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七夕的習俗有哪些

七夕節的習俗是什麼 七夕節有哪些風俗

  七夕節的習俗是什麼

  1、鬥巧、觀影、結紅頭繩:鬥巧、淨水觀影、結紅頭繩等等七夕的民俗,都是為了祈禱女孩子能夠擁有智慧、美貌、健康和平安,所以每當七夕節來臨的時候,女孩子們都會穿針引線鬥巧、在靜水裡放置小針草棒觀影、在脖子上佩戴頭紅繩等等。

  2、祭拜鬼神:七夕節就像是其他傳統節日一樣,與鬼神是脫離不開關係的,所以每當七夕節的時候人們也要祭拜鬼神,祭拜物件有拜菩薩、拜土地、拜牛郎、拜魁星、拜床母、拜七姐等等。因為各地的習俗不一樣,所以具體的祭拜物件和祭拜流程都是有所差異的。

  3、觀星、參加香橋會:無論是牛郎織女的傳說,還是最初對星宿的崇拜,人們在七夕節都是要觀賞星星的,古代詩人就曾寫過“臥看牽牛織女星,月轉過梧桐樹影。”。在江蘇宜興等地區還有著參加香橋會的習俗,人們希望在香橋會上能夠祈福到一段美滿的姻緣。

  4、祈求姻緣:最初七夕節的節日意義與男女之間的姻緣並無關聯,但後來隨著節日在民間普及,再加上牛郎織女的神話故事的渲染,所以七夕節多了祈求姻緣的含義。每當農曆七月初七來臨的時候,女孩子都要祈求自己在未來能夠遇到一段美滿幸福的姻緣。

  七夕節的由來

  關於七夕節的由來,有著非常多種說法,其中以自然天象崇拜、時間數字崇拜和七姐誕最廣為流傳。其中七姐誕是說七姐是編織雲彩的紡織業者,也是情侶、婦女和兒童的保護神,人們會在七月初七這天拜七姐,祈求心靈手巧,也祈求姻緣。

  七夕有關的神話傳說

  “天河之東有織女,天帝之女也,年年機杼勞役,織成雲錦天衣,容貌不暇整。天帝憐其獨處,許嫁河西牽牛郎,嫁後遂廢織衽。天帝怒,責令歸河東,許一年一度相會。”隨著七夕節的廣為流傳,而關於牛郎與織女的愛情故事也逐漸的融入到了七夕節之中,更是在原來的故事中添加了很多內容,如“老牛牽紅線”、“王母金釵化銀河”、“喜鵲搭仙橋”等內容。

  七夕節的忌諱

  1、七夕當天是不可以舉辦婚禮因為七夕這天結婚老人們普遍認為不吉利,大家想想其實也很有道理,因為這一天是牛郎織女相會鵲橋的日子,雖然很讓人感動,但是短暫的溫情之後就是無窮的悲劇,七夕過後,二人就再次分開了,所以很多老人們認為這天雖然是中國傳統的情人節,但實際上是不吉利的,如果在這一天結婚,豈不是暗示著自己未來要和心上人分開了嗎

  2、這一天千萬別幹任何壞事,這一條很簡單,七夕這麼美好的節日,如果再去幹壞事,實在是有點不可理喻了,牛郎織女都相會了,想幹壞事的就消停一點吧!好好享受一下浪漫的節日氛圍也非常不錯。

  3、不可以吃鳥類,包括雞鴨帶翅膀的,這一點禁忌大家也可以猜到,因為七月七是牛郎織女相會鵲橋的日子,而鵲就是鳥類,這一天吃帶翅膀的鳥類也是非常不吉利的,會使自己的婚姻運勢變差。

七夕節民風習俗 七夕節有哪些風俗

  七夕節民風習俗 七夕節有哪些風俗

  1、為牛慶生

  七夕節之所以有中國情人節的俗稱就是因為傳說中西王母天河把牛郎和織女分開,但是他們不畏艱辛,對愛情的渴望使得他們一年又一年的堅持和等待,在每年的七夕節時,牛郎就會跨越天河去與織女相見,而使得他們相見的關鍵就是牛郎家中的老牛,它讓牛郎把它的皮刨下來,駕著它的牛皮去見織女。人們為了紀念老牛的犧牲精神,便有了“為牛慶生”的習俗。

