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三湘四水是什麼意思,它指的是哪個地方

三湘四水是什麼意思,它指的是哪個地方

  湘,始源於廣西,現如是湖南的別稱。既然說到了湖南那就不得不說說湖南文化中的三湘四水了,那麼有同學知道這個三湘四水是什麼嗎?曾經毛爺爺有寫過這麼一句名句來評價三湘四水的“芙蓉國裡盡朝暉”。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這個三湘四水吧。

  三湘四水,物華天寶,有“湖廣熟、天下足”的美喻。熱土瀟湘,人傑地靈、英雄輩出,不負“惟楚有才、於斯為甚”的盛名。

  “三湘四水”一詞對中國人來說是非常熟悉的,無論是媒體還是人們在日常交流中都愛用“三湘四水”來代指湖南。不過對“三湘四水”一詞也有很多種提法與解釋,“三湘四水”中的“四水”是指湘江、資江、沅江、澧水四條河流,這基本取得了共識。但對“三湘”一詞的理解卻各有不同。

  據考證,“瀟湘”一詞始於漢代。《山海經·中山徑》言湘水“帝之二女居之,是常遊於江淵。澧沅之風,交瀟湘之淵”。到唐代中期,“瀟湘”不單意指湘水,而是被詩人們衍化為地域名稱。而自宋代以來,人們就多以“三湘”代指湖南。究竟何為“三湘”?

  幾種說法

  一種說法是指:湘水發源與灕水合流後稱灕湘,中游與瀟水合流後稱瀟湘,下游與蒸水合流後稱蒸湘,故名“三湘”。

  一種說法是指:湘鄉為下湘,湘潭為中湘,湘陰為上湘,合稱“三湘”。(注意:在舊時,湘鄉為上湘,湘潭為中湘)

  一種說法是指:用作湘北、湘西、湘南三地區的總稱,泛指湖南全省。

  但是以上三種說法各有缺陷,似乎都無法基本概括湖南全省。據《水經注》稱:“湘水出零陵始安縣陽海山”。廣西北部地區,在漢代屬零陵郡管轄,始安縣即現在廣西的興安縣。陽海山現稱陽朔山,陽朔山立有一塊“湘漓分派”大石碑,湘水向東北流去,灕水向西北流去,這是湘漓二水的分水嶺,人們通稱“灕湘”。

  湘水蜿蜒流入湖南零陵,與發源於九疑山的瀟水匯合後向北奔流,這一段為湘水中游,稱“瀟湘”。瀟湘二水滾滾流到衡陽,與蒸水合流,為湘水的下游,稱蒸湘。從而將“灕湘”、“瀟湘”、“蒸湘”統稱“三湘”。這裡暫且不論灕水並未流入湖南境內,但這種說法的明顯缺陷是沒有涵蓋湘西北大片土地。

  第二種說法將湘潭、湘鄉、湘陰,合稱三湘。但湘潭、湘鄉、湘陰分佈在湘北、湘中,也無法概括湖南全省。第三種說法將“三湘”用作湘北、湘西、湘南三地區的總稱。雖然這種說法比前兩種說法涵蓋的地域範圍要廣,但又把湘中、湘東遺漏了,因此也不能概括湖南全省。

  不過還有一種筆者比較贊同而又少見的說法,那就是用“三湘”作為“瀟湘”、“蒸湘”、“沅湘”的簡稱。眾所周知“沅水”是湖南最長的河流,流經湘西,注入湘東,而湘水流經長沙、湘陰後與沅水匯合,可以說是湘水的下游,稱“沅湘”也是無可非議的。

  屈原在投江前作的《懷沙》裡說:“浩浩沅湘,分流汨兮。修路幽蔽,道遠忽兮。”在《離騷》裡也說:“濟沅湘以南征兮,就重華而陳詞。”唐代戴叔倫也有“沅湘流不盡,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風起,蕭蕭楓樹林。”的詩句流傳在世。

  由此可見在古時就已有“沅湘”之稱。而灕水並未流入湖南境內,將“瀟湘、蒸湘、灕湘”用來代指湖南似乎很不妥當。而用“瀟湘”“蒸湘”“沅湘”合稱“三湘”,就基本涵蓋了整個湖南,也比較全面地體現了湖南的地理特徵。總之“三湘四水”均為泛指,只是人們說話時常有的數字化傾向。

  【結束語】湖南稱三湘四水,湘江是湖南省內最長的一條江,其上游稱蒸湘,中游稱蕭湘,下游稱灕湘。四水主要是湖南省境內的四條大江:湘(江)、資(江)、沅(江)、醴(水)。

三堂會審是什麼意思,它發生在哪個朝代

  中國的戲曲不僅記錄了歷朝歷代的精彩故事,透過演繹更是讓後人們親近的感受當初的先民的一舉一動,其中《玉堂春》的三堂會審就是一個精彩絕倫的故事,你有了解過這個故事嗎?本期戲曲大全為你收集三堂會審的資料。

