦晉之好”並非特指兩個人的婚姻,而是指的春秋時期,秦國與晉國為了謀求自身發展,而進行的數代聯姻,其中影響最為深遠的,則要數秦穆公嬴任好迎娶晉獻公之女伯姬、晉文公姬重耳迎娶秦穆公之女懷嬴。 ...
1、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下一句:奔流到海不復回。
2、原文:
《將進酒·君不見》
【作者】李白 【朝代】唐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 ...
一什麼之差的成語只有兩個:
一念之差,意思是一個不好的念頭造成了嚴重的後果,出處李汝珍《鏡花緣》第九十回,世間孽子、孤臣、義夫、節婦,其賢不肖往往只在一念之差;一字之差,原意是隻相差一個字,用來比喻相差的很少,現在多在後面加上謬以千里、相差萬里、天壤之別等詞語來比喻相差一字的重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