  2、織女祈願

  七夕節時會有很多人按照傳統去祭拜織女,目的就是希望能夠早日獲得一段良緣,而已婚的則是希望家庭安穩,感情堅固,讓自己的未來更加美好,這種祭拜行為幾乎貫徹了整個中國地區,甚至東南亞某些國家也深受此習俗的影響,到了七夕節也會如此去向織女祈願。

  3、吃巧果

  巧果雖然名字有果,但它卻不是天然生長的果子,一般都是由人們用油、面、糖、蜜去做的。巧果的來源記載比較早,可以追溯到宋朝時期,那時候的街市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一般是在七夕節當天比較興盛,平日裡很少會製作巧果進行銷售,相傳在製作巧果時,還會在其身上捏塑出各種關於七夕的圖案。

  4、曬書曬衣

  據載,司馬懿當年因位高權重,頗受曹操的猜忌,有鑑於當時政治的黑暗,為求自保,他邊裝瘋病躲在家裡。時值七月七日,裝瘋的司馬懿也在家中曬書。令史回去稟報魏武帝,魏武帝馬上下令要司馬懿回朝任職,否則即可收押。司馬懿只乖乖的遵命回朝。另有一種人,在亂世中,以放浪形骸來表達中的鬱悶。他們藐視禮法,反對時俗。劉義慶的《世說新語》卷二十五說,七月七日人人曬書,只有郝隆跑到太陽底下去躺著,人家問他為什麼,他回答:“我曬書”。這一方面是蔑視曬書的習俗,另一方面也是誇耀自己腹中的才學。

  5、蘭夜鬥巧

  起源於漢朝宮廷的遊戲,漢高祖愛妃戚夫人的宮女賈佩蘭在離開宮中嫁給扶風人段儒為妻後,經常跟人們談起在漢宮七夕的事。她說:“漢宮在每年的七月七日,首先在百子池畔,奏於闐樂之後,就用五色彩縷,互相絆結起來,叫做‘相憐愛’。隨後,宮中的宮娥綵女們,一起到閉襟樓上,大家學習穿七巧針乞巧。而有個叫徐婕妤的宮女,可以把生的菱藕雕刻成各種奇花異鳥呈獻給皇上,皇上把這些小玩意在晚上隨手放置在宮中的桌角上讓宮女們摸黑尋找,這種遊戲就叫做‘鬥巧’。”

  6、種生求子

  相傳該習俗乃是舊時才有的,如今早已不過了,當然可能某些地區還遵守著這個習俗。該習俗主要是在在七夕前幾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層土,播下粟米的種子,讓它生出綠油油的嫩苗,再擺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樣,稱為“殼板”,或將綠豆、小豆、小麥等浸於磁碗中,等它長出敷寸的芽,再以紅、藍絲繩紮成一束,稱為“種生”,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還用蠟塑各種形象,如牛郎、織女故事中的人物,或禿鷹、鴛鴦、等動物之形,放在水上浮游,稱之為“水上浮”。又有蠟制的嬰兒玩偶,讓婦女買回家浮於水土,以為宜子之祥,稱為“化生”。

  七夕節的一些故事

  古時,七夕節又稱為女節、“乞巧”節,民間相傳是牛郎織女到鵲橋相會的日子。在百姓心中,織女是位善良、貌美、手巧的天仙。所以每逢七夕當日,各個階層的家庭,不管是宮廷宰輔,還是士庶之家,皆“作大棚,張掛七夕牽牛織女圖,盛陳瓜果、酒餅、蔬菜、肉脯,邀請女流作巧節會”。宴會後,女流和家中的妻女都要面對銀河方向跪拜,向織女乞求“智巧”。到了明朝,女節更加隆重,宮庭中還會舉辦盛大的“七夕巧筵”。

  由於女性服用膏方,能使容顏煥發,皮膚充滿光澤和彈性。因此每年的七夕之前,明清宮廷御史、尚書、侍郎等大小官吏,都要到皇帝御用的鶴年堂藥鋪預訂膏方,進貢皇后、皇太后、皇妃、公主,也供家中妻妾、女兒享用。鶴年堂的益圓膏、蘇仁膏、玉仁膏、桑葚膏、枇杷膏、龜苓膏等“五季膏方”,有著獨特的效果,成了宮廷大小官吏的首選珍品。