  何謂“三堂會審”,這要從我國古代審判、監察制度談起。中國封建時代的政治制度內部,有一個很重要的制約系統,即對官僚機構和官吏的監察。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後,在皇帝之下設定三個最重要的官職,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並稱三公。丞相掌政務,太尉掌軍務,御史大夫掌監察。

  這種體制奠定了中國兩千餘年官僚政治的基本格局。漢承秦制,監察機構稱御史臺,長官為御史大夫。唐代監察機構內部形成嚴密的三院制,其監察制度還有一個特點是御史參與司法審判,重大案件皇帝“則詔下刑部、御史臺、大理寺同案之”,這延續到明清,人稱“三堂會審”。明改御史臺為都察院,與刑部、大理寺合稱“三法司”,為中央最高審判機關,凡“三法司”參與審判的稱。三司會審“,習稱”三堂會審“。

  為何稱”三法司“會審為”三堂會審“呢?這是因為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家司法長官正式辦公的處所都是在衙署的大堂,故務家長官都俗稱”堂官“。三堂會審時,在刑部大堂設三張案桌,刑部堂官尚書為主審官,坐在面南的桌案後,而大理寺、都察院的長官則分坐在東西相對的兩張桌案後,審案過程中均有發言權,最後作出統一的審判結果。

  《三堂會審》節選自越劇傳統劇《玉堂春》。越劇《玉堂春》是戚派代表劇之一,《三堂會審》亦是戚派花旦選段中的名家名段。

  《玉堂春》是中國戲曲中流傳最廣的劇目之一。由紅楓、孫旭、傅駿、金風、李卓雲等集體編導,劉如曾編曲,合作越劇團出演。開始演出時受當時思潮影響,認為王金龍是做了官的統治階級,蘇三是苦難妓女,階級不能調和,戲演到《三堂會審》結束,不讓兩人團圓。後來才到“監會團圓”結束。

坎肩是什麼意思,它由哪個民族而來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坎肩這個詞?可能在北方聽得會比較多點。那麼我在說說他的另外一個叫法大家應該就都明白什麼了,在漢族文化中就是我們現在叫的馬甲也叫背心,是不是腦袋裡就立馬有印象了,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坎肩,指的是一種多為女士穿著的外套,它們是開襟的,大多不能閉合,只能開襟著穿,坎肩又分為普通坎肩和“小坎肩”,“小坎肩”指的是短款的坎肩,坎肩在各種季節都很好搭配,可以搭配各種風格的衣裝,非常受時尚女性的青睞。清朝時興穿坎肩亦稱“馬褂”,之外還有“馬甲”,也叫“背心”,北方稱其為“坎肩”,滿語稱“窩龍帶”。

  相傳坎肩是由久居南方漢族的“半臂”(實是無袖)演變來的。據記載,隋唐時期,已有“半臂”出現,只作為婦女的便服,似乎還有一點短袖,但這個短袖不是後上的,僅是依布幅的寬窄自然下垂的。至宋代便演變成男女都穿的已經無袖的背心了。開始只在武士群體中流行,後來官員或有身份的人只作為便服穿,所以《珩璜新論》中說:“今之衣半臂非禮服也。”就是說,穿上半臂不能登大雅之堂,只能作為休閒時穿。

  當時這種背心,結構很簡單,就是對襟,無領無袖,南方人也有叫“搭護”的,也有叫“卡兩襠”的,就是前後兩襠,“其一當胸,其一當背。

  清代的坎肩很講究,尤其是入關以後滿族穿的坎肩多短而緊身,一般僅及腰下。雖說是便服,卻因為它穿起來方便,護心,老少皆宜,所以穿的人很多。坎肩如馬褂一樣也有大襟、對襟諸式。袖口是平的,一般穿在裡面,式樣也比較窄小。也有的喜歡穿在袍衫外面,而且在製作上還常把坎肩和長袍用一種面料,用同樣的裝飾方法制成套裝,穿起來別有一種華貴、莊重的氣派。當時還流行一種“琵琶襟”坎肩,這是清代出現的新款式坎肩。它的大襟邊不到腋下,而是從第二個紐扣的地方直通向下,但不到底,從第四個紐扣又回到中心線,以對襟形式直通到坎肩底部,左前襟缺一塊的地方與裡襟扣合。這種款式不分男女,都可以穿。

  另有一種多紐扣的馬甲,其前襟橫作一字形者叫做“一字襟”坎肩,也叫做“軍機坎”,滿族又稱之為“巴圖魯坎肩”(巴圖魯是滿語勇士的意思)。

  一字襟”坎肩最先流行於八旗子弟中,有時朝廷各部司員、要官在謁見上司的時候,往往套在長袍外面,以後一般官員也都穿著,慢慢演變為一種半禮服。按例本用皮製,襯於袍套之內,如果乘馬行走覺得熱時,就探手於內解掉上排紐扣,再解兩旁紐扣拉引而脫之,可免挽脫外衣之累,後來就直接穿在外面,但仍保持著一字襟和多紐扣的樣式,成為一種裝飾。後來,也有在對襟坎肩前襟的中部或下部,增加一道一字襟的,兩排紐扣在身前交叉為一個十字,更是純粹的裝飾了。

