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三國時期的三大戰役是什麼

三國時期的三大戰役是什麼

  1、官渡之戰,曹操、袁紹公元199年,袁紹挑精兵十萬,以烏巢為糧倉,進駐黎陽,與曹軍初交失利,改打持久戰,曹軍疲憊不堪。然而,得於從袁軍叛逃的許攸的幫助,曹軍轉敗為勝,獲得勝利。後攻陷冀州,直搗黃龍,殲滅了袁紹勢力,為曹操統一北方奠定基礎。

  2、赤壁之戰,曹操、孫權公元208年,曹操平定北方,隨即率領五十萬大軍南下奪取荊州。休息三個月後,又揮師南下,而後,龐統獻連環計,黃蓋獻苦肉計,曹操接連中計,孫劉聯軍在以東南風大作的夜晚發動急襲,點燃了連在一起的曹軍戰船,曹操大敗而逃,狼狽逃回許昌。

三國時期的三大戰役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三國時期是我國曆史上重要的一環,出現了許多能人異士,也出現了許多著名的戰役,那麼本期民族文化就帶大家瞭解一下,三國時期的三大戰役有哪些。

  官渡之戰

  官渡之戰是歷史上少有的以少勝多的戰役,發生於公元200年,曹操和袁紹在官渡相遇,此次戰役雙方軍力相差懸殊,袁紹軍約11萬人,曹操軍約5萬人。雙方相差軍力在一倍以上,可是袁紹並沒有憑藉軍力的優勢改變戰爭形勢,曹操軍隊在戰爭中奇襲袁軍在烏巢的糧倉,繼而擊潰袁軍主力。此戰進行了一年的時間,奠定了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的基礎。

  赤壁之戰

  公元208年,劉備和孫權聯合起來攻打曹操,在長江赤壁一帶大破曹操大軍,奠定三國鼎立基礎的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赤壁之戰的戰敗使得曹操失去了在短時間內統一全國的可能性,三國鼎立的序幕就此拉開。此次戰役曹軍軍隊參戰20餘萬兵力,孫權和劉備的聯軍軍力為五萬,實力相差更是非常的懸殊,最終以聯軍勝利結束。

  夷陵之戰

  公元221年到公元222年,這次戰役是三國“三大戰役”的最後一場。劉備稱帝后的三個月後,以為關羽報仇為由,揮兵東征孫權,孫權知道劉備要向自己發起進攻後,便派特使要求和解,劉備拒絕和解。這次戰役劉備兵力幾乎全部損失了,陣亡數萬人,《傅子》更是記載吳軍消滅蜀漢軍八萬餘人,僅僅劉備活了下來,夷陵之戰的慘敗,是蜀漢繼關羽失荊州後又一次實力大損。夷陵之戰後的40年的時間使三國局勢出現穩定的對峙,同時三國互相之間的疆域基本保持不變。

三國演義裡有哪三大戰役

  1、是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和夷陵之戰。

  2、官渡之戰:經過一年多的對峙,至此以曹操的全面勝利而告結束。曹操以兩萬左右的兵力,出奇制勝,擊破袁軍十萬。這個戰例成為中國歷史上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典型戰例。曹操以其非凡的才智和勇氣,寫下了他軍事生涯最輝煌的一頁。建安七年(202年),袁紹因兵敗憂鬱而死,曹操乘機徹底擊滅了袁氏軍事集團,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又征服烏桓,至此,戰亂多時的北方實現了統一。

  3、赤壁之戰:這一戰失利使曹操失去了在短時間內統一全國的可能性,而孫劉雙方則藉此勝役開始發展壯大各自勢力,劉備向孫權借荊州後實力迅速壯大,進而謀取益州,孫權屢次親率大軍進攻合肥,數戰不利,損兵折將。曹操在退回北方後,休養生息五年,平定關中後才大舉南征孫權。此戰形成天下三分的雛型,奠定三國鼎立的基礎。

  4、夷陵之戰。東吳守住了荊州,而蜀漢受到重創,元氣大傷。此戰兩國實力都受到影響,為雙方日後消除矛盾、共同抗魏奠定基礎。


三國演義裡有哪三大戰役

  1、是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和夷陵之戰。   2、官渡之戰:經過一年多的對峙,至此以曹操的全面勝利而告結束。曹操以兩萬左右的兵力,出奇制勝,擊破袁軍十萬。這個戰例成為中國歷史上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典型戰例。曹操以其非凡的才智和勇氣,寫下了他軍事生涯最輝煌的一頁。建安七年(202年),袁紹因兵敗憂鬱而死,曹操乘 ...

三國時期的官職排列

  三國時期文官排列;丞相 ,太尉,光祿勳,大司農,廷尉,衛尉,尚書令,大鴻臚,太僕,太常,御史中丞,執金吾,少府,侍中,散騎常侍。   三國時期武將官職排列;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四徵將軍,四鎮將軍,前後左右四將軍,四安將軍,四平將軍,雜號將軍,曹魏五營分別是:遊擊,驍騎,武衛,中堅,中壘。 ...

三國時期有多少人

  公元156年人口5007萬,經過黃巾起義和三國混戰,公元208年赤壁大戰後的全國人口為140萬,公元221年人口下降到90萬;損失了百分之98、3。“馬前懸人頭,車後載婦女”、“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餘一,念之斷人腸”,公元208年赤壁之戰曹操說漢末三國大動盪活下來的人只是原來人口的百分之一,到公 ...

三國時期的黃巾軍有那些將領

  黃巾軍將領按所屬地區,如下:   冀州:張角、張梁、張寶、高升、嚴政、周倉,裴元紹等;   青州:管亥、卜已等;   幽州:程遠志、鄧茂等;   徐州:張闓、臧霸等;   兗州:波才、彭脫等;   豫州:劉闢、黃劭、何曼、何儀、龔都等;   荊州:孫夏、韓忠、趙弘、孫仲、張曼成,區星等;   司隸:馬元義 ...

三國時期法正是誰

  法正(176—220),字孝直,扶風郿(今陝西省眉縣東北)人。東漢末年名士,本為劉璋部下,劉備入蜀時歸於劉備帳下。劉備自稱漢中王后,封法正為尚書令、護軍將軍。次年,法正去世,終年四十五歲。法正之死令劉備十分感傷,連連哭泣數日。被追諡為翼侯,法正深受劉備信任,是劉備時代唯一一位有諡號的大臣,由此也可見法正地 ...

三國時期十大軍事家

  1、曹操,字孟德。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   2、孫策,字伯符。東漢末年割據江東一帶的軍閥,漢末群雄之一,三國時期孫吳的奠基者之一。   3、諸葛亮,字孔明。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   4、周瑜,字公瑾。東漢 ...

三國時期的濟南叫什麼

  三國時期漢初,設立濟南郡,含義為濟水之南,是地理方位形成的地名。濟水即俗稱大清河,古濟水發源於現河南省濟源市,流域大致相當於現在的黃河山東段。後因黃河改道被其奪取河床,成為了黃河下游的幹流河道。而濟源、濟南、濟陽、濟寧等地名還是儲存了下來,濟南由此得名2100多年前的漢代改稱濟南《史記》。公元前164年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