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這句話告誡了人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這句話告誡了人

  1、這句話告誡人們養成勤儉節約的美德要從日常生活、穿衣吃飯做起,不要鋪張浪費。切莫把日常微小的事物看輕了,從而不知珍惜。要知道每一樣東西的背後有多少人的辛勤付出,有多少能源的消耗;樁樁件件來之不易。

  2、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出自明、清時期的朱柏廬《治家格言》,世稱《朱子家訓》)

  3、意思是說:吃每一碗粥、每一碗飯時,應該想想這粥飯裡有多少人的付出,多少能源的消耗,真的是來之不易;我們生活所需的每半根絲、每半縷線,都要常常想想其中包含幾多物質能源和幾多人的心血,應該好好珍惜。

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的上一句

  前一句是: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這句話出自朱柏廬《治家格言》。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整句話的意思是:一碗粥一碗飯,應當想想來處不容易。半根絲半根線,要常常想到得到這些東西很艱難。這句話告誡人們要勤儉節約,不要鋪張浪費。

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的意思

  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的意思:對於衣服的半根絲或半條線,我們也要常念著這些物資的產生是很艱難的,出自《夫子治家格言》,《朱子家訓》是“經典誦讀口袋書”的一種,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廬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為主的啟蒙教材。作者朱柏廬(1617-1688)名用純,字致,是明末清初江蘇崑山人,自幼致力讀書曾考取秀才志於仕途。清入關明亡遂不再求取功名,居鄉教授學生並潛心程朱理學主張知行並進一時頗負盛名。康熙曾多次徵召,然均為先生所拒絕。著有《刪補易經蒙引》、《四書講義》、《勸言》、《恥耕堂詩文集》和《愧納集》。《朱子家訓》通篇意在勸人要勤儉持家﹑安分守己等。弘揚了中國幾千年來形成的道德教育思想,以名言警句的形式表達出來,既可以口頭傳訓,也可以寫成對聯條幅掛在大門、廳堂和居室,還可以作為治理家庭和教育子女的座右銘,因此自問世以來就被流傳甚廣,被歷代士大夫尊為“治家之經”,清至民國年間一度成為童蒙必讀課本之一。


物力.什麼意思

  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的意思:對於衣服的半根絲或半條線,我們也要常念著這些物資的產生是很艱難的。該句出自《朱子家訓》,《朱子家訓》又名《治家格言》,是朱柏廬所著的啟蒙教材,創作於清朝,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作品。   原文如下:   朱子家訓(節選)   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   既昏便息,關鎖門戶 ...

物力的上

  恆念物力維艱的上一句是:半絲半縷。全句: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語出清朱柏廬《治家格言》。內涵是:切莫把日常的事物看輕了,要知道父母謀衣謀食的艱難,樁樁件件來之不易。其包含著飲水思源、不要忘本的意思。   朱用純(1627-1698年),字致一,號柏廬,明末清初江蘇崑山縣人。著名理 ...

來之不易的意思

  1、意思是說:吃每一碗粥、每一碗飯時,應該想想這粥飯的來之不易。   2、原文: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3、翻譯為:對於一頓粥或一頓飯,我們應當想著來之不易;對於衣服的半根絲或半條線,我們也要常念著這些物資的產生是很艱難的。出自《治家格言》(又稱《朱子家訓》、《朱子治家格言》 ...

來之不易是什麼意思

  這句話出自明代朱柏廬《治家格言》:“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這句話的意思是:吃每一碗粥、每一碗飯時,應該想想這粥飯的來之不易;穿戴所需的每半根絲、每半縷線,都要常常想想其中包含多少人的心血,應該好好珍惜。 ...

來之不易意思是什麼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的意思是,吃每一碗粥、每一碗飯時,應該想想這粥飯的來之不易。   出自明末清初時期朱柏廬的《治家格言》,世稱《朱子家訓》。原文如下: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翻譯為:   對於一頓粥或一頓飯,應當想著來之不易;對於衣服的半根絲或半條線,也要常念著這些物資的 ...

來之不易的下是什麼

  出自《朱子家訓》原句:“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恆念物力維艱”。譯文:吃每一碗粥、每一碗飯時,應該想想這粥飯裡有多少人的付出,多少能源的消耗,真的是來之不易;我們生活所需的每半根絲、每半縷線,都要常常想想其中包含幾多物質能源和幾多人的心血,應該好好珍惜。   原文:   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 ...

箭猜一個成語

  刻舟求劍。   解釋:比喻辦事刻板,拘泥而不知變通。   出處:《呂氏春秋察今》呂不韋記述的一則寓言,有個楚國人,坐船渡河時不慎把劍掉入河中,他在船上用刀刻下記號,說:這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當船停下時,他沿著記號跳入河中找劍,遍尋不獲。該寓言勸勉為政者要明白世事在變,若不知改革,就無法治國,後指不會靈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