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三國演義有哪三國

三國演義有哪三國

  1、三國鼎立,指東漢末年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國,三分天下,成犄角對峙局面。

  2、魏國:三國時期的魏朝(220年-265年),多稱曹魏,是三國之中最強大的一國。延康元年(220年),曹操死後,曹操之子曹丕逼漢獻帝退位、篡奪漢室政權,曹魏始建。

  3、蜀國:蜀國(221年-263年),即蜀漢、又稱季漢。魏黃初二年(221年),劉備在四川(蜀地)成都稱帝,續漢之大統,國號“漢”,史稱蜀漢或季漢。

  4、吳國:東吳(229年—280年)即三國時代的吳國,亦稱孫吳。黃龍元年(229年)四月,孫權稱帝,國號吳,改元黃龍,是為吳大帝,則東吳也應始於此年。

三國時期有哪三國

  三國的時間是220年至280年,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赤壁之戰時,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雛型。

  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三國曆史正式開始。次年劉備在成都延續漢朝,史稱蜀漢。222年劉備在夷陵之戰失敗,孫權獲得荊州大部。223年劉備去世,諸葛亮輔佐劉備之子劉禪與孫權重新聯盟。229年孫權稱帝,國號“吳”,史稱東吳,至此三國正式成立。

  此後的數十年內,蜀漢諸葛亮、姜維多次率軍北伐曹魏,但始終未能改變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後期的實權漸漸被司馬懿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馬昭發動魏滅蜀之戰,蜀漢滅亡。兩年後司馬昭病死,其子司馬炎廢魏元帝自立,建國號為“晉”,史稱西晉。公元280年,西晉滅東吳,統一中國,至此三國時期結束,進入晉朝時期。

三國演義中有哪三國

  三國,220年到280年。是中國東漢與西晉之間的一段歷史時期,主要有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赤壁之戰中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形成三國鼎立的雛型。

  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三國曆史正式開始。次年劉備在成都接續漢朝,史稱蜀漢。222年劉備在夷陵之戰失敗,孫權獲得荊州大部。223年劉備去世,諸葛亮輔佐劉備之子劉禪與孫權重新聯盟、恢復國內生產。229年孫權稱帝,國號吳,史稱東吳,至此三國正式鼎立。

  此後的數十年內,蜀漢諸葛亮、姜維多次率軍北伐曹魏,但始終未能改變三足


三國演義三國

  《三國演義》都有曹魏、蜀漢、東吳三國。《三國演義》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百年的歷史風雲,以描寫戰爭為主,訴說了東漢末年的群雄割據混戰和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政治和軍事鬥爭,最終司馬炎一統三國,建立晉朝的故事。   1、曹魏   隨著漢丞相曹操,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對北方的統一和屯田制、租 ...

三國三個國家

  三國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赤壁之戰時,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雛型。   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三國曆史正式開始。次年劉備在成都延續漢朝,史稱蜀漢。229年孫權稱帝,國號“吳”,史稱東吳,至此三國正式成立。   263年,曹魏的 ...

三國演義三個國家戰爭

  《三國演義》是曹丕的魏國,劉備的蜀國,孫權的吳國。三國鼎立是指東漢末年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國,三分天下,成犄角對峙局面。魏、蜀、吳三國鼎立期間,雖然兼併戰爭仍舊繼續進行,但是由於三國的統治者為了鞏固和發展自己的勢力,都比較重視在社會生產的發展和社會秩序的安定。   三國時期的戰爭,促進了由分裂局面到三家 ...

三國演義一回寫到了袁紹相貌

  原文如下:   三國演義第四回《何進謀殺十常侍》: 何進曰:“誰敢與吾正君討賊?”一人挺身便出,曰:“願借精兵五千,斬關入內,冊立新君,盡誅閹豎,掃清朝廷,以安天下,吾之願也。”視之,此人身長貌偉,行步有威,英雄蓋世,武勇超群,能折節下士,士多歸之。四世居三公位,門多故吏。汝南汝陽人也,司徒袁安之孫,袁逢 ...

三國演義哪些名人

  1、諸葛亮: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   2、劉備:即漢昭烈帝,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稱他為先主。   3、關羽:關羽 ...

三國演義中的三國三國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百年的歷史風雲,以描寫戰爭為主,訴說了東漢末年的群雄割據混戰和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政治和軍事鬥爭,最終司馬炎一統三國,建立晉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鬥爭與矛盾的轉化,並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鉅變,塑造了一群叱吒風雲的三國英雄人物。全 ...

三國演義關張飛的經典語錄

  1、我乃燕人張翼德,誰敢與我決一死戰?戰又不戰,退又不退,卻是何故。   2、忠臣寧死而不辱,大丈夫豈有事二主之理。   3、哥哥何不使"水"去。   4、三姓家奴休走。   5、俺哥哥。   6、吾莊後有一桃園,花開正盛,明日當於園中祭告天地,我三人結為兄弟,協力同心,然後可圖大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