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實驗考察的是兒童的自我中心的思維特徵。自我中心主義指兒童完全以自己的身體和動作為中心,從自己的立場和觀點去認識事物,而不能從客觀的,他人的觀點去認識事物的傾向。
三山實驗的過程:
實驗材料是一個包括三座高低、大小和顏色不同的假山模型,實驗首先要求兒童從模型的四個角度觀察這三座山,然後要求兒童面對模型而坐,並且放一個玩具娃娃在山的另一邊,要求兒童從四張圖片中指出哪一張是玩具娃娃看到的山。結果發現幼童無法完成這個任務,他們只能從自己的角度來描述“三山”的形狀。
三山實驗考察的是兒童的自我中心的思維特徵。自我中心主義指兒童完全以自己的身體和動作為中心,從自己的立場和觀點去認識事物,而不能從客觀的,他人的觀點去認識事物的傾向。
三山實驗的過程:
實驗材料是一個包括三座高低、大小和顏色不同的假山模型,實驗首先要求兒童從模型的四個角度觀察這三座山,然後要求兒童面對模型而坐,並且放一個玩具娃娃在山的另一邊,要求兒童從四張圖片中指出哪一張是玩具娃娃看到的山。結果發現幼童無法完成這個任務,他們只能從自己的角度來描述“三山”的形狀。
皮亞傑三山實驗是證明兒童的“自我中心”的特點。實驗材料是一個包括三座高低、大小和顏色不同的假山模型,實驗首先要求兒童從模型的四個角度觀察這三座山,然後要求兒童面對模型而坐,並且放一個玩具娃娃在山的另一邊,要求兒童從四張圖片中指出哪一張是玩具娃娃看到的山。結果發現幼童無法完成這個任務。他們只能從自己的角度來描述“三山”的形狀。
皮亞傑認為,在個體從出生到成熟的發展過程中,認知結構在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斷重構,從而表現出具有不同質的不同階段,他把兒童思維的發展分為以下四個階段,並不是所有兒童都在同一年齡完成相同的階段。然而,他們透過各個階段的順序是一致的。前一階段是達到後一階段的前提。階段的發展不是間斷性的跳躍,而是逐漸、持續的變化。所謂客體永久性是指兒童脫離了對物體的感知而仍然相信該物體持續存在的意識。即當某一客體從兒童視野中消失時,兒童大約在9~12個月獲得客體永久性。
心理學家皮亞傑做過一個實驗,叫做“三山實驗”,把一個小人放在山的模型前,讓兒童坐在不同的角度觀察,說出這個小人處在山的哪一個方向,兒童說不出來,皮亞傑以此證明了兒童採取一種自我中心的我向思維,處於前運算階段。後來有人對皮亞傑的實驗方法提出質疑,認為幼兒在類似的實驗中可以是不自我中心的。但不管怎麼說,幼兒在生活中帶有一些從自己的感受、體驗出發的特點,卻是一個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