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指的是:曹魏、蜀國、孫吳三個國家。分別對應的領袖是曹操、劉備、孫權。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曹操以漢朝天子劉協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
曹操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擴大屯田、興修水利、獎勵農桑、重視手工業、安置流亡人口、實行“租調製”,從而使中原社會漸趨穩定、經濟出現轉機。
歷史上三國時期的三個國家是曹魏、季漢、東吳,即魏、蜀、吳。
其中魏國是曹操建立起來的,但曹操並沒有真正做過魏國的皇帝,是由他的兒子曹丕做的第一任皇帝;蜀國的皇帝是劉備;吳國也稱東吳的皇帝是孫權。從公元220年起,在我國曆史上先後建立了曹魏、季漢、東吳三個國家,這三個國家三分東漢州郡之地,各霸一方,稱王稱霸,互相對峙,這種政治局面稱為三國鼎立。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百年的歷史風雲,以描寫戰爭為主,訴說了東漢末年的群雄割據混戰和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政治和軍事鬥爭,最終司馬炎一統三國,建立晉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鬥爭與矛盾的轉化,並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鉅變,塑造了一群叱吒風雲的三國英雄人物。全書可大致分為黃巾起義、董卓之亂、群雄逐鹿、三國鼎立、三國歸晉五大部分。在廣闊的歷史舞臺上,上演了一幕幕氣勢磅礴的戰爭場面。作者羅貫中將兵法三十六計融於字裡行間,既有情節,也有兵法韜略
戰國時“三晉”指韓國、趙國和魏國。周朝,諸侯王之下還有卿、大夫等階層,晉國原本有六大家族:範、中行、智、韓、趙和魏,彼此之間互相攻擊。到了晉定公時,中行與範兩家被趙氏消滅。公元前453年,趙氏聯合魏氏與韓氏,在“晉陽之戰”後聯合起來一起消滅了原本實力最強大的智氏。晉幽公時代,晉王室的封地已經只剩下曲沃與絳 ...
1、東漢末年三國時期分別是魏、漢、吳三國。
2、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晉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後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
3、220年,漢朝丞相曹丕迫使漢獻帝禪讓帝位,定都洛陽,國號“魏”,史稱曹魏,標誌著漢朝時代的正式結束。221年劉備稱帝 ...
魏國:魏朝(220年12月10日-266年2月4日),中國正史稱為魏朝,後世史家多稱曹魏,由於之後的北魏被稱作"後魏",於是曹魏也稱為"前魏"或者"先魏",是三國之中最強大的一國。
蜀國:蜀漢(221年5月15日 -263年),三國之一。公元221年,劉 ...
三國是指魏國、蜀國、吳國。皇帝分別是曹操、劉備、孫權。
三國同時並存時間約三十四年,公元229年至公元263年,但紛爭局面長達九十年之久,公元190年至公元280年。三國時期雖然仍有不斷的戰爭,但已和東漢末期軍閥混戰的性質不同,相對而是歷史的進步。是有順應民心所向的統一戰爭性質。三國的軍事實力以魏國最 ...
三國志是西晉陳壽編寫的一部主要記載魏、蜀、吳三國鼎立時期的紀傳體國別史。主要就是記載了魏國,蜀國,吳國這三個國家的事情。由於是紀傳體所以是分人物介紹的。這是一部史書而不是小說。
《三國志》是三國分立時期結束後文化重新整合的產物,記載三國時期的魏、蜀、吳三國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中最為特殊的一部。因其過於簡 ...
1、泰山,位於山東省。
2、華山,位於陝西省。
3、衡山,位於湖南省。
4、嵩山,位於河南省。
5、恆山,位於山西省。
6、中國五嶽,中國漢文化中五大名山的總稱,是古代民間山神崇敬、五行觀念和帝王巡獵封禪相結合的產物,後為道教所繼承,被視為道教名山。五嶽分別是中嶽嵩山(海拔1491.7 ...
五嶽分別是:
泰山,位於山東省。
華山,位於陝西省。
衡山,位於湖南省。
嵩山,位於河南省。
恆山,位於山西省。
中國五嶽,中國漢文化中五大名山的總稱,是古代民間山神崇敬、五行觀念和帝王巡獵封禪相結合的產物,後為道教所繼承,被視為道教名山。五嶽分別是中嶽嵩山(海拔1491.71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