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教指儒、佛、道三教。九流指先秦至漢初的九大學術流派,儒家者流、陰陽家者流、道家者流、法家者流、農家者流、名家者流、墨家者流、縱橫家者流、雜家者流。
2、所謂的九流,實際上是指‘上中下’三等。三教之中三等人;自然三三得九。至於上中下九流之說,則是源於《七略》。此中將天下學說分為九流十家。
3、在《七略》分別指: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雜家、農家、縱橫家、陰陽家。九流十家,是九流以外加上小說家。
1、三教指儒、佛、道三教。九流指先秦至漢初的九大學術流派,儒家者流、陰陽家者流、道家者流、法家者流、農家者流、名家者流、墨家者流、縱橫家者流、雜家者流。
2、所謂的九流,實際上是指‘上中下’三等。三教之中三等人;自然三三得九。至於上中下九流之說,則是源於《七略》。此中將天下學說分為九流十家。
3、在《七略》分別指: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雜家、農家、縱橫家、陰陽家。九流十家,是九流以外加上小說家。
三教九流指的是儒教、佛教、道教三教和儒家者流、陰陽家者流、道家者流、法家者流、農家者流、名家者流、墨家者流、縱橫家者流、雜家者流九大學術流派。三教九流是一個漢語成語,多用來形容社會上的各種行業或者各種各樣的人。
三教九流指的是哪三教哪九流
三教九流這個成語中的三教是指儒教、佛教和道教,它們是我國三大傳統宗教。儒教是以孔子為教主的中華民族特有傳統宗教;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在東漢時期由印度傳入我國;道教是中國傳統宗教,以“道”為最高信仰。
三教九流中的“九流”是指從先秦至漢初的九大學術流派,其中包含儒家者流、陰陽家者流、道家者流、法家者流、農家者流、名家者流、墨家者流、縱橫家者流、雜家者流九大學術流派。
三教九流的意思
如今三教九流已經成為一個韓語成語,它的意思就是泛指宗教、學術中的各種流派,也可以指社會上的各種行業或者各種各樣的人。與三教九流意思相同的詞是五行八作,意思是用來泛指各種行業。
導讀:讀書看電視總會見到三教九流這個詞,不少人以為是貶義詞,其實並非是貶義詞,他指的是當時社會上的各個學術學科的劃分,那麼三教九流指的是什麼?三教九流是哪三教哪九流呢?想知道就來瞧瞧小編對三教九流的介紹吧。
三教九流指的是什麼
在中國古代,“三教九流”原指三種宗教和九個流派。三種宗教指儒教、道教和佛教,九個流派按《漢書·藝文志》的劃分,分別指稱: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名家、陰陽家、縱橫家、農家和雜家。
三教九流是哪三教哪九流
1、三教是指儒教、道教和佛教。
“儒教”又被讀書人稱之為“聖教”、“孔教”,他們的祖師爺就是那位大名鼎鼎的孔子,在儒家其講究的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其核心價值觀在於一個“仁”字,因此儒家也常以“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等話語來警戒君王,其目的就是要君王推行仁政。
而中國古代儒家文化之所以盛行,就是因為其內在的“忠孝文化”。
對於君王來說,“忠孝文化”的傳播利於君主教化百姓,在古代人的觀念裡,孝順父母和忠君愛國是大節,如果一個人做不到這一點又談何為人處事,談何造福百姓呢?
也因此在漢代的時候,孝順父母就成為了其中的一個考核標準,漢朝選拔官員的機制“察舉制”其中有一個環節就是“舉孝廉”,可以說在古代這樣的大孝子是很吃香的,因此《二十四孝》的故事廣為流傳。
不過這套制度在後期逐漸被世家大族所把持,也脫離了他的初衷,而有些官員在選拔官員的時候也過於注重這一點,並未注重其他方面的才能也讓選拔上來的官員往往是德不配位,所以在東漢末年,“察舉制”開始逐漸成為了世家大族逐利的工具。
在“三教”之中,孔教的人數最多,信仰者也是最多,天底下的讀書人幾乎全是孔教門徒。
“道教”也是我國的本土宗教,其核心主旨就是“無為”,道家學派的創始人是老子李耳,也有人將他同道教供奉的始祖“太上老君”聯絡起來,認為“太上老君”就是老子本人。
道家以“道”為最高信仰,以得道成仙、長生不老等終極目標,同時道認為萬事萬物也有其規律發展,應該要遵循“道”的法則。
歷史上,道家是僅次於儒家的又一大流派,在戰國時期,道家的治國思想在當時也是主流,可無論是“道”還是“儒”皆不能用於亂世之中,不過在漢朝前期,道家的“無為”思想一度和儒家分庭抗禮,直到漢武帝“罷黜百家”之後儒家才開始冒頭。
呂后、薄太后以及竇太后都是“無為而治”的倡導者:無為並非什麼都不做,而是不需要過多的干預,國家自有他的法度,法度約束臣民的行為,而臣民只需要遵守法律。
老子也曾經說過:
“天下大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所以無為並非是無為,萬事萬物皆有規律,“道”也一樣。
“無為而治”就是遵循“道”的規律讓“無為而治”變成“有為治之”,在漢初的時候這種思想一度代替儒家成為當時的主流思想。
而佛教是漢朝時期進入中國的,它的思想主旨是“覺著”,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儒學衰敗,玄學興起,當而佛學之中的一些觀點被當時的士子認為很符合玄學的思想主旨,因此在魏晉南北朝時期佛學被推崇了起來。
而在北方,當年石勒逐鹿中原的時候就曾經遇到過一個來自西域的高僧佛圖澄的幫助,後來石勒為了報答佛圖澄在背後的出謀劃策,開始在北方大興佛教,由此佛教在這之後逐步成為了“三教”。
在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逐漸成為了中國第三大教,“南朝四百八十寺”說明了佛教在南朝的興盛。
2、九流是指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名家、陰陽家、縱橫家、農家和雜家。
所謂的“九流”其實在一開始也並非說的“下九流”的意思,而是在“三教”的基礎上而衍生出來的幾種學派而已,其對應的就是春秋戰國時期的9家主要的主流思想:
這其中就包括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以及農家。
這幾種學說在當時很有市場,因為有幾種學說又是從儒家和道家之中衍生出來的,比如法家就是儒家弟子子夏而脫胎換骨的,陰陽家又是脫胎道家,因此就把九流從屬於“三教”之後,有了“三教九流”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