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官渡之戰,曹操、袁紹公元199年,袁紹挑精兵十萬,以烏巢為糧倉,進駐黎陽,與曹軍初交失利,改打持久戰,曹軍疲憊不堪。然而,得於從袁軍叛逃的許攸的幫助,曹軍轉敗為勝,獲得勝利。後攻陷冀州,直搗黃龍,殲滅了袁紹勢力,為曹操統一北方奠定基礎。
2、赤壁之戰,曹操、孫權公元208年,曹操平定北方,隨即率領五十萬大軍南下奪取荊州。休息三個月後,又揮師南下,而後,龐統獻連環計,黃蓋獻苦肉計,曹操接連中計,孫劉聯軍在以東南風大作的夜晚發動急襲,點燃了連在一起的曹軍戰船,曹操大敗而逃,狼狽逃回許昌。
1、官渡之戰,曹操、袁紹公元199年,袁紹挑精兵十萬,以烏巢為糧倉,進駐黎陽,與曹軍初交失利,改打持久戰,曹軍疲憊不堪。然而,得於從袁軍叛逃的許攸的幫助,曹軍轉敗為勝,獲得勝利。後攻陷冀州,直搗黃龍,殲滅了袁紹勢力,為曹操統一北方奠定基礎。
2、赤壁之戰,曹操、孫權公元208年,曹操平定北方,隨即率領五十萬大軍南下奪取荊州。休息三個月後,又揮師南下,而後,龐統獻連環計,黃蓋獻苦肉計,曹操接連中計,孫劉聯軍在以東南風大作的夜晚發動急襲,點燃了連在一起的曹軍戰船,曹操大敗而逃,狼狽逃回許昌。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三國時期是我國曆史上重要的一環,出現了許多能人異士,也出現了許多著名的戰役,那麼本期民族文化就帶大家瞭解一下,三國時期的三大戰役有哪些。
官渡之戰
官渡之戰是歷史上少有的以少勝多的戰役,發生於公元200年,曹操和袁紹在官渡相遇,此次戰役雙方軍力相差懸殊,袁紹軍約11萬人,曹操軍約5萬人。雙方相差軍力在一倍以上,可是袁紹並沒有憑藉軍力的優勢改變戰爭形勢,曹操軍隊在戰爭中奇襲袁軍在烏巢的糧倉,繼而擊潰袁軍主力。此戰進行了一年的時間,奠定了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的基礎。
赤壁之戰
公元208年,劉備和孫權聯合起來攻打曹操,在長江赤壁一帶大破曹操大軍,奠定三國鼎立基礎的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赤壁之戰的戰敗使得曹操失去了在短時間內統一全國的可能性,三國鼎立的序幕就此拉開。此次戰役曹軍軍隊參戰20餘萬兵力,孫權和劉備的聯軍軍力為五萬,實力相差更是非常的懸殊,最終以聯軍勝利結束。
夷陵之戰
公元221年到公元222年,這次戰役是三國“三大戰役”的最後一場。劉備稱帝后的三個月後,以為關羽報仇為由,揮兵東征孫權,孫權知道劉備要向自己發起進攻後,便派特使要求和解,劉備拒絕和解。這次戰役劉備兵力幾乎全部損失了,陣亡數萬人,《傅子》更是記載吳軍消滅蜀漢軍八萬餘人,僅僅劉備活了下來,夷陵之戰的慘敗,是蜀漢繼關羽失荊州後又一次實力大損。夷陵之戰後的40年的時間使三國局勢出現穩定的對峙,同時三國互相之間的疆域基本保持不變。
1、是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和夷陵之戰。
2、官渡之戰:經過一年多的對峙,至此以曹操的全面勝利而告結束。曹操以兩萬左右的兵力,出奇制勝,擊破袁軍十萬。這個戰例成為中國歷史上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典型戰例。曹操以其非凡的才智和勇氣,寫下了他軍事生涯最輝煌的一頁。建安七年(202年),袁紹因兵敗憂鬱而死,曹操乘機徹底擊滅了袁氏軍事集團,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又征服烏桓,至此,戰亂多時的北方實現了統一。
3、赤壁之戰:這一戰失利使曹操失去了在短時間內統一全國的可能性,而孫劉雙方則藉此勝役開始發展壯大各自勢力,劉備向孫權借荊州後實力迅速壯大,進而謀取益州,孫權屢次親率大軍進攻合肥,數戰不利,損兵折將。曹操在退回北方後,休養生息五年,平定關中後才大舉南征孫權。此戰形成天下三分的雛型,奠定三國鼎立的基礎。
4、夷陵之戰。東吳守住了荊州,而蜀漢受到重創,元氣大傷。此戰兩國實力都受到影響,為雙方日後消除矛盾、共同抗魏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