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一計害三賢是什麼典故

一計害三賢是什麼典故

  鄧艾入成都後,姜維詐降鍾會,並言艾欲謀害鍾會。鍾會調鄧艾欲殺之,姜維又將此告艾。艾由其子鄧忠保駕見鍾會。忠進帳見帳內劍拔弩張,即用暗箭射死鍾會。鄧艾急回頭,亦被姜維所殺。鄧忠欲闖出重圍未遂,戰死。姜維亦嘔血而亡。

  姜維,字伯約,天水郡冀縣人。三國時蜀漢名將,天水功曹姜冏之子。姜維年少喪父,侍奉母親,崇拜儒家大師鄭玄。諸葛亮北伐中原時,姜維受到猜忌,不得已投降蜀漢,得到蜀相諸葛亮重用。在諸葛亮去世後,姜維開始嶄露頭角。延熙十七年(254年),拜大將軍,獨掌軍權,繼續北伐事業,大戰曹魏名將鄧艾、陳泰、郭淮等,互有勝負。為躲避黃皓的迫害,前往沓中屯田避禍。

姜維一計害三賢是什麼意思

  1、是指將為了徹底剷除鄧艾和鍾會,姜維用計挑撥兩人的關係,使鄧艾和鍾會反目成為仇人,並且最後落得了悽慘的下場。而姜維也因為此計謀將自己捲入其中,最後的下場也非常慘。

  姜維一計害三賢是真的,其中“三賢”是鄧艾,鍾會和姜維。姜維因為參與鍾會謀反案件被誅殺。

  2、鄧艾奇襲成都,後主投降了。但後主降了不算,姜維大軍還在劍閣與鍾會相持,後主令姜維降。姜維不降鄧艾,卻降鍾會。

  3、他掀動並利用鍾會的野心,鼓動鍾會做第二個劉備。於是,鍾會誣告鄧艾謀反,接管了鄧艾的部隊。此時,已經心在天下的鐘會,與姜維稱兄道弟。

  4、若是姜維忽悠鍾會殺死手下不願反抗司馬氏的將領們獲得成功,蜀國復活也不是不可能。但最終,鍾會與姜維都死於亂軍之中。

  5、姜維的妻室子女都被殺光,他的遺體被魏兵爭奪報仇,共剖其腹,取得人膽如雞卵,如今,卻只剩一座衣冠冢。

三十六計最後一計是什麼

  三十六計最後一計是“走為上策”,意思是指遇到強敵或者陷於困境時,以離開回避為最好的策略。現多用於生活中,工作中,社交中,如果形勢對自己不利時,敵強我弱時,就選擇暫時退卻,重新再來,或另謀他法的心態。


十六關門打狗是哪

  三十六計中並沒有關門打狗這一計。三十六計是指中國古代三十六個兵法策略。三十六計分別為:第一計瞞天過海、第二計圍魏救趙、第三計借刀殺人、第四計以逸待勞、第五計趁火打劫、第六計聲東擊西、第七計無中生有、第八計暗度陳倉、第九計隔岸觀火、第十計笑裡藏刀、第十一計李代桃僵、第十二計順手牽羊、第十三計打草驚蛇、第十四 ...

米度關是什麼典故

  一米度三關的釋義如下:   比喻不要小瞧弱小的事物。   其典故如下:   從前,贛榆徐村有一戶人家,其中母親帶著11歲的兒子徐小,母子倆相依為命,度日如年。一天,突然飛來一對燕子在徐小家的屋樑上築了個巢母親說:“燕子報春,吃害蟲,是吉祥鳥,不要驚嚇它。”徐小發現一隻燕子在家中的地上撲騰,揀起一看,原來是 ...

十六最後是什麼

  三十六計最後一計是:走為上。《三十六計》或稱三十六策,是指中國古代三十六個兵法策略,語源於南北朝,成書於明清。它是根據中國古代軍事思想和豐富的鬥爭經驗總結而成的兵書,是中華民族悠久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

十六樹上開花的典故

  《三十六計》中第二十九計,樹上開花。指樹上沒有開花,但可用彩色綢子剪成花朵粘在樹上,如真花,真假難辯。比喻將本求利,別人收穫。語出《蕩寇志》。《三十六計》或稱“三十六策”,指中國古代三十六個兵法策略,語源於南北朝,成書於明清。根據我國古代卓越的軍事思想和豐富的鬥爭經驗總結而成的兵書,是中華民族悠久文化遺產 ...

十六的最後

  最後一計即第三十六計是走為上計,這一計是指戰爭中看到形勢對自己極為不利時就逃走,現多用於做事時如果形勢不利沒有成功的希望時就選擇退卻、逃避的態度。   走為上計是三十六計中的一個計策,出自《南齊書·王敬則傳》中的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計。《水滸傳》第十八回中寫到晁蓋道:卻才宋押司也教我們走為上計,卻是走那裡 ...

以退為進是十六的哪

  三十六計中至少有2個符合要求(類似以退為進)第一、欲擒故縱:原文“逼則反兵,走則減勢。緊隨勿迫,累其氣力,消其鬥志,散而後擒,兵不血刃。需,有孚,光。”解析:逼迫敵人無路可走,它就會反撲;讓它逃跑則可減弱敵人的氣勢。追擊時,跟蹤敵人不要過於逼迫它,以消耗它的體力,瓦解它的鬥志,待敵人士氣沮喪、潰不成軍,再 ...

十六之圍魏救趙的典故

  有時候不得不佩服以前戰國時期人們的想法,當全部兵力去攻打一個國家,另一個國家為救被打國家,只要在出兵攻打的那個國家的門口叫囂,便可以輕鬆救下被攻打的國家。本期民間故事將為你介紹圍魏救趙的典故。   成語故事   戰國時,魏國大將龐涓率軍包圍了趙國都城邯鄲。趙國急忙向齊國求救。齊威王命田忌為大將,孫臏為軍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