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星堆遺址是一處距今4800年至3100年左右(公元前2800年至公元前1100年)的古蜀文化遺址,面積達12平方公里,是中國20世紀重大的考古發現之一。
2、三星堆遺址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中國西南地區的青銅時代遺址,位於四川廣漢南興鎮。1980年起發掘,因有三座突兀在成都平原上的黃土堆而得名。三星堆文明上承古蜀寶墩文化,下啟金沙文化、古巴國,前後歷時約2000年,是我國長江流域早期文明的代表,也是迄今為止我國信史中已知的最早的文明。
1、三星堆遺址是一處距今4800年至3100年左右(公元前2800年至公元前1100年)的古蜀文化遺址,面積達12平方公里,是中國20世紀重大的考古發現之一。
2、三星堆遺址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中國西南地區的青銅時代遺址,位於四川廣漢南興鎮。1980年起發掘,因有三座突兀在成都平原上的黃土堆而得名。三星堆文明上承古蜀寶墩文化,下啟金沙文化、古巴國,前後歷時約2000年,是我國長江流域早期文明的代表,也是迄今為止我國信史中已知的最早的文明。
三星堆遺址是一處距今4800年至3100年左右(公元前2800年至公元前1100年)的古蜀文化遺址,面積達12平方公里,是中國20世紀重大的考古發現之一。
自20世紀20年代起至今,中外考古學家對其進行了大量的考古發掘和專題研究,發現了城牆遺址和大量精美文物。三星堆遺址及文物的發現,有力地證明了三四千年前古蜀國的存在和中華文明起源的多元性。1988年1月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三星堆遺址記憶體在三種面貌不同但又連續發展的三期考古學文化,即以成都平原龍山時代至夏代遺址群為代表的一期文化,又稱“寶墩文化”;以商代三星堆規模宏大的古城和高度發達的青銅文明為代表的二期文化;以商末至西周早期三星堆廢棄古城時期為代表的三期文化,即成都“十二橋文化”。
1、三星堆遺址是最早發現相關出土物的時間:1929年。
2、三星堆遺址的發現,始於當地農民燕道誠於1929年淘溝時偶然發現的一坑玉石器。1931年春,在廣漢縣傳教的英國傳教士董篤宜聽到這個訊息後,找到當地駐軍幫忙宣傳保護和調查,還將收集到的玉石器交美國人開辦的華西大學博物館保管。根據董篤宜提供的線索,華西大學博物館館長葛維漢和助理林名鈞於1934年春天組成考古隊,由廣漢縣縣長羅雨倉主持,在燕氏發現玉石器的附近進行了為期十天的發掘。發掘收穫豐富,根據這些材料,葛維漢整理出《漢州發掘簡報》。遺憾的是,三星堆遺址自1934年首次發掘以後,發掘就長期停滯。
3、三星堆古遺址位於四川省廣漢市西北的鴨子河南岸,分佈面積12平方千米,距今已有5000至3000年曆史,是迄今在西南地區發現的範圍最大、延續時間最長、文化內涵最豐富的古城、古國、古蜀文化遺址。現有儲存最完整的東、西、南城牆和月亮灣內城牆。三星堆遺址被稱為20世紀人類最偉大的考古發現之一,昭示了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一樣,同屬中華文明的母體,被譽為“長江文明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