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不知肉味是指在三個月內,吃肉都不知味道。形容專心一意,全神貫注,別的事都不放在心上。
典故:孔子出使齊國,齊國是韶樂和武樂的正統流傳之地,正逢齊王舉行盛大的宗廟祭祀,孔子親臨大典,痛快淋漓地聆聽了三天韶樂和武樂的演奏,進一步印證了萇弘的見解。而孔子出於儒家禮儀教化的信念,對韶樂情有獨鍾,終日彈琴演唱,如痴如醉,常常忘形地手舞足蹈。一連三個月,睡夢中也反覆吟唱,吃飯時也在揣摩韶樂的音韻,以至於連他一貫喜歡的紅燒肉的味道也品嚐不出來了。
三月不知肉味是指在三個月內,吃肉都不知味道。形容專心一意,全神貫注,別的事都不放在心上。
典故:孔子出使齊國,齊國是韶樂和武樂的正統流傳之地,正逢齊王舉行盛大的宗廟祭祀,孔子親臨大典,痛快淋漓地聆聽了三天韶樂和武樂的演奏,進一步印證了萇弘的見解。而孔子出於儒家禮儀教化的信念,對韶樂情有獨鍾,終日彈琴演唱,如痴如醉,常常忘形地手舞足蹈。一連三個月,睡夢中也反覆吟唱,吃飯時也在揣摩韶樂的音韻,以至於連他一貫喜歡的紅燒肉的味道也品嚐不出來了。
《論語·述而》載:“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昧,曰,‘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孔子在齊國聽《韶》樂,三個月吃肉都不知道肉的美味,並說:“想不到創作的音樂競達到這麼高的水平。”《韶》樂,相傳是古代歌頌虞舜的一種樂舞。孔子認為,《韶》樂是“盡美矣,又盡善也”,盡善盡美。相傳歌頌周武王的樂舞為《武》樂。孔子認為,《武》樂是“盡美矣,未盡善也”,盡美不盡善。美指形式美,善指內容善。《韶》樂形式美、內容善,因此孔子聽它入了迷,都忘了肉的味道。聽音樂是精神享受,吃肉是物質享受,孔子聽音樂而忘了肉味。
1、三月不知肉味這句話被孔子用來形容音樂。聽音樂是精神享受,吃肉是物質享受,暗喻精神享受高於物質享受。
2、三月不知肉味,讀作sān yuè bù zhī ròu wèi。是指在三個月內,吃肉都不知味道。形容專心一意,全神貫注,別的事都不放在心上。現亦用以形容清貧,謂三個月沒有吃過肉。
3、出自《論語·述而》:“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白話文:孔子在齊國聽到了《韶》樂,有很長時間嘗不出肉的滋味,他說,“想不到《韶》樂的美達到了這樣迷人的地步。”
4、後人常用“盡善盡美”和“三月不知肉味”來評論孔子向萇弘請教和痴迷於韶樂的這段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