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遜,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人物,提到東吳,很多人會馬上想到周瑜、魯肅、呂蒙,因為他們都為東吳立下了汗馬功勞,周瑜火燒赤壁,魯肅維護孫劉聯盟,呂蒙奪回荊州,但是陸遜也有很多的功勞,可能稍微瞭解陸遜的,會馬上想到火燒連營七百里。陸遜這個人堅忍無比,可以含羞蒙辱而無動於衷,說明這個人氣量比周瑜要好。而且他立下大功的時候,年紀也不大,可以說是年輕有為的青年俊傑。
1.周瑜具有深遠的政治眼光和傑出的軍事才能。
周瑜曾指揮過許多大大小小的戰役,這些戰役的勝利,表現了他的傑出軍事才能,但最能體現的莫過於赤壁之戰。
2.周瑜胸襟廣闊,氣度寬宏。
老將程普因周瑜年輕,對他不服,多次當面侮辱他,周瑜都不跟他計較,程普最後被周瑜的才華和品德所折服,最終和他成為好友。
3.周瑜精通音律,雅量高致。
即使在周瑜喝醉時也能聽出曲中的謬誤,因此史書記載民謠雲:“曲有誤,周郎顧”、“ 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
周瑜,字公瑾,廬江舒縣人。東漢末年名將,洛陽令周異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
身體長壯有姿貌、精音律,江東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周瑜少與孫策交好,21歲追隨孫策奔赴戰場平定江東。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任,周瑜將兵赴喪,以中護軍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建安十三年,周瑜率軍與劉備聯合,於赤壁之戰中大敗曹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建安十四年,拜偏將軍,領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病逝於巴丘,年僅36歲。
《三國演義》第五十六回,孔明三氣周公瑾。
內容介紹:過了一段時間,劉備沒有絲毫取川的跡象,此時曹操為了瓦解孫劉聯盟,表奏周瑜為南郡太守,程普為江夏太守。於是周瑜再遣魯肅去討荊州。孔明再次狡辯一番,為自己找理由。周瑜設下假途滅虢之計,名為替劉備收川,其實是奪荊州,不想又被孔明識破。周瑜上岸不久,就有幾路 ...
在小說《三國演義》裡,作者基於文學藝術需要,周瑜被描寫成為與諸葛亮明爭暗鬥的人物,最終被諸葛亮氣死。留下了孔明三氣周公瑾,周瑜氣的在馬上大叫一聲,箭瘡復裂,墜於馬下,臨死前仰天長嘆:“既生瑜,何生亮!”的故事。這是三國演義裡的一個故事,小說虛構,為了美化諸葛亮而故意貶低周瑜,正史上並無此事,並且周瑜氣量也 ...
三國演義中的主要人物的形象如下:
1、諸葛亮:諸葛亮治國治軍的才能,濟世愛民、謙虛謹慎的品格為後世各種傑出的歷史人物樹立了榜樣,歷代君臣、知識分子、人民群眾都從不同的角度稱讚他,歌頌他,熱愛他,諸葛亮在歷史上的巨大影響已超過了他在三國曆史上的政治軍事實踐;
2、劉備:在《三國演義》中,作者把劉備描 ...
魏延五虎上將外蜀國最強的武將,有勇有謀,但不被諸葛亮信任。
初隨劉備作戰,勇冠三軍,深得劉備信任,劉備稱王后受封漢中太守,後諸葛亮北伐,任徵西大將軍,曾經向諸葛亮提出奇襲長安“子午谷之策”,但未採納。魏延為人孤高,多立戰功,在後期尤其為諸葛亮所倚重。但是性格上比較矜高,有些叛逆性,對自己的能力十分自信 ...
祝福中“我”是一個具有進步思想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他同情弱者,但面對封建社會的黑暗、封建禮教的殘酷又深感自己無能為力,甚至潛意識裡想逃避現實矛盾。因此說,“我”的靈魂還受著傳統思想的深刻影響,精神上還有麻痺,思想上還有軟弱逃避的一面。 ...
在《三國演義》中,魏延是蜀漢名將,跟隨劉備入川后表現突出,得到劉備器重,屢次被委以重任。諸葛亮北伐時期,魏延作為諸葛亮的左膀右臂,為蜀漢立下了汗馬功勞。魏延為人孤高,善養兵卒,勇猛過人,但是和蜀漢重臣楊儀不和。諸葛亮死後,將兵權交於楊儀,魏延因自恃有功,想要率軍殺掉楊儀,反被楊儀派馬岱殺死。 ...
諸葛亮,生於181年死於234年,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死後追諡忠武侯,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