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天下是指魏國、蜀國、吳國三個國家,三分天下指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國鼎立並且互相牽制的局面,通常引用為三分天下,意為三家實力相相去不遠,任意兩家的實力和大於第三家。
延康元年(220年),曹操之子曹丕篡漢自立,建立魏國,定都洛陽,東漢結束。次年(221年),劉備為了延續漢朝,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漢”。章武二年(222年),孫權稱王,國號“吳”,後定都建業,三國鼎立的局面形成。
三分天下是指魏國、蜀國、吳國三個國家,三分天下指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國鼎立並且互相牽制的局面,通常引用為三分天下,意為三家實力相相去不遠,任意兩家的實力和大於第三家。
延康元年(220年),曹操之子曹丕篡漢自立,建立魏國,定都洛陽,東漢結束。次年(221年),劉備為了延續漢朝,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漢”。章武二年(222年),孫權稱王,國號“吳”,後定都建業,三國鼎立的局面形成。
三國演義中三分天下指魏、蜀、吳三國鼎立,《三國演義》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又稱《三國志演義》是元末明初小說家羅貫中創作的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該作品成書後有嘉靖壬午本等多個版本傳於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崗對《三國演義》整頓回目、修正文辭、改換詩文。
《三國演義》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百年的歷史風雲,以描寫戰爭為主,訴說了東漢末年的群雄割據混戰和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政治和軍事鬥爭,最終司馬炎一統三國,建立晉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鬥爭與矛盾的轉化,並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鉅變,塑造了一群叱吒風雲的三國英雄人物。
三國是指魏國、蜀國、吳國。皇帝分別是曹操、劉備、孫權。
三國同時並存時間約三十四年,公元229年至公元263年,但紛爭局面長達九十年之久,公元190年至公元280年。三國時期雖然仍有不斷的戰爭,但已和東漢末期軍閥混戰的性質不同,相對而是歷史的進步。是有順應民心所向的統一戰爭性質。三國的軍事實力以魏國最強,吳國次之,蜀國最弱。因此最終魏晉完成統一大業。三國中以吳國的時間最長,共52年;次為魏,共45年;再次為蜀,共43年。晉武帝太康元年,晉滅吳。至此,三國時代宣告終結。東漢末年,由於統治者政權由於不斷更迭和動搖,以致於朝綱紊亂,政治腐敗到了極點,而社會上流民遍地,暴動不斷出現。隨著十常侍之亂黨錮之獄黃巾起事董卓與李傕郭汜之亂一系列的內外憂患出現,使得地方豪強勢力藉機迅速增強,並紛紛起兵割據自立,相互爭奪,東漢統治名存實亡。一時間全國陷入內戰混亂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