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三國演義裡帶三的成語

三國演義裡帶三的成語

  三顧茅廬:原為漢末劉備訪聘諸葛亮的故事。顧的意思是拜訪;茅廬的意識是草屋。成語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拜訪有專長的賢人。

  三足鼎立:象鼎的三隻腳一樣,各立一方。比喻三方面對立的局勢。

  三國歸晉:晉國建立起統一政權,結束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

  三讓徐州:“三讓徐州”是我國古典名著《三國演義》中的經典情節,摘自小說第11回,主要敘述徐州太守陶謙為使徐州百姓免受戰亂之苦而把徐州管理權送給劉備的故事。

  三氣周瑜:出自於《三國演義》中的典故,講述周瑜三次用計都被諸葛亮識破。小說中“第五十一回曹仁大戰東吳兵孔明一氣周公瑾”、“第五十五回玄德智激孫夫人孔明二氣周公瑾”和“第五十六回 曹操大宴銅雀臺孔明三氣周公瑾”的故事。

三國演義中三分天下指什麼

  三國演義中三分天下指魏、蜀、吳三國鼎立,《三國演義》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又稱《三國志演義》是元末明初小說家羅貫中創作的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該作品成書後有嘉靖壬午本等多個版本傳於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崗對《三國演義》整頓回目、修正文辭、改換詩文。

  《三國演義》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百年的歷史風雲,以描寫戰爭為主,訴說了東漢末年的群雄割據混戰和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政治和軍事鬥爭,最終司馬炎一統三國,建立晉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鬥爭與矛盾的轉化,並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鉅變,塑造了一群叱吒風雲的三國英雄人物。

三國演義的數字成語有什麼

  1、七擒七縱:比喻運用策略,使對方心服歸順自己。

  2、三顧茅廬:原為漢末劉備訪聘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

  3、一身是膽:形容膽量大,無所畏懼。

  4、獨步一時:形容非常突出,一個時期內沒有人能比得上。

  5、三足鼎立:比喻三方面對立的局勢。

  6、反戈一擊:掉轉武器向自己原來所屬的陣營進行攻擊。


三國演義十一回概括

  三國演義第三十一回概括:袁紹糧草被燒之後,軍力很快瓦解,曹操在倉亭背水一戰,大破袁軍,袁紹逃回鄴城。劉備在汝南結連劉闢、龔都,欲乘虛攻擊曹操,但被曹操用計襲取汝南,劉備敗走,在孫乾等人的勸說下投奔了荊州刺史劉表。 ...

三國演義章的梗概

  第一回:漢末十常侍為奸,朝政日非,張角兄弟起事。百姓擁護,官軍望風而靡, 劉備性寬和,喜怒不形於色;其父早喪,玄德幼孤,事母至孝桃園三結義,劉關張一敗黃巾於郡,二敗黃巾於青州。 曹操幼時,用計謀使父不聽叔父責已之言。操除洛陽北部尉時威名頗震,因黃巾起拜騎都尉,引兵征剿。 玄德兄弟救出董卓。卓見玄德為白身, ...

三國演義回好詞

  1、聽說要來迸犯,劉璋束手無策。屬下自告奮勇前去許都,說服曹操攻打漢中張魯,解益州之圍。   2、不料曹操不予禮遇,在失望之餘把地圖獻給了劉備,然後又與東吳共同作為內應,引劉備人主西川。   3、劉備與龐統兵分兩路進攻雒城,蜀將 伏兵于山中,把龐統亂箭射殺於落鳳坡。   4、蜀軍已無心再戰,令人到荊州請諸 ...

三國演義十回好詞好句

  1、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2、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3、汝視我之劍不利否?汝劍利,吾劍未嘗不利。   4、寧教我負天下人,莫教天下人負我。   5、大丈夫願臨陣鬥死,豈可入牆而望活乎。   6、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縫;手足斷,安可續?   7、今天下英雄,惟 ...

三國演義裡面馬食同槽是何寓意

  是指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   簡介:據《晉書·宣帝紀》載,司馬懿還在做曹操的謀臣時,曹操就發現他頗有雄心壯志,對他極不放心。有一天,曹操作了一個夢,夢見有三匹馬在同一個槽裡吃食,醒來後心中便十分不快。起初曹操以為是馬超一家便殺了馬超的父親。司馬懿父子正好就是三馬,而“槽”諧音“曹”,“三馬同槽”不正意 ...

三國演義中的成語有哪些

  1、一手包辦。出處:三國志魏志典韋傳,韋一手建之。   2、一舉兩得。出處:三國志魏志臧洪傳,將以安社稷,一舉兩得。   3、一臂之力。出處:三國演義第二十回,願助兄一臂之力,共誅國賊。   4、一親芳澤。出處:曹植洛神賦,芳澤無加,鉛華無御。   4、七步成詩。出處:世說新語文學,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中作 ...

三國演義十四回概括

  《三國演義》第三十四回回目“蔡夫人隔屏聽密語,劉皇叔躍馬過檀溪”。   內容概括:劉備攻打江夏張武、陳孫,繳獲的盧馬。蔡瑁屢次設計陷害劉備,但均未成功。劉表在襄陽擺下筵席,請劉備前來主持,蔡瑁想借此機會除掉劉備,但計謀被伊籍識破,劉備從西門逃脫,的盧馬一躍三丈,跳過了檀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