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中地區包括蜀漢南部的益州現在今雲南晉寧縣東、永昌現今郡城為雲南保山市、牂柯現今郡城為貴州福泉縣、越巂現今郡城為四川西昌市東南。四郡,是叟、青羌、僚、濮等夷越少數民族與漢族雜居的地方。
漢末三國時,汝南郡轄境在今河南東南部、安徽阜陽一帶。
汝南郡周代屬於蔡國和沈國的轄地。西漢高帝二年始建汝南郡,郡治在上蔡,這裡屬平輿、宜春和安城三縣所轄。至遲在文帝時,汝南郡已由陳郡析置。秦始皇統一全國後屬潁川郡。東漢時期汝南郡屬於豫州刺史部。
鎮江“甕城”,是儲存至今的三座三國時期的東吳古都,又名京城、子城。以建造年代最早、儲存的遺蹟最完整並唯一建有砌築護城磚牆而獨具特色。南朝顧野王在《輿地志》這本書中敘述:“吳大帝孫權所築,週迴六百三十步,開南、西二門,內外皆固以磚壁。”建安十三年,孫權將政權中心從吳遷至京城,是年發生赤壁之戰。雖然其時孫權尚未稱王,但甕城實際上已具備了王城的地位和格局。清康熙帝詩中就曾以“半面煙嵐雄北固,一方形勢控東吳”來形容甕城的雄險。
譙沛是安徽亳州沛是江蘇沛縣。
沛郡,中國古代西漢開始有的郡名,設立於西漢景帝三年的七國之亂後,由原楚國轄地析置。治所是相縣,是中國西漢時期設定的一個郡級行政區劃,管轄三十七個縣。
東漢建武二十年六月,漢光武帝劉秀改封其子劉輔為沛王,郡改為沛國,沛國仍都相。
東漢時期沛國以及汝南郡,都屬豫州刺史 ...
三江口位於湖北省漢口西。《三國演義》中描寫三江口的片段為:“ 孔明欣然從之,一同登舟,駕起帆檣,迤邐望夏口而進。 離三江口五六十里,船依次第歇定。”
三江口位於湖北省黃岡市黃州區北三十里,隔江接鄂城縣界,有渡。(與地紀騰)在圃團風鎮之下,有江。三路而下,至此會合為一。 ...
南中是雲南、貴州和四川西南部。南中別稱南蠻,在歷史上指今天的雲南、貴州和四川西南部,位於中國西南部,三國時期,成為蜀漢的一部分。南中生活著以彝族為主的眾多民族,唐朝時期出現南詔國,宋朝時期有大理國。南中一詞出現於三國時期,諸葛亮平定南中孟獲。《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南中諸郡,並皆叛亂。”
南中: ...
《三國演義》中的常山位於河北省石家莊市下轄的正定縣,常山縣歷史悠久,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居住。春秋時期為越國姑篾之地,戰國歸楚,秦屬會稽郡太末縣。建縣歷史長達1800年。
而在楚漢之際,項羽分封的十八路諸侯中,也有一位諸侯因避諱而被後世改了封號,此人便是常山王張耳。提起“常山”這個名號,凡對 ...
三江口是如今的湖南嶽陽北城陵磯的附近,古代因處岷江、沅江、湘江匯合處,故名三江口。
在歷史上,這裡是水軍爭奪的要地。據《三國演義》說,三國時,曹操在洞庭湖操練水軍,及後來火燒赤壁,孫權、劉備二支水師追擊曹軍,都從這裡經過。 ...
在東漢末年中原大亂時,交州在士燮的統治下,成為相對而言和平安定的地區,包括今天的廣東、廣西及越南北部。許多中原人士移入當地,如許靖、袁沛、鄧小孝、徐元賢、張子云、許慈、劉巴、程秉、薛琮、袁忠、桓邵等。這對於漢人中原文化傳入交州有很大的助益。這些交州的人才之後很多到三國各政權中位居高官。交州作為益州、荊州、 ...
夷州,也稱夷洲,古地名,今指臺灣。位於中國東南沿海,北臨東海,東臨太平洋,南臨南海,西隔臺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夷洲,出自三國吳國丹陽太守沈瑩《臨海水土誌》及陳壽《三國志》。史載孫權曾派衛溫、諸葛直抵達夷洲。
臺灣,簡稱臺,位於中國東南沿海,省會臺北,人口約兩千三百萬,經濟富庶、文教發達、風光秀麗、物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