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七律長征中的地名在詩中的正確排序是什麼

七律長征中的地名在詩中的正確排序是什麼

  1、《七律·長征》名排序為:五嶺、烏蒙、金沙、大渡、岷山。

  2、《七律·長征》地名有五嶺:指大庾嶺,騎田嶺,都龐嶺,萌渚嶺,越城嶺,或稱南嶺,橫亙在江西、湖南、兩廣之間。烏蒙:指雲貴間金沙江南岸的山脈。岷山:在四川和甘肅邊界,海拔四千米左右。金沙江:即長江上游自青海省玉樹縣至四川省宜賓縣之間的一段。大渡橋:即大渡河上的鐵橋。大渡河源出青海、四川兩省交界處的果洛山。

  3、《七律·長征》是一首七言律詩。

七律長征中寒和暖的意思是啥

  暖,是在渡過金沙河之後,想到戰爭馬上會勝利,覺得心中暖暖的,渡河的時間是在五月,河水已暖,所以可以說觸景生情。寒是指渡過了天險鐡索之後想起犧牲的戰士仍心有餘悸。

  解釋寒:影射敵人的冷酷與形勢的嚴峻。暖:溫暖。

  全詩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註釋紅軍不怕萬里長征路上的一切艱難困苦,把千山萬水都看得極為平常。綿延不斷的五嶺,在紅軍看來只不過是微波細浪在起伏,而氣勢雄

七律長征題目中七律什麼意思

  一種文體,講究中間兩聯必須對仗。第二、四、六、八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七言律詩聲。分五言、七言兩體。七字的稱七言律詩,簡稱七律。

  七律有四個基本句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末了兩字是平仄,稱之為平仄腳;

  仄仄平平仄仄平,末了兩字是仄平,稱之為仄平腳;

  仄仄平平平仄仄,末了兩字是仄仄,稱之為仄仄腳;

  平平仄仄仄平平,末了兩字是平平,稱之為平平腳。


七律長征運用誇張修辭的句子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這個句子運用誇張的修辭手法,把五嶺山和烏蒙山視為細浪和泥丸,反襯出紅軍戰士敢於藐視並戰勝一切困難的高大形象和偉大氣魄。   原文如下: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七律 ...

七律長征雲崖暖和鐵索寒的意思

  雲崖暖:是指浪花拍打懸崖峭壁,濺起陣陣霧水,在紅軍的眼中像是冒出的蒸汽一樣。雲崖:高聳入雲的山崖。   鐵索寒:指大渡橋上的鐵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   暖,是在渡過金沙河之後,想到戰爭馬上會勝利,覺得心中暖暖的。渡河的時間是在五月,河水已暖,所以可以說觸景生情。寒是指渡過了天險鐵索之後想起犧牲的戰士仍心 ...

七律長征長征指什麼

  長征,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主力撤離長江南北各蘇區,轉戰兩年,到達陝甘蘇區的戰略轉移行動。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中央主力紅軍為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包圍追擊,被迫實行戰略性轉移,退出中央根據地,進行長征。   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蹟,中央紅軍共進行了380餘次戰鬥,攻佔700 ...

七律長征詞語意思

  七律長征中詞語意思:   長征: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央紅軍從江西、福建出發,於一九三五年十月到達陝北,行程二萬五千餘里。五嶺:大庾嶺,騎田嶺,都龐嶺,萌渚嶺,越城嶺,或稱南嶺,橫亙在江西、湖南、兩廣之間。逶迤:彎彎曲曲連綿不斷的樣子。烏蒙:雲貴間金沙江南岸的山脈。走泥丸:從斜坡滾下泥丸,形容跳動之快。鐵索:大 ...

七律長征的烏蒙指的是

  中國西南部雲貴高原上主要山脈之一,烏蒙山地區包括貴州省六盤水市,貴州省畢節市,雲南省曲靖市,雲南省昭通市。烏蒙山主峰韭菜坪位於貴州畢節市赫章縣境內,海拔2900.6米,為貴州最高峰。烏蒙山也是南北盤江的分水嶺,南北盤江的發源地,是珠江的發展源頭。六盤水境內烏蒙山區設有國家地質公園。   烏蒙山區蘊藏著豐富 ...

七律長征暖和寒應怎樣理解

  “暖”和“寒”這一對反義詞,是詩人精心設計的兩個感情穴位。“暖”字溫馨喜悅,表現的是戰勝困難的歡快;“寒”字冷峻嚴酷,傳遞的是九死一生後的回味。兩個形容詞是精神的鉅變,又是感情的裂變,含不盡之意於其中,顯無窮之趣於其外,搖曳多姿,起伏跌宕,張馳有致。 “一暖一寒”進行對比,更加突出紅軍戰士不怕長征路上惡劣 ...

七律長征所包含的歷史↘↘事件

  1、翻越五嶺,即大庾嶺、騎田嶺、萌渚嶺、都龐嶺、越城嶺;   2、翻越烏蒙山;   3、巧渡金沙江;   4、強渡大渡河;   5、飛奪瀘定橋;   6、翻越岷山。   1934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為粉碎國民黨反動派的圍剿,儲存自己的實力,也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從江西瑞金出發,開始了舉世聞名的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