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各地的美食有:
1、壯族的五色糯米飯,以作趕歌圩食用,或祭祖祭神之用,寄託著人們五穀豐登的祝願。
2、在廣西梧州,吃烏米飯是“三月三”的傳統習俗,很多人會選擇在市場上買楓葉,自己在家裡做烏米飯,
3、嶺南一帶盛產竹子,三月三這天,他們家家戶戶都會做竹筒飯。
4、武鳴兩江鎮的八寶魚生最出名,用花生、木瓜絲、蘿蔔絲、酸薑絲、香菜、紫蘇,還有自醃的檸檬、酸梅,這些配料與魚生拌在一起,吃起來可謂五味雜陳。
三月三,各地的美食有:
1、壯族的五色糯米飯,以作趕歌圩食用,或祭祖祭神之用,寄託著人們五穀豐登的祝願。
2、在廣西梧州,吃烏米飯是“三月三”的傳統習俗,很多人會選擇在市場上買楓葉,自己在家裡做烏米飯,
3、嶺南一帶盛產竹子,三月三這天,他們家家戶戶都會做竹筒飯。
4、武鳴兩江鎮的八寶魚生最出名,用花生、木瓜絲、蘿蔔絲、酸薑絲、香菜、紫蘇,還有自醃的檸檬、酸梅,這些配料與魚生拌在一起,吃起來可謂五味雜陳。
貴州三月三是什麼節日 貴州三月三有哪些習俗
貴州布依族祭山神
“三月三”原本是布依族祭祀山神的日子。傳說農曆三月初三這天,是三王神的生日。這天,他要放出各種蝗蟲和螞蚱來損害莊稼,所以人們要掃寨和祭神,求山神開恩,過去布依人在掃寨趕鬼後的幾日內實行封寨,外人不得進村,否則即被認為是破壞掃寨,必須出錢重新掃寨,並向村人謝罪。隨著時代的不斷變遷,“三月三”由過去的祭祀性節日變成了男女交遊的節日。“三月三”這天,青年男女身穿節日盛裝,喜氣洋洋地參加規模盛大的遊山、對歌交友活動。歌手們在此各顯神通,歌詞大多即興而作,有時可連續對歌達三天三夜。
山歌中大部分是情歌,青年男女透過情歌抒發感情,表達愛慕,吐露心聲,並藉機展示自己的聰明才智和機智靈活,以博得異性的青睞。據說,誰的歌唱得最動聽,要是把天上的歌仙也打動了,就會贈給誰一副金嗓子。從此他勞動到哪裡,哪裡就有金嗓子的歌聲,害蟲只要聽到金嗓子唱歌,就不敢來害莊稼了。因此,“三月三”又被稱為“歌仙節”。
節日期間,除了年輕人的遊山、對歌、交友活動外,還有吃花糯米飯、煮紅蛋的習俗。一些村寨仍會祭祀山神,以羊為祭品;有的村寨則祭水神和龍潭,以豬或雞供獻神靈。村中長老還不忘借祭祀之際教育村民保護山林、龍潭、水井、道路等公共設施,同時教育後輩要遵守寨規民約等。三月三還是布依青年男女談情說愛的好日子。這一天,小夥子們吹竹葉、拉胡琴,姑娘們唱著布依族山歌,進行“趕表”、“浪哨”活動。
貴州侗族三月三蔥籃為媒
三月初一,寨上各家主婦都忙著為子女和丈夫準備節口的新裝,磨豆腐,備酒菜,節日到來好待客。
三月初二,是姑娘向情郎送笆簍的日子。這天早飯後,姑娘們三五相邀,背上笆簍,脫鞋去撈魚蝦。互相幫助,每人撈得半笆簍鯉魚和蝦米之後,各自把這笆簍禮物送給心愛的情郎。情郎得到這份笆簍禮物,就倒出魚蝦與男朋友們在坡上燒火力、菜,共進野餐,分享愛情的樂趣。這種“送笆簍”的風俗,當地侗語叫“亥粟”。
三月初三,節日活動進人高潮。姑娘提著籃子到各家菜園裡討得半藍大蔥和幾棵蒜苗,到寨腳龍潭邊洗得白白淨淨的,然後穿上鑲寬邊的大襟短衣和鑲花邊的長褲,繫上繡彩花的圍腰,換上圓口繡花鞋,戴銀圈、銀項鍊和銀花,手提蔥籃,結伴到莫嘎樹、金塘洞附近的坡地上。後生們結隊在山路邊等候。
姑娘們過來,後生們向姑娘們討籃子。山上山下站滿了觀看的人。不是意中人來討籃子,姑娘不給,附近的圍觀者就發出“噓”
“噓”的嘲諷聲,使無緣的後生掃興,給愛情專一的姑娘助威。