七夕節有哪些習俗 七夕節的主要習俗是什麼

  七夕節有哪些習俗 七夕節的主要習俗是什麼

  種生求子:舊時習俗,在七夕前幾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層土,播下粟米的種子,讓它生出綠油油的嫩苗,再擺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樣,稱為“殼板”,或將綠豆、小豆、小麥等浸於磁碗中,等它長出敷寸的芽,再以紅、藍絲繩紮成一束,稱為“種生”,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

  為牛慶生:兒童會在七夕之日採摘野花掛在牛角上,又叫“賀牛生日”。因為傳說西王母用天河把牛郎織女分開後,老牛為了讓牛郎能夠跨越天河見到織女,讓牛郎把它的皮刨下來,駕著它的牛皮去見織女。人們為了紀念老牛的犧牲精神,便有了“為牛慶生”的習俗。

  供奉磨喝樂:磨喝樂是舊時民間七夕節的兒童玩物,即小泥偶,其形象多為傳荷葉半臂衣裙,手持荷葉。每年七月七日,在開封的“潘樓街東宋門外瓦子、州西梁門外瓦子、北門外、南朱雀門外街及馬行街內,皆賣磨喝樂,乃小塑土偶耳”。

  拜織女:“拜織女”純是少女、少婦們的事。她們大都是預先和自己朋友或鄰里們約好五六人,多至十來人,聯合舉辦。約好參加拜織女的少婦、少女們,齋戒一天,沐浴停當,準時都到主辦的家裡來,於案前焚香禮拜後,大家一起圍坐在桌前,一面吃花生,瓜子,一面朝著織女星座,默唸自己的心事。如少女們希望長得漂亮或嫁個如意郎、少婦們希望早生貴子等,都可以向織女星默禱。玩到半夜始散。

  拜魁星:俗傳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魁星文事,想求取功名的讀書人特別崇敬魁星,所以一定在七夕這天祭拜,祈求他保佑自己考運亨通。

  吃巧果:七夕乞巧的應節食品,以巧果最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極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東京夢華錄》中稱之為“笑厭兒”、“果食花樣”,圖樣則有捺香、方勝等。此外,乞巧時用的瓜果也有多種變化:或將瓜果雕成奇花異鳥,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圖案;此種瓜果稱為“花瓜”。

  七夕種生求子的意義

  七夕,原名為乞巧節。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種生求子”是七夕節中舊時的習俗,實際上是生育信仰之一種。

  舊時習俗,在七夕前幾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層土,播下粟米的種子,讓它生出綠油油的嫩苗,再擺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樣,稱為“殼板”,或將綠豆、小豆、小麥等浸於磁碗中,等它長出敷寸的芽,再以紅、藍絲繩紮成一束,稱為“種生”,又稱為“五生盆”或“生花盆”。南方各地也稱為“泡巧”,將長出的豆芽稱為巧芽,甚至以巧芽取代針,拋在水面乞巧。

  武漢周邊,也有一種“乞芽”習俗:一般在七月初一開始將稻穀或麥子浸泡,這個過程與農戶在自家生綠豆芽一樣,不過,家長會盡量讓孩子動手,以寄託對孩子的一份期許;到了七夕這天,將它們生出的嫩芽剪下來,做湯,稱為“巧芽湯”;或者清炒,味道是淡淡草腥氣中又泛出一股子麥芽糖的甜;也有用石缽搗成汁直接喝掉,這樣的綠汁,因為它的甜度既不濃又很適口,特別受到孩子的歡迎。

  還有些地方七月初七吃巧芽面。選沒有蟲蛀的綠豆一小碗,洗淨,平鋪到一個盤子裡,用溼紗布蓋好遮住陽光,放到炕頭上,每天噴幾次水使之保持溼潤。七天後,待豆芽長至兩三釐米長,便可做手擀麵,下鍋煮熟,過涼水拔透;然後熱鍋坐油,加肉丁炒熟,蔥、姜爆鍋,醬油、醋熗鍋,放綠豆芽炒熟,加水煮沸,再加鹽、味精,做成豆芽湯;把麵條抓到碗裡,澆上豆芽湯即可食之。

  另外,七夕種生求子,還用蠟塑各種形象,如牛郎、織女故事中的人物,或禿鷹、鴛鴦、等動物之形,放在水上浮游,稱之為“水上浮”。又有蠟制的嬰兒玩偶,讓婦女買回家浮於水土,以為宜子之祥,稱為“化生”。

