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由來
海南三月三的由來 海南三月三由來傳說
海南三月三的由來 海南三月三由來傳說
海南三月三源於海南黎族一個古老的傳說,古時候,有一年海南島西北部昌化江洪水氾濫、淹沒了高山和村寨,人獸死亡,世上只剩下一男一女,互稱兄妹相依為命。男的叫肋槓法,女的叫百觀音。他們長大以後,為了成家立業,他們決定分頭尋找其他人,並約好來年農曆三月三會合。
結果幾年過去兩人無功而返。妹妹見找不到別人,就忍痛用竹籤將自己的臉刺上花紋,又用植物染上了顏色,不讓哥哥認出自己,在某年的三月三,於燕窩嶺的巖洞裡成了親,生兒育女,為黎族人民繁衍了後代。這也是黎族三月三和紋面來歷的傳說。
為了紀念他們,每逢這天,各村各寨的黎族男女老少都帶著粽子、糕點從四面八方聚集到牙南良、親天峽、牡丹坡、報翠坡。白天,小夥子們外出打魚,姑娘們煮飯、烤魚,然後將烤好的魚連同糕點、粽子一起放在洞口祭拜祖先。晚上,人們在山坡上及河岸邊燃起堆堆篝火,並在篝火旁唱山歌,摔跤、盪鞦韆。青年男女藉此傾訴情腸,互贈信物。姑娘們將親手編織的七彩腰帶紮在小夥子腰間,而小夥子則把耳玲戴在姑娘的耳朵上,或把用鹿骨做的髮釵插在阿妹的髮髻上,相約來年三月三再相會。三月三是黎族人民的傳統節日,與海南苗族節日相同。
慶祝三月三
為了慶祝三月三,準備工作要提前半個月進行。男子上山狩獵,把所獲獵物醃好封存;婦女在家舂米和做粽粑;青年男女準備漂亮的服飾和定情的禮物。獵物和粽粑作為祭品,用以祭禮堂裡的祖先,若出獵無所獲,則殺雞代替,祭祀由氏族老人主祭。老人們攜帶醃好的山味和釀好的糯米酒,來到村中最享眾望的老人家裡,席地圍坐,在芭蕉葉和木瓜葉上痛飲。關於它的來歷,有個美麗的故事。
傳說,上古洪水時期,兄妹兩人躲在南瓜中倖存下來。至今在東方市東方鎮中方,每年農曆三月三,各地的黎族青年男女彙集一起,參加“三月三”盛會,載歌載舞、談情說愛。
黎族節日
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黎族人民形成了自己的節日。它既反映了黎族人民的風俗習慣、宗教信仰,也蘊涵著黎族人民豐厚的民族性格、文化心理。在鄰近漢區及黎漢雜居地區,由於受漢族的影響很深,黎族人民多農曆節慶,節日與漢族的傳統節日相同或相似。例如:“江”,即漢人過的春節,“瑟江”與漢人的元宵節相似,“清明節”與漢人相同,“五月初五”與漢人過的端午節相仿。還有七月半、軍坡節、冬至節、中秋節等。這些節日的相同或相似,在很大程度上表明瞭在長期歷史發展中黎漢民族的融合,黎族人的崇尚文明進步以及趨同心理。此外,在黎族地區,還保留著黎族的傳統節日,如“孚念孚”(黎語Fusnianfus的音譯),即“三月三”和“牛節”等節日。
黎族的傳統節日大都與漢族相同,主要有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元節、中秋節、重陽節等,另有冬至節、四月八等。此外,黎族還有很多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傳統節日。
壯族三月三由來文案
1、三月三是壯族人民的傳統節日,壯族人稱“窩埠坡”或“窩坡”,原意為到垌外、田間去唱歌,所以也稱“歌圩節”。也有稱是為紀念劉三姐,因此也叫“歌仙會”。關於它的來歷,民間有許多動人的傳說。
2、一說古代有一對情人,經常唱山歌來表達愛意。但由於封建禮教的束縛,兩人不能結為夫妻,於是他們雙雙殉情。人們為了紀念這對情侶,遂在三月初三唱歌致哀。
3、傳說最廣是關於劉三姐的:壯族歌仙“劉三姐”經常用山歌歌頌勞動和愛情,揭露財主們的罪惡。有一年的三月初三,劉三姐在山上砍柴時,財主派人砍斷了山藤,使她墜崖身亡。後人為了紀念這位歌仙,便在這天聚會唱歌,一唱就是三天三夜,歌圩就此形成。
4、這些傳說現已難於考證,但在宋人著的《太平寰宇記》中就有記載:“壯人於谷熟之際,擇日祭神,男女盛會作歌。”這說明當時的歌圩也很興盛。
5、宋元以後,壯族山歌的發展尤為突出,歌圩也成了文化娛樂和男女談情說愛的場所,並出現了拋繡球的遊戲。女子將繡球拋給自己心愛的男子後,雙雙退出歌場,互贈定情信物,到了清代,便形成了成千上萬人參加的大型活動。到1934年編的《廣西各縣概況》記載,當時廣西有歌圩活動的就有二十六個縣,幾乎遍佈廣西各地。
6、壯族對歌的場所叫歌坪,壯語“歡龍洞”。意思是到田間唱,也叫“歡窩敢”,即到巖洞外唱歌。屆期,人們用楓樹葉、黃花草、三月花煮染糯米飯,以祭奠劉三姐,並自己食用,俗說食此可以像花木一樣興旺茁壯。
