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奐(246年至302年),本名曹璜,字景明,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魏武帝曹操之孫,燕王曹宇之子,三國時期魏國最後一位皇帝,公元260年至265年在位。公元258年,封常道鄉公。公元260年,魏帝高貴鄉公曹髦被成濟弒殺,司馬昭與眾臣商議,立曹奐為帝,奉魏明帝曹睿之祀。 曹奐雖名為皇帝,但實為司馬氏的傀儡。
公元265年,司馬昭死後,其子司馬炎嗣位晉王,篡奪魏國政權,魏國滅亡,曹奐被降封為陳留王。公元302年,曹奐逝世,享年五十八歲,諡號為元皇帝。
曹奐(246年至302年),本名曹璜,字景明,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魏武帝曹操之孫,燕王曹宇之子,三國時期魏國最後一位皇帝,公元260年至265年在位。公元258年,封常道鄉公。公元260年,魏帝高貴鄉公曹髦被成濟弒殺,司馬昭與眾臣商議,立曹奐為帝,奉魏明帝曹睿之祀。 曹奐雖名為皇帝,但實為司馬氏的傀儡。
公元265年,司馬昭死後,其子司馬炎嗣位晉王,篡奪魏國政權,魏國滅亡,曹奐被降封為陳留王。公元302年,曹奐逝世,享年五十八歲,諡號為元皇帝。
曹叡。即魏明帝,是魏文帝曹丕長子,母文昭皇后甄氏。字元仲,是曹魏的第二位皇帝,226年到239年在位。
曹叡能詩文,與曹操、曹丕並稱"魏之三祖",但文學成就遠不及曹操、曹丕。曹叡處事沉著、剛毅、明識善斷,即位不久就政由己出。同時注重法理。頒佈詔令設定律博士、改革漢法、制訂新律。又下令刪簡死刑條款,減少死罪;除死刑外,可以用財贖罪;減鞭杖之刑,以免苦打成招。在位期間指揮曹真、司馬懿等人成功防禦了吳、蜀的多次攻伐,並且平定鮮卑,攻滅公孫淵,頗有建樹。但是魏明帝統治後期耽於享樂、大興土木,以致民不聊生。景初三年,曹叡病逝於洛陽,廟號烈祖,諡號明帝,葬於高平陵。因臨終前託孤不當,導致後來魏國朝政動盪。
諸葛恪,字元遜,琅邪陽都人。三國時期東吳權臣,蜀漢丞相諸葛亮之侄,大將軍諸葛瑾長子。
諸葛恪體格肥胖,幼小以神童著稱,成人之後拜騎都尉,孫權長子孫登為太子時擔任左輔都尉,作為東宮幕僚領袖輔佐太子理政。之後歷任丹陽太守,威北將軍等職,赤烏八年丞相陸遜病逝,諸葛恪升任大將軍並代領其兵。
神鳳元年孫權病危時在孫峻的力薦下將諸葛恪任命為託孤大臣之首。
孫亮即位後受封太傅。開始掌握吳國軍政大權。執政初期革新政治,率軍抗擊魏國取得東興大捷頗孚民望。並因功加封丞相,進爵陽都侯。此戰之後產生輕敵之心,開始大舉出兵伐魏,慘遭新城之敗。回朝之後為掩飾過錯更加獨斷專權。
建興二年十月,同為託孤大臣的孫峻暗中聯合吳主孫亮,將諸葛恪及其死黨以赴宴為名誘入宮中,在宴會上將諸葛恪殺害,時年五十一歲。
孫休即位除掉權臣孫綝之後,下詔為諸葛恪平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