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字文長,義陽人,深受劉備器重。劉備入川時魏延因數有戰功被任命為牙門將軍,劉備攻下漢中後又將其破格提拔為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鎮守漢中,成為獨當一方的大將。魏延鎮守漢中近十年,之後又屢次隨諸葛亮北伐,功績顯著。期間魏延多次請諸葛亮給他統領一萬兵,另走一路攻關中,最後與諸葛亮會師於潼關,但諸葛亮一直不許,認為無法完全發揮才能,心懷不滿。與長史楊儀不和,諸葛亮死後,兩人矛盾激化,相互爭權,魏延敗逃,為馬岱所追斬,並被夷滅三族。
劉備因病去世。
為爭奪荊州,劉備以為關羽報仇為藉口,出兵30萬攻打東吳。卻不料在起兵前夜,張飛被屬下所殺,屬下投奔東吳。這更堅定了劉備攻打東吳的決心。孫權以陸遜為大都督,陸迅堅守不戰。時過一年,劉備在長江岸邊擺下八百里連營。陸遜趁蜀軍戰義已無之時用火攻,連營被燒,劉備只能狼狽逃走。逃至白帝城,劉備以此為行宮,暫時住下。
次年,劉備病情惡化,從成都招來蜀相諸葛亮,以後事、孤兒託之。見諸葛亮無反意、只願一心撫佐太子劉禪後,劉備方才放心。言訖即逝,終年63歲。
劉備病逝於白帝城,終年六十三歲,諡號昭烈皇帝,廟號烈祖,葬惠陵。後世有眾多文藝作品以其為主角,在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廟為紀念。
劉備,即漢昭烈帝,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稱他為先主。
司馬炎:字安世,河內溫縣人,晉朝開國皇帝。晉宣帝司馬懿之孫、晉景帝司馬師之侄、晉文帝司馬昭嫡長子、晉元帝司馬睿從父。
鹹熙二年襲父爵晉王,數月後逼迫魏元帝曹奐禪讓給自己,國號晉,建都洛陽,改元泰始。咸寧五年,司馬炎命杜預、王濬等人分兵伐吳,於次年滅吳,統一全國。建國後,採取一系列經濟措施以發展生產, ...
1、魏蜀吳都沒有贏,誰也沒能取得最終的勝利,統一三國的是司馬氏為皇帝的西晉。
2、劉備的蜀漢在263年被魏國滅2113掉,魏國在265年被權臣司馬炎篡位,國號大晉。公元280年吳主孫皓被司馬炎的晉國滅掉,三分歸一統。
3、炎興元年(公元263年),司馬昭派鍾會、鄧5261艾、諸葛緒分兵三路南征蜀漢 ...
1、魏蜀吳都沒有贏,誰也沒能取得最終的勝利,統一三國的是司馬氏為皇帝的西晉。
2、劉備的蜀漢在263年被魏國滅2113掉,魏國在265年被權臣司馬炎篡位,國號大晉。公元280年吳主孫皓被司馬炎的晉國滅掉,三分歸一統。
3、炎興元年(公元263年),司馬昭派鍾會、鄧5261艾、諸葛緒分兵三路南征蜀漢 ...
漢代稱呼太守刺史,漢以後用做對州郡長官的尊稱,所以許多人都稱呼劉備為使君,表示尊敬。
劉備,即漢昭烈帝,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政治家,史家稱他為蜀漢先主,少年時拜盧植為師,早年顛沛流離,投靠過多個諸侯,曾參與鎮壓黃巾起義,先後率軍救援北海相孔融、 ...
司馬炎,司馬懿孫子,晉武帝廢魏國,陸續滅了蜀國和江東吳國,天下三分歸一。
司馬懿具有政治及軍事才略,在曹魏後期抵禦蜀漢北伐及平定遼東,成為了魏國重臣。239年魏明帝去世,司馬懿與曹爽受遺共同輔政,但司馬懿被曹爽架空。249年發生高平陵事變,司馬懿重奪政權,至此司馬氏開始專政。在司馬懿去世後,其子司馬師 ...
《隆中對》原名《草廬對》,是指中國東漢末年諸葛亮與劉備初次會面的談話內容,選自《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但《隆中對》提法並非由作者陳壽提出,而是由後人新增;207年冬至208年春,當時駐軍新野的劉備在徐庶的建議下,三次到隆中拜訪諸葛亮。前兩次都沒見到諸葛亮,第三次終於得見,《隆中對》中,諸葛亮為劉備分析 ...
李肅在三國中替董卓說服了呂布,是董卓帳下武將,任虎賁中郎將,呂布的同鄉,主動請命為董卓說服呂布來降,諸侯聯軍伐董卓之際,李肅協同華雄鎮守汜水關,為華雄出謀劃策,擊敗缺糧的孫堅軍,后王允、呂布策劃誅殺董卓,拉攏李肅同謀,李肅因久不升遷,心懷不滿,與呂布一拍即合,共同謀殺了董卓,又為呂布先鋒與牛輔軍交戰,兵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