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三國演義中郭嘉的事蹟有哪些

三國演義中郭嘉的事蹟有哪些

  擇明主而事郭嘉從小胸懷大志,在二十歲時就已經敏銳的感覺到天下即將大亂,於是隱居以待時日,另一方面偷偷的和有才識之人保持交往。郭嘉最初出隱,是和田豐等北上依附當時勢力最強大的袁紹。袁紹對郭嘉等人極為敬重,更是厚禮待之。但是數十日一過,郭嘉便看出袁紹優柔寡斷,用人不善,非成大事之人,遂只有一人的毅然而去。恰逢曹操招賢納士之時,荀彧,程昱共舉郭嘉。曹操招見郭嘉,問計袁紹。郭嘉說出了著名的“十勝十敗”之說,並獻計乘袁紹攻擊公孫瓚之時一舉攻克呂布。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稱號有哪些

  1、呂布:字奉先,稱號為“飛將”,五原郡九原縣人。原為丁原部將,被唆使殺害丁原歸附董卓,與董卓誓為父子,後又被司徒王允唆使誅殺董卓。旋即被董卓舊部李傕等擊敗,依附袁紹,又被袁紹猜忌,依附張楊。

  2、關羽:本字長生,後改字雲長,稱號為“武聖”,河東郡解縣人,東漢末年名將,早期跟隨劉備輾轉各地,曾被曹操生擒,於白馬坡斬殺袁紹大將顏良,與張飛一同被稱為萬人敵。

  3、諸葛亮:字孔明,稱號為“臥龍”,徐州琅琊陽都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並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

三國演義中出現的群雄有哪些人

  南陽太守袁術 :字公路,汝南汝陽人,部眾離心,先後為呂布、曹操所破,於建安四年嘔血而死;兗州刺史劉岱:字公山,東萊牟平人,漢室宗親,漢末群雄之一,官至侍中、兗州刺史;陳留太守張邈:字孟卓,東平壽張人,東漢末年陳留太守,在向袁術借兵的路上,被部下所殺東郡太守喬瑁:字元偉,睢陽人,初平元年,假作京城三公書信,發檄文傳至各鎮諸侯,同袁術等起兵討董卓,推袁紹為盟主,後因與劉岱不和,為岱所殺;濟北相鮑信鮑信:字允誠,泰山平陽人,為救曹操不幸戰死;北海太守孔融 ,字文舉,魯國人,建安七子之一,漢獻帝即位後任北軍中侯、虎賁中郎將、北海相等。


三國演義以弱勝強的戰役哪些

  三國演義中以弱勝強的戰役有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和夷陵之戰,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根據中國古典文學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改編,講述了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國的興亡史。   《三國演義》由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中央電視臺製作,王扶林擔任總導演,蔡曉晴、張紹林、孫光明、張中一、沈好放任分部導演,孫彥軍、唐國強、 ...

三國演義第幾回開始出現

  勤王室馬騰舉義,報父仇曹操興師。   原文:昱謂荀彧曰:“某孤陋寡聞,不足當公之薦。公之鄉人姓郭,名嘉,字奉孝,乃當今賢士,何不羅而致之?”彧猛省曰:“吾幾忘卻!”遂啟操徵聘郭嘉到兗州,共論天下之事。   郭嘉,生於170年,207年去世,字奉孝,東漢末潁川陽翟人。原為袁紹部下,後轉投曹操,為曹操統一中國 ...

三國演義料死孫策是哪一集

  《三國演義》第二十九集:小霸王怒斬于吉,碧眼兒坐領江東。   主要內容:孫策被許貢家客襲擊,身受重傷。琅琊宮道士于吉為百姓散施符水,孫策認為于吉妖言惑眾,就將他斬殺。孫策因此急火攻心,瘡口迸裂,不治身亡。孫策之弟孫權繼領父兄基業,在江東招賢納士。 ...

三國演義各國裡分別哪些

  魏:曹操、曹昂、曹丕、曹彰、曹植、曹熊、曹衝、曹仁、曹洪、曹真、曹休、曹爽、夏侯惇、夏侯淵、夏侯霸、夏侯尚、夏侯德、夏侯傑、夏侯懋、李典、樂進、張遼、徐晃、張郃、于禁、許褚、典韋、王雙、毛玠、呂虔、滿寵、郭嘉、荀彧、荀攸、程昱、鍾會、鄧艾、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桓範、賈詡、張虎、樂綝、郭淮、孫禮、牛金、 ...

三國演義的妻子叫什麼

  《三國演義》中,郭嘉的妻子沒有記載,正史中也沒有相關記錄。   郭嘉,字奉孝,東漢末潁川陽翟人。原為袁紹部下,後轉投曹操,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立下了功勳,官至軍師祭酒,封洧陽亭侯。在曹操征伐烏丸時病逝,年僅三十八歲。諡曰貞侯。史書上稱他“才策謀略,世之奇士”。曹操稱讚他見識過人,是自己的“奇佐”。 ...

三國演義的比喻句哪些

  1、那裡的山岡蜿蜒起伏,好像一條等待時機騰飛的臥龍。   2、我得到諸葛先生,就像魚兒得到水一樣啊。   3、這員將中等身材,面如貫玉、龍眉細目,鼻似玉柱、口賽丹朱,大耳有輪,這雙大耳朵才顯眼呢,跟那廟裡的佛爺差不多,據說這是有福之相。   4、豹頭環眼,燕頷虎鬚,聲若巨雷,勢如奔馬。   5、黃口孺子, ...

三國演義最出名的哪幾個故事?

  1、《三國演義》中出名的故事:七擒孟獲。三國中期,蜀國佔據西蜀一帶,這時南方孟獲作亂。諸葛亮出征南蠻孟獲,為了收買人心,七次俘獲孟獲而又其次將其釋放。第七次釋放孟獲的時候,孟獲終於歸順蜀國,諸葛亮平定了南方。   2、空城計。三國中後期,諸葛亮出兵討伐魏國,由於要地街亭失手,導致滿盤皆輸。諸葛亮被迫撤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