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櫝還珠。
解釋:櫝,木匣;珠,珍珠。買下木匣,退還了珍珠。比喻沒有眼力,取捨不當。
出處:宋·程頤《與方元寀手帖》:“今之治經者亦眾矣;然而買櫝還珠之蔽;人人皆是。”
近義詞:捨本逐末、本末倒置、反裘負薪。
反義詞:去粗取精。
例句:讀一本書必須吸取精華,不能做買櫝還珠的事情。
一顆珍珠一個盒子打一成語是買櫝還珠。買櫝還珠指買來裝珍珠的木匣退還了珍珠;比喻取捨不當,次要的東西比主要的還要好。在句中作謂語、賓語、定語;用於書面語。成語是漢語詞彙中定型的詞。成語,眾人皆說,成之於語,故成語。成語多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結構形式和固定的說法,表示一定的意義,在語句中是作為一個整體來應用的,承擔主語、賓語、定語等成分。成語有很大一部分是從古代相承沿用下來的,它代表了一個故事或者典故。有些成語本就是一個微型的句子。成語又是一種現成的話,跟習用語、諺語相近,但是也略有區別。成語是中華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謎底是買櫝還珠。
買櫝還珠:櫝:木匣。珠:珍珠。買下木匣,退還了珍珠。比喻沒有眼力,取捨不當。
出處:《韓非子·外儲說左上》:“楚人有賣其珠於鄭者,為木蘭之櫃,燻以桂椒,綴以珠玉,飾以玫瑰,輯以羽翠。鄭人買其櫝而還其珠。”
近義詞:捨本逐末、本末倒置、反裘負薪。
反義詞:去粗取精。
結構:連動式。
作用:作謂語、賓語、定語。用於書面語。
明珠暗投
釋義:閃閃發光的珍珠和寶玉偷偷地投到路上行人的面前,行人看到無不愣住,誰也不敢隨便上前去拿。後專指把閃閃發光的珍珠投到黑暗的地方。比喻珍貴的物品落到不識貨的人手裡,亦比喻有才能的人得不到。
出處:唐代李白《留別賈舍人至》詩之一:“遠客謝主人,明珠難暗投。”
近義詞:棄明投暗
反義 ...
解釋:回憶過去的苦難,回想今天的幸福生活。
用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賓語;含褒義。
例句:他經常給年輕人講憶苦思甜的故事。
來源:出自鄧小平《在全軍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憶苦思甜當然要搞,但只搞憶苦思甜就不夠了,要研究如何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提高戰士的政治覺悟。” ...
買櫝還珠原意是買來裝珍珠的木匣退還了珍珠。比喻沒有眼力,取捨不當。買櫝還珠出自戰國《韓非子·外儲說左上》:“楚人有賣其珠於鄭者,為木蘭之櫃,薰以桂椒,綴以珠玉,飾以玫瑰,輯以羽翠,鄭人買其櫝而還其珠。”
近義詞語:捨本逐末、本末倒置、反裘負薪、捨本求末、取捨不當;
反義詞:去粗取精。
造句:做 ...
一顆。顆:量詞,指圓形或粒狀的東西:三顆珠子。石子:是廣義上的說法,泛指白石子、彩色石子、黑色石子、碎石、礫石、卵石等。
量詞:通常用來表示人、事物或動作的數量單位的詞,叫做量詞。如頭、匹、條等。量詞,與代表可計數或可量度物體的名詞連用或與數詞連用的詞或詞素,常用來指示某一類別,為名詞所指派的物體可按 ...
成語解釋:處境危險,隨時可能喪失生命。
常用程度:常用。
成語結構:緊縮式。
感情色彩:中性詞。
產生年代:現代。
典故出處:葉赫那拉圖鴻《乾隆皇帝》第二章:“弘曆正命懸一線時,東方蘭兒又突然現身,與吳禿子拼了個兩敗俱傷。”
造句:在這命懸一線的時候,它出現了。如同一顆星星,拯救了 ...
嗤之以鼻
1、釋義:用鼻子吭聲冷笑,表示輕蔑。
2、出處:清代頤瑣《黃繡球》:“其初在鄉自立一學校;說於市;市人非之;請於巨紳貴族;更嗤之以鼻。”
3、例句:只要是稍有思想,稍有骨氣的人,對他說的這番話都會嗤之以鼻的。
4、近義詞:不以為然、不屑一顧、視如敝屣、付之一笑。
5、反義詞: ...
全心投入:投入全部精力,一點沒有保留。出自茅盾《鼓吹集》:“體驗生活的時候;就應該全心投入生活;把找題材的心思完全擱起來。”
近義詞:全心全意、一心一意、真心實意。反義詞:三心二意、朝三暮四。例句:雷鋒同志全心投入地為人民服務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
辨析:全心投入和一心一意,都有隻有一個心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