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三公指哪三公

三公指哪三公

  三公是指中國古代朝廷中最尊顯的三個官職的合稱,分別是周公、召公、畢公。周代己有此詞,西漢今文經學家據《尚書大傳》、《禮記》等書以為三公指司馬、司徒、司空。古文經學家則據《周禮》以為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

東漢三公指哪三公

  東漢三公分別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其中,丞相協助皇帝處理事務,太尉執掌兵馬,而御史大夫則負責監察百官。到了西漢初期,沿襲秦制,依然以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為三公。不過,在西漢時期,太尉並不常設,實際存在的是丞相和御史大夫。對於皇帝來說,顯然不放心將兵權交給某一個大臣手中。到了漢武帝晚年,因為丞相權力過大,所以透過大司馬大將軍這一官職,以此來限制丞相的權力。

四嶽三公指哪三公

  指古代天子以下最大的三個官員,各代的職稱並不一致,如周朝以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西漢以大司馬、大司徒、大司空為三公,東漢又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等等。三公又釋為星名,如《晉書•天文志上》:“三公在北三星曰九卿內坐,主治萬事。”“嶽”在春秋前原是掌管大山的官吏職稱,堯時分掌四方外事的部落首領就叫“嶽”。


漢代中的官位三公三公

  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三公的地位職能:   1、丞相:居百官之首,俸祿最高,輔佐皇帝管理全天下的政務,有彈劾百官和執行誅罰的權力,有主管郡國上計和考課之權,有總領百官朝議和奏事之權。   2、太尉:是最高的軍事長官,相當於三軍總司,秩俸萬石,金印紫綬。   3、御史大夫:管監察,輔佐丞相監管 ...

漢朝的三公三公

  漢朝的三公是指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   漢朝的簡介   漢朝是繼秦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分為西漢、東漢時期。楚漢相爭後,劉邦正式稱帝,因曾被項羽封為漢王,便以漢為國號。漢高祖劉邦建立西漢,定都長安,又稱前漢;漢光武帝劉秀建立東漢,定都洛陽,又稱後漢。西漢與東漢合稱兩漢,即為漢朝。   漢朝是中國發展史上的 ...

秦代三公的是三公

  秦代三公指的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秦王朝在確立皇帝尊號的同時,還總結了戰國以來各國的官僚制度,建立起了一套適應封建統一國家需要的中央政府機構,這就是三公九卿制度。   秦朝(前221-前207)是由戰國時期的秦國發展起來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王朝,秦人的祖先大費是黃帝之孫顓頊的後裔,舜賜其嬴姓。秦穆 ...

我國古代三公的是三公

  三公是中國古代朝廷中最尊貴的三個官職的合稱。   周代己有此詞,西漢今文經學家據《尚書大傳》、《禮記》等書以為三公指司馬、司徒、司空。古文經學家則據《周禮》以為太傅、太師、太保為三公。   秦不設三公,西漢初承秦制輔佐皇帝治國者主要是丞相和御史大夫,另有最高軍事長官太尉,但不常置。   武帝時起,因受經學 ...

三公的是三公

  1、西漢今文經學家以為三公指司馬、司徒、司空。古文經學家則以太傅、太師、太保為三公。秦不設三公。   2、西漢初承秦制。從武帝時起,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被稱為三公。漢武帝削弱了丞相的權力,大司馬權越丞相之上。   3、漢成帝時將御史大夫改為大司空,確立起大司馬、大司空和丞相鼎足而立的三公制。 ...

三公三所學校

  三公指的是上海區域內的3所頂尖公辦學校,包括:上海實驗學校(簡稱:上實)、上道海外國語大學附屬外國語學校(簡稱:上外附中/上外120)、浦東外國語學校(簡稱:浦外),三所學校被合稱為“三公”。   上海市實驗學校(ShanghaiExperimentalSchool,簡稱“上實”、“市實驗”、“SES”) ...

歷史上三公三個職位

  商朝以西伯昌、九侯、鄂侯為三公。   周朝立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   秦朝三公為:   丞相,最高行政長官,輔助皇帝處理政務,同時負責對文武百官的管理。太尉,最高軍政長官,負責管理全國軍事事務,但他平時沒有軍權,戰時也要聽從皇帝的命令,而且要有皇帝的符節才能調動軍隊,軍權實際上也是掌握在皇帝手裡。御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