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上海名弄堂之石庫門的歷史,石庫門的由來

上海名弄堂之石庫門的歷史,石庫門的由來

  石庫門是上海最有代表性的民居建築業,被認為是上海近代文明的象徵之一。最為上海最具代表性的弄堂之一,它代表了一個時期上海的輝煌適時刻。那麼你知道石庫門的歷史是怎麼樣的麼?本期的弄堂文化帶你瞭解。

  石庫門是一種融匯了西方文化和漢族傳統民居特點的新型建築。是最具上海特色的居民住宅。上海的舊弄堂一般是石庫門建築,它起源於太平天國起義時期,當時的戰亂迫使江浙一帶的富商、地主、官紳紛紛舉家擁入租界尋求庇護,外國的房產商乘機大量修建住宅。

  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圍合仍是上海住宅的主要特徵,但不再講究雕刻,而是追求簡約,多進改為單進,中西合璧的石庫門住宅應運而生。這種建築大量收吸收了江南地區漢族民居的式樣,以石頭做門框,以烏漆實心厚木做門扇,這種建築因此得名“石庫門”。石庫門是上海最有代表性的民居建築,通常被認為是上海近代都市文明的象徵之一。

  19世紀70年代初

  早期的石庫門產生於19世紀70年代初,它脫胎於江南民居的住宅形式,一般為三開間或五開間,保持了中國傳統建築以中軸線左右對稱佈局的特點。

  老式石庫門住宅,一進門是一個橫長的天井,兩側是左右廂房,正對面是長窗落地的客堂間。客堂寬約4米,深約6米,為會客、宴請之處。客堂兩側為次間,後面有通往二層樓的木扶梯,再往後是後天井,其進深僅及前天井的一半,有水井一口。

  後天井後面為單層斜坡的附屋,一般作廚房、雜屋和儲藏室。整座住宅前後各有出入口,前立面由天井圍牆、廂房山牆組成,正中即為“石庫門”,以石料作門框,配以黑漆厚木門扇;後圍牆與前圍牆大致同高,形成一圈近乎封閉的外立面。

  所以,石庫門雖處鬧市,卻仍有一點高牆深院、鬧中取靜的好處,頗受當時卜居租界的華人士紳、富商的歡迎。

  20世紀10年代後

  老式石庫門逐漸被新式石庫門取代。新式石庫門大多采用單開間或雙開間,雙開間石庫門只保留一側的前後廂房,單開間則完全取消了廂房。

  新式石庫門在內部結構上的最大變動是後面的附屋改坡頂為平頂,上面搭建一間小臥室,即亭子間。亭子間屋頂採用鋼筋混凝土平板,周圍砌以欄杆牆,作曬臺用。為了減少佔地面積、節省建築用材,新式石庫門還縮小了居室的進深,降低了樓層和圍牆的高度。

  與老式石庫門相比,新式石庫門在外觀上亦有所不同,新式石庫門外牆面多用清水青磚、紅磚或青紅磚混用,石灰勾縫,而不是像老式石庫門那樣用白色石灰粉刷,老式石庫門常用的馬頭牆或觀音兜式的山牆也已不再使用。另一個重要的區別是,新式石庫門不再用石料做門框,而改用清水磚砌,門楣的裝飾也變得更為繁複。

上海名弄堂之一:田子坊的故事兩三事

  田子坊的風格是很小資的,可能是因為上海是個時尚之都。而每天,田子坊充斥了香濃的咖啡香氣,有著古老而又有特色的建築,時不時的還能聽到優美的音樂聲。簡直是視覺聽覺嗅覺的享受。本期的弄堂文化帶你“品味”田子坊的故事。

  田子坊是上海市盧灣區境內長度僅為420公尺的泰康路(原名賈西義路)上的一條小里弄街坊,原名志成坊,始建於1930年。

  田子坊位於中國上海市泰康路210弄。泰康路的初步形成是法租界築路擴充套件的結果。因這一地塊乃擴界後期所得,且其位於和華界毗鄰之處,所以在這一地段留下了整齊的法式風格洋樓,也留下了極具上海特色的石庫門建築,它們一起構建出泰康路地段的里弄文化。而不同風貌建築的佈局則可清晰地顯示出泰康路發展與擴張的軌跡乃至上海的歷史脈絡。

  1998年前這裡還是一個馬路集市,自1998年9月區政府實施馬路集市入室後,把泰康路的路面進行重新鋪設,使原來下雨一地泥,天晴一片塵的馬路煥然一新。

  田子坊是上海創意產業的發源地,也是上海建立最早、最具影響力、知名度最高的創意產業基地之一。在那裡走走,能看到好多有趣的東西,優雅的酒吧,香濃的咖啡,許多的老外,古老的石庫門建築,每天這裡熙熙攘攘,人來人往,非常熱鬧。

  在田子坊,你能聽到不同地方和國家的語言,感受到不同種思想的浸潤;你可以看到掛在晾衣杆上的衣物在陽光下隨風飄蕩,也可以享受到咖啡、酒吧等舶來品帶來的小資生活情調;在參觀老建築的同時,也可以買到很多現代的、古舊的藝術品和紀念品。田子坊,一個見證上海歷史變遷的場所,一個展現上海里弄文化的場所,一個追逐藝術情懷的場所。

  田子坊是里弄民居味道,弄堂裡除了創意店鋪和畫廊、攝影展,最多的就是各種各樣的咖啡館。在閒散的下午,就著弄堂裡的習習涼風,明媚的陽光鋪在地上,空中滿是慵懶的咖啡香味,真個是大有“偷得浮生半日閒”的意境。

  田子坊最大的特色就是,它依然有很多居民在這裡生活。這裡居然還在使用的80年代標誌裝修的綠色信箱,在這種環境下,有一種出人意料的藝術美感。有志成坊的門廊的弄堂,是1933建成的,散發古老的意味。

  泰康路210弄被名為“田子坊”的小弄內更有一股熱流向你赴來;弄內的廠房構築起泰康路上的精華高塔。同時廠房改成的工作室經過藝術的再現體現出不同的風格和氛圍;陳逸飛的工作室體現了古樸,凝重的建築特點,休息室內的壁爐不僅僅是擺設,還真能升火,在隆冬時節,圍在壁爐邊喝上一杯咖啡或紅茶,談論著藝術的創造,你的靈感一定會