  當時還有一些一般常見款式的坎肩,如帶大襟的(捻襟)、對襟直翹的、對襟圓翹的、人字襟的、圓領的、雞心領的、長身的、短身的等等諸多式樣,多半都套在外邊穿。四周和襟領處鑲以異色邊緣並隨時而增設,在交襟處或對襟下端及左右腋下處,都作如意頭式樣的鑲滾,後來鑲滾道數甚多,反倒把其本身的衣料退居於極少的部分。坎肩有裝領頭的或不裝領頭的,領的高低也隨時變化,到清末則漸為增高了。清代坎肩的用料及顏色和馬褂差不太多,有單、夾、棉、紗、皮之分,一年四季都可以穿,內著襯衫,下穿長褲。向例為王及公主服,到清後期便人人都穿了且又做得短小,只及腰下。坎肩的用料和顏色與馬褂差不多,其功能除了裝飾美觀的作用外,還有穿著方便,保暖的實用價值。所以坎肩這種服飾,能一直流傳至今而不見衰落。

  【結束語】在清朝初期,坎肩比較窄小,一般都是穿在裡邊,到了晚清尚寬博,所以多喜歡套在袍、衫之外,而且男女都可以穿著。另外還有一種叫“巴圖魯”(滿語勇士)的坎肩在八旗子弟中很流行,後來有的加上兩袖,被稱為“鷹膀”,更顯英武。由於坎肩美觀、輕便、保暖,至今經久不衰,老少皆宜。


成語老生常談的意思有什麼歷史故事呢

  中國是一個具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國家,在一份感情的開始如果是畸形的話,那麼結果也很難修成正果。有個成語叫始亂終棄,這個成語太棒了。一個好的成語總是有一段典故,本期民間故事為你解析老生常談的典故。   老生常談,解釋:老書生經常說的話。比喻人們聽慣了的沒有新鮮意思的話。   晉·陳壽《三國志·魏書·管輅傳》 ...

粢飯是什麼飯是什麼地方的美食

  蒸是一種常用的烹飪手法,雖然看似簡單,但其中隱藏了許多高深莫測的手法。在江南地區運用甚為廣泛。大餅、油條、豆漿和粢飯被稱為江南早點的“四大金剛”。其中粢飯備受人們的喜愛,那麼粢飯是什麼飯呢?本期飲食文化帶你來看看。   粢飯又稱餈(餈)飯,安徽地帶部分城市又稱蒸飯。粢飯是江南江淮地區漢族傳統小吃之一,最普 ...

外貌普通的千層糕獨特在什麼地方

  千層糕顧名思義就是一層層的,可撕下食用,所以稱為千層糕。它顏色微黃,看起來很普通,但是其味道非常清香。剛出爐的千層糕其香味尤其讓人垂涎三尺。本期的健康飲食文化就帶你瞭解千層糕它獨特在什麼地方。   千層糕品相:千層糕顏色微黃,可一層層撕下食用,故名千層糕。   千層糕做法:先用一點稻草燒成草木灰,用開水泡 ...

仙遊九座寺在什麼地方有什麼歷史來源

  奧修《智慧之書》:佛教是這個世上最科學的一個宗教。因此,當世界愈來愈進化和聰明的時候,佛陀將會、愈來愈受重視、佛教將會愈來愈被認可。你知道仙遊的九座寺在哪個地方嗎?有什麼歷史來源?本期佛教文化為你解析。   九座寺(原名太平院)位於福建省仙遊縣城西北約40公里的鳳山鄉鳳頂村,始建於唐代懿宗鹹通六年(公元8 ...

佛教中的影骨的含義有什麼特殊的地方

  佛教中有很多我們不知道的東西,但是對於佛教中人來說,卻是可以用命去守護的。他們的戒律很多,他們的信仰很強。但是他們生活其實很枯燥。本期佛教文化將為你介紹佛教中影骨的含義,它有什麼特殊的地方。   影骨是相對佛祖的真骨、靈骨而言的。影是影射、仿製的意思,即影射之骨。   釋尊入滅後,弟子們用玉石按照真骨的形 ...

相聲的起源在什麼地方從何而來

  我們都知道相聲,相聲也給我們帶來了很多的歡樂。一直都知道相聲是什麼樣的,卻不知道相聲它從什麼地方流傳來,也不知道相聲的起源是什麼。本期戲曲大全,帶你一起來了解相聲的起源。   所謂相聲,最初就是摹仿各種聲音,如摹仿人聲、鳥聲、獸聲、風聲、水聲及其他宇宙間各種聲音等。我認為戰國時孟嘗君的門客學雞叫以解其危, ...

鬼城牆在什麼地方有什麼作用

  在民族文化中我們經常能歷史題材電影中看到古代戰爭的畫面,和現在不同他們都是屬於靠人海戰術既策略來達到戰爭的勝利。如果想要抵擋外敵入侵,一個是你需要有足夠強大的軍隊海域一個就是你需要足夠“靠譜”的城牆。在這裡為大家介紹一個名字頗為詭異的城牆“鬼城牆”   文天祥留下的這一寶貴遺蹟,有力的鑑證了文天祥和南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