姑娘們見意中人來討燕子,就樂意送給,圍觀的人們發出“歐呼”“歐呼”的讚揚聲。情郎得籃後,再與情妹約好日子,一般在“三月八”或“六月六”,在坡上約會還籃子。這時籃子裡一般放有布料,或者糖果,或者絲線,送給情妹。這種“討籃”的風俗,報京侗語喊作“攜懇”,這是“蔥籃為媒”。
三月三上巳節的傳統
在上巳節,主要舉行祭高襟、祓禊、曲水流觴、會男女、蟠桃會、祈豐收等活動。上巳節時值季節交替,陰氣尚未完全消退而陽氣叉“蠢蠢搖動”,在這種季節人容易生病,所以應該到水邊去清潔身體防止疾病。
這也就是古代上巳節的重要內容,“祓禊”,即為除災祈福而在水邊舉行的清潔身體的儀式。《詩經·鄭風·溱洧》篇中有“惟溱與洧,方洹洹兮,惟士與女,方秉蘭兮”之句。徐廣《史記注》也記載有“三月上巳,臨水祓除,涓之禊”。由此可見上巳節“祓禊”的習俗由來已久。至於為何選在巳日,應礅的解釋是因為“巳者,祉也”,選在這一天,就是為了既清潔身體祛除疾病,又祈求福祉降臨。這一觀點得到了現代學者烏丙安的認同,他也認為上巳節就是“古人春季驅邪祛瘟的衛生保健古俗”。
除了清潔身體、除災避邪,祈求生育也是上巳節重要內容之一。古代專門設定有女巫來主持上巳節的活動,其原因之一大概是因為在這一天要組織婦女到河邊沐浴。主要是為了利用春天的桃花水洗去婦女身體裡的不潔,駟走各種惡鬼,為生育創造條件。名義上是清潔身體洗去汙垢,實際上是希望能夠藉此驅鬼求育,因此,上巳沐浴也被認為是古代治療婦女不孕症的水療法。
廣西壯族三月三的風俗 壯族三月三有哪些民俗
對歌談情
三月三歌圩是男女青年進行交際的好時機。每逢歌圩,方圓數十里內的男女青年聚集在歌圩點。小夥子在歌師的指點下與中意的姑娘對歌。
通常是男青年先主動唱“遊覽歌”,觀察物色對手,遇到合適的物件,便唱起見面歌、邀請歌。女方若有意就答應。男青年再唱詢問歌,彼此有了情誼,唱愛慕歌、交情歌。歌詞皆即興發揮,脫口而出。若姑娘覺得眼前的小夥子人才、歌才都滿意,便趁旁人不注意,悄悄將懷中的繡球贈與意中人,“他”則報之以手帕、毛巾之類的物品,然後歌聲更加甜蜜,遂訂秦晉之好。
對歌前,劉三姐的神像由眾人抬著遊行一週,人們祈求她賜予歌才,保佑三月三歌圩人人對歌如意。人們敬完了歌仙劉三姐,爭相亮開歌喉,相互對唱,歌聲此起彼落。男女老少在這歌圩中度過一個個不眠之夜。
包五色糯米板
節前家家準備五色糯米板和彩蛋。人們採來紅蘭草、黃飯花、楓葉、紫蕃藤、用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做成紅、黃、黑、紫、白五色糯飯。相傳,這種食品是深得仙女們的讚賞後流傳下來的;也有人說是祭祀歌仙劉三姐的。吃了這種飯,人丁興旺,身體健壯。彩蛋則是歌圩中男女青年用以交際傳達情感的物品。
壯家人喜愛五色飯,把它作為幸福吉祥的象徵。除了農曆三月初三外,社日、中元節,甚至過年等,也有人做五色糯米飯吃。在孩子滿月、新居落成等喜慶日子裡,也要蒸煮五色飯分送左鄰右舍。壯人也愛楓葉,認為楓葉能“除邪驅鬼”,給人帶來吉利和平安。所以,農曆三月三做五色飯的時候,家家戶戶門口都插上一枝精心挑選的楓葉。甚至做五色飯的染料渣,也要撒在房屋外圍的牆腳下,以求驅邪保平安。
搶花炮
在農曆三月三以及秋收之後,廣西一些少數民族地區民間會自發組織搶花炮運動。男女老少都會穿上節日盛裝,天剛亮就爭先恐後地奔向活動場所,搶得花炮的人被認為來年最有福氣,也最受姑娘青睞。