  說到七夕求子,就要提到宋元時期的摩喝樂了。摩喝樂是一種陶土塑制的化生孩兒的偶像。化生就是變化孳生。從本意上說,摩喝樂是一種生育的崇拜物,一種求子的象徵。每到七夕,已婚的牛郎織女在天上相會,這正是人間表達祈求天助、實現求子願望的最相宜的時刻。摩喝樂便成了人們七夕風俗的主角。

  開始——也就是唐代,人們把化生孩兒刻畫在泥餅上供奉,或者製成蠟孩兒,放在水面漂浮為戲,希望天降吉祥,婦女懷孕得子。到了宋代,這一風俗愈加興盛起來。人們開始用陶土精工細制立體的摩喝樂了。七夕這天,富裕人家都在中庭擺上雕制的樓閣,飾金裝彩,把摩喝樂放置其間,表示崇敬;普通百姓也紛紛到街市購買摩喝樂,放在家中虔誠供奉。


哪些傳統習俗

  七夕節是中國最具浪漫色彩的傳統之一,七夕節又叫乞巧節,七夕節的傳統習俗有:   1,拜織女。   七夕節在古代是眾多女性的節日,每到七夕節很多女性就相約舉辦拜織女的儀式,香織女祈福祈願、祈求巧藝、祈禱姻緣等,還會準備豐富的祭品。   2,穿針乞巧。   穿針乞巧是七夕節特有的一種比賽,主要是女子們結綵繩、 ...

寧波活動哪些 浙江地區的習俗活動

  近幾年來各地對傳統節日和傳統文化的推廣是越來越厲害了,利用我們的文化特徵來爭強之前沒有的節日氣氛,讓更多的人真正瞭解了我們每年都在過的節日到底擁有著哪些重要的寓意。那麼像寧波七夕活動有哪些?浙江地區的七夕習俗活動?   寧波七夕活動有哪些   鳳穿牡丹紋樣的金團   在寧波民間的七夕祭品裡,有一種寧波獨有 ...

天水習俗活動什麼 甘肅美食哪些

  天水七夕節習俗活動有什麼?甘肅七夕美食有哪些?七夕節給年輕人的印象都是中式情人節,牛郎和織女的故事從小聽到大,似乎七夕也成了他們的節日,但其實七夕最開始的寓意是女孩子們拜織女求手藝的日子,而現在很多地方也還保留著乞巧習俗,那麼像天水七夕是怎麼過的?   天水七夕節習俗活動有什麼   唱巧   甘肅地區會在 ...

畢節節做什麼 哪些浪漫的習俗

  畢節七夕節做什麼?七夕節有哪些浪漫的習俗?七夕節一直是中國節日最具有愛情色彩的一個,雖然七夕一開始並不是以愛情為主題的,反而是以女子手藝為主,但牛郎織女七夕相會的故事讓七夕增添了一絲悲涼感,那麼你知道七夕有什麼浪漫習俗嗎?   畢節七夕節做什麼   染指甲   染指甲系流傳在中國西南一帶的七夕習俗,四川省 ...

哪些傳統的民間習俗?何民間故事呢?

  七夕節也是中國傳統的情人節,那麼七夕節又哪些傳統的民間習俗,大家又都知道哪些民間故事呢?小編已為您備好。    民間習俗   1.喜蛛應巧   這也是較早的一種乞巧方式,其俗稍晚於穿針乞巧,大致起於南北朝之時。南朝的梁宗懍《荊楚歲時記》說; 是夕,陳瓜果於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網於瓜上則以為符應。   五代王 ...

哪些習俗 結綵線穿針孔

  我國對於傳統節日來說,是保留的比較完整的,這些傳統節日是有很大的意義。農曆的七月初七,是我國一個較為浪漫的傳統節日:七夕。而因為七夕形成的較早,要追溯與上古時代的天象崇拜。因此在節日傳承和發展的過程中,會形成很多中文化。   種生求子   雖然這是一種叫早的習俗,但很多地方現在也保留著。在七夕前幾天,先在 ...

日本哪些風俗 日本的節怎麼過

  日本七夕節有哪些風俗   1、紙箋掛橋上   在靠海的地方,人們通常在7月7日天未亮時,把寫有心願的紙箋扔到海里。日本各地在七夕節期間還要懸掛綵球等飾品,一些地方還將祈雨、驅蟲等儀式融入七夕節活動,北海道地區每年公曆8月7日例行的“討蠟燭”活動更是別具特色。這一天,孩子們提著燈籠走街串巷,嘴裡唱著“蠟燭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