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三國群英傳7天下歸魏怎麼玩

三國群英傳7天下歸魏怎麼玩

  1、俘獲一批武將。剛開始的時候,我方的武將的戰鬥力明顯高於敵方,先利用這個時機俘獲一批。

  2、避免被圍在一個地方突不出來。早期的時候可能對方會大量的兵力圍剿,所以可以選擇西南或者臺灣起兵,避免被圍在一個地方突不出來。

  3、流動戰術。專門挑對方守將只有2-4個的城市打,慢慢積累。武將數量到了一定程度,對方就不主動打你了。

  4、可以有意識的俘獲一些可以技能配合的武將。初始武將的技能選擇也挺重要的,一個是自動回血的,一個是自動回藍的,挺好用,當然,選了這倆就不能選其他的了。

三國群英傳7天下歸魏怎麼玩

  1、俘獲一批武將。剛開始的時候,我方的武將的戰鬥力明顯高於敵方,先利用這個時機俘獲一批。

  2、避免被圍在一個地方突不出來。早期的時候可能對方會大量的兵力圍剿,所以可以選擇西南或者臺灣起兵,避免被圍在一個地方突不出來。

  3、流動戰術。專門挑對方守將只有2-4個的城市打,慢慢積累。武將數量到了一定程度,對方就不主動打你了。

  4、可以有意識的俘獲一些可以技能配合的武將。初始武將的技能選擇也挺重要的,一個是自動回血的,一個是自動回藍的,挺好用,當然,選了這倆就不能選其他的了。

三國群英傳5天下歸魏怎麼打

  1、天下歸魏劇本中玩家只能自創新武將,然後一個君主,五個武將隨便選一座空城,剩下的基本全是魏軍的。

  2、所以遊戲一開始,就會又鋪天蓋地的魏軍從全國各地殺過來,讓玩家沒機會喘息。遊戲一開始就死守一座城池是不可取的,不可能守得住,一定是打游擊,我們直接把第一做城的裝備拆了準備跑路就行。跑路不是隨便跑的,一定要看準時間,在2月,5月,8月,11月這幾個月的11號最好跑進一座城裡。

  3、這樣玩家能夠開始季內政,在季內政裡可以招降我們好不容易俘虜的幾個武將,或者離間武將,只有武將多起來,才有對抗魏軍的資本。

  4、然後戰鬥的時候,前期儘量以衝陣和單挑為主,等到實力慢慢壯大了,然後就可以找一個據點,死守一波,只要能打退魏軍的連續的若干波進攻,前期基本就能度過去了。


三國群英7可以到什麼年代

  三國群英傳7,沒有設定遊戲時間限制,只要不消滅其他勢力(或者被其他勢力消滅),不過,不知道遊戲紀年位數是如何設定的,如果講師團為3位紀年,就只能玩到999年12月31日;如果設定為4位紀年,則能玩到9999年12月31日。 ...

三國群英7怎麼

  1、遊戲開局的時候發展很重要,先找一個比較安全的城池,然後發展開發度,經常搜尋。   2、等到城池的錢比較多的時候,可以開始徵兵,然後有一個部隊整備比較重要。   3、在這裡可以給武將分配兵力,然後還可以裝備物品。   4、遊戲裡的道具是非常給力的,尤其是後期,可以裝備各種神兵,有各種各樣的毀天滅地的效果 ...

三國群英7奇葩

  從遊戲開始,或中期,海上出現部隊時,便可出動,從陸地轉戰到海上,專門攔截或攻打港口,由於許多到海上的部隊倒是被陸地上的部隊從港口趕出去的,所以許多剛來的海上部隊之兵力都很差,士氣很低,如同海賊一樣擊潰他們,將他們俘虜繼續當海賊,待到陸地接近統一,海賊取其薄弱的後方登陸,勢如破竹。不過,有日本勢力的就無法玩 ...

三國群英7武將大喬具體

  1、首先封武將到5級,在學會騰龍後撤官,再封文官。此時建議先去刷次仙人,同時智力達到95以上,主要是為了學習水鏡之術;   2、之後再找到存在軍魂、詛咒、大天聖、大魔界的地方學會這4種軍師技能;   3、完成之後,將所有武器全部練到220以上,使出3種武器終極必殺技,即霸者之威、王者之風、皇者之路;    ...

三國群英7各種神器如何得到

  十大神兵獲得方法:   1、萬勝丈八矛:用UJ卡買到丈八蛇矛(或者打高階怪物掉出),然後在移動商店買到鍛造書鍛造;   2、黃帝劍:移動商店60000幣,高階怪物也掉出;   3、蒼天帝劍:移動商店40000幣,高階怪物也掉出;   4、神鬼方天戟:打高階怪物或者UJ卡或者比武得到方天畫戟;   5、九天 ...

三國群英7單福的問題

  單福劇情的觸發需要曹操和劉備是不同勢力的君主且單福在劉備手下。   劇情結果是:   1、單福恢復本名離開劉備軍。   2、當曹操軍平均民心大於700時,單福恢復本名加入曹操軍。   3、當曹操軍平均民心小於700時,單福逃離曹操軍,一段時間後重回劉備軍。玩官渡之前都可以觸發。 ...

三國群英7新手用哪個君主好

  不管哪個時期,玩劉備或者曹操,都是最佳選擇。   因為這遊戲靠的不是城池多少,靠的是武將,而劉備曹操的武將最厲害。曹操任何時期都厲害。   群雄逐鹿的劇本時,可以選董卓,他手下的呂布很強。   屬性最高的是趙雲,他的特性是最完美的,攻擊加速,移動加速,必殺機率,最高,所屬陣營前期在公孫瓚,後期在劉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