參與搶花炮的每支隊有8人,隊員透過突破、擋人、變向、快衝等方式衝進對方炮臺,將花炮放入算得分。規則類似於西方的橄欖球運動,故被稱為“東方橄欖球”。傳統的“花炮”是一個鐵製圓環,直徑約5釐米,外用紅布或紅綢纏繞。比賽場地通常設在河岸或山坡上,不限人數,也不分隊數,每炮必搶,三炮結束。
繡球傳情
歌圩的繡球是姑娘們在節前趕製的工藝品,製作工藝都很精巧,個個都是絲織工藝品:十二花瓣連結成一個圓球形,每一片花瓣代表著一年中的某個月份,上面繡有當月的花卉。有些繡球做成方形、多角形等。繡球內裝豆粟或棉籽。球上連著一條綢帶,下墜絲穗和裝飾的珠子,象徵著純潔的愛情。
傳說靖西縣舊州古鎮,貧窮人家的兒子阿弟愛上了鄰村的姑娘阿秀。阿秀在一次趕圩時,被鎮上一個惡少看上了,要娶阿秀為妻,阿秀以死相脅,誓死不從。惡少賄賂官府,將阿弟判了死刑並關進地牢,等待秋後問斬。阿秀哭瞎了雙眼後,開始為阿弟縫製繡球。針扎破了手,血流在了繡球上。經過九九八十一天,繡球做好了。
阿秀用變賣了手飾的錢和家中的積蓄,買通了獄卒,見到了已被折磨的骨瘦如柴的阿弟,阿秀從身上取出繡球戴在了阿弟的脖子上。這時,奇蹟出現了,只見靈光一閃,阿秀、阿弟和家人便不見,等醒來時,已躺在遠離惡魔的一處美麗富饒的山腳下。後來,阿秀和阿弟結婚了,生了一兒一女,靠著自已勤勞的雙手,過上了幸福的生活。這就是繡球的由來。
打銅鼓
廣西的一些少數民族素來有在節日慶典或祭祀中擊打銅鼓的習慣,這一風俗一直沿襲至今,現在東蘭、天峨等地壯族群眾每年過三月三和春節,都安、巴馬、大化等地瑤族群眾過祝著節,南丹瑤族舉行葬禮祭祀,南丹中堡苗族過春節或遇上喜慶時都要以擊銅鼓的方式表示慶賀或悼念之情。
銅鼓是壯族最具代表性的文物,不僅是權力和地位的象徵,也曾是傳遞戰爭訊號、陪葬和祭祖驅邪的器物使用。壯族每逢婚喪嫁娶、喬遷新居和盛大節日,都有打銅鼓、唱山歌的習慣,銅鼓文化已經成為壯族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目前流傳在壯族地區的銅鼓舞,表演時,一般是將四面銅鼓掛在村前的大榕樹上,由四個小夥子敲擊,作為伴奏;前面置一大皮鼓,由一老鼓手雙手持棍敲擊,他是舞蹈的主要表演者。他邊敲鼓,邊舞蹈,有正面打、抬腿打、轉身打、翻身打等各種擊鼓動作,節奏由慢到快,反覆變化,舞姿靈活敏捷。另有兩個小夥,一個左肩扛竹筒,右手持竹棍邊敲竹筒邊舞,另一個拿雨帽為擊鼓者扇涼,邊扇邊舞,三人彼此穿插跳躍,配合自然協調,場面熱烈,情緒歡騰。
三月三的由來
說到“三月三”的來歷,可推到追念伏羲氏。伏羲和其妹女媧摶土造人,繁衍後代,豫東一帶尊稱伏羲為“人祖爺”,在淮陽(伏羲建都地)建起太昊陵古廟,由農曆二月二到三月三為太昊陵廟會,善男信女,南船北馬,都雲集陵區,朝拜人祖。
相傳,農曆“三月三”也是王母娘娘的生日,是其開蟠桃會的日子。有一首北京竹枝詞是這樣描述蟠桃宮廟會盛況的:“三月初三春正長,蟠桃宮裡看燒香;沿河一帶風微起,十丈紅塵匝地。”傳說西王母原是我國西部一個原始部落的保護神。她有兩個法寶:一是吃了可以長生不老的仙丹,二是吃了能延年益壽的仙桃——蟠桃。神話傳說中的嫦娥,就是偷吃了丈夫后羿弄來的西王母仙丹後飛上月宮的。此後,在一些志怪的小說中,又把西王母說成是福壽之神。
因此“三月三”也叫“王母娘娘千秋節”,這一天的傳統民俗就是踏青春遊、登山逛廟會、對情歌。於是,“三月三”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中一個獨特意義上的佳節,就流傳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