7、壯族歌墟,是壯族傳統文化的結晶,它是在長期歷史過程中形成的。關於它的來歷,有許多動人的傳說。其中以“賽歌擇婿”的故事流傳最廣。傳說在很久以前,一位壯族歌師的女兒,品貌端序、美麗,歌聲婉轉清脆。歌師一心想為女兒選一個歌才、人品都出眾的青年做女婿。訊息傳開,男青年一批接一批前來賽歌,負者自然離去,歌才最好的一個小夥子留下來與歌師的女兒成了親,他們的結合被傳為佳話。從此,男女青年借歌傳情擇偶。就形成了歌墟。
壯族三月三由來
1、古代,人們在這天要在河邊洗滌,目的在於衛生與保健,後來演變為在水邊飲宴,郊外春遊的節日。
2、壯族歌仙“劉三姐”常用山歌歌頌勞動和愛情,揭露財主們的罪惡。為紀念,便在每年農曆三月三唱山歌,歌圩就此形成。
3、讓求婚的後生仔當場唱歌佳人挑選,從此後,唱歌成男性求偶形式,並發展成為歌圩。
農曆三月三,亦稱“上巳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其中以漢族、壯族、苗族、瑤族為典型,自古皆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軒轅生”的說法。
每年這一天,世界各地的華夏子孫都會來到黃帝故里新鄭市尋根拜祖;這一天,也是古上巳節,是古人舉行“祓除畔浴”活動中最重要的節日。《論語》中所記的“暮春者,
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與《蘭亭序》中“曲水流觴”都與上巳節相關。
“三月三”在壯族傳說中,是壯族始祖布洛陀誕辰日。在廣西,農曆三月三,不僅是壯族傳統踏青歌節,也是壯族祭祖、祭拜盤古、布洛陀始祖的重要日子。每到三月三時節,壯族青年男女聚集街頭歡歌、匯聚江邊飲宴。同時,“壯族三月三”不僅是壯族重要的傳統習慣節日,也是廣西漢族、瑤族、侗族、苗族等民族傳統節日。
三月三由來
三月三日起源於中華民族原始社會的原始制度,相傳農曆三月初三是黃帝的誕辰,自古皆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農曆三月三,亦稱“上巳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其中以漢族、壯族、苗族、瑤族為典型。
每年這一天,世界各地的華夏子孫都會來到黃帝故里新鄭市尋根拜祖;這一天,也是古上巳節,是古人舉 ...
三月三薺菜煮雞蛋說法 三月三薺菜煮雞蛋的由來和寓意
三月三薺菜煮雞蛋說法 三月三薺菜煮雞蛋的由來和寓意
三月三薺菜煮雞蛋說法是源於一種習俗偏方,芥菜有很好的治療頭疼的作用,現已被研究證明,還可以預防腦膜炎。芥菜也是我們現在說的地菜,而三月三吃地菜煮雞蛋不僅是湖南、南方地區、中部地區以及中北地區都有這個習俗。
三月三吃薺菜煮雞蛋的寓意:
三月三吃 ...
三月三的來歷 三月三的由來傳說
三月三的來歷 三月三的由來傳說
農曆三月初三就是上旬的巳日,古時候叫做“上巳節”。上巳節起源於周代。起初它是、種巫教活動,即透過水濱祭祀、沐浴活動,除災祛邪、析求生育。可以說上巳節厚本是上古先民的嚴求育節’。漢代以後,上巳節雖然仍有祛邪求育的活動,但增添了貴族炫報財富和遊春娛樂的內容。魏晉以後,上巳節 ...
海南黎族三月三的由來 海南黎族三月三的由來是什麼
海南黎族三月三的由來
相傳在遠古時代,聚居於昌化江畔的黎族百姓遭受了一次大洪災。只有一對戀人坐在大葫蘆瓢裡倖免於難,被漂流到燕窩嶺邊。三月初三,洪水退去,倆人結為夫妻。男耕女織,生兒育女,相濡以沫,辛勤勞作,又漸漸使黎族繁衍發展起來。後人奉他們為祖先,每逢三月三便隆重紀念。
海南三月三的活動
...
布依族三月三的來歷和傳說 布依族三月三的由來
布依族三月三的來歷和傳說 布依族三月三的由來
依族三月三的來歷
相傳貴陽市烏當區新堡鄉一帶布依族將“三月三”又叫“祭地蠶”,俗稱“地蠶會”。傳說古時有一莊稼漢,發現年年春播之後都有許多地蠶將幼苗咬死。經過反覆觀察,他認為地蠶是天神放到大地的“天馬”。為避免幼畝遭受蟲害,他用了許多方法祭把都不靈驗。 ...
三月三吃薺菜煮雞蛋的由來 三月三吃薺菜煮雞蛋有什麼寓意
三月三吃薺菜煮雞蛋的由來 三月三吃薺菜煮雞蛋有什麼寓意
據說是名醫華佗所創的。有這樣一個傳說:三國時期,名醫華佗來沔城採藥,偶遇大雨,去一老者家中避雨時,看到老者被頭痛、頭昏等病症,折磨得厲害。華佗隨即替老者診斷,並在老者園內採來一把地米菜,囑老者取汁煮雞蛋吃。老者在吃了以後,頭突然不痛了,眼睛也不花 ...
三月三的由來簡單
1、在唐代,壯族出了一個歌仙,名叫“劉三姐”。她聰明過人,經常用山歌歌頌勞動和愛情,揭露財主們的罪惡,財主們對她又恨又怕,因此一年的三月初三,乘劉三姐在山上砍柴時,財主派人砍斷了山藤,使她墜崖身亡。
2、後人為了紀念這位歌仙,便在劉三姐遇難這天聚會唱歌,一唱就是三天三夜,歌圩就此形成。這些傳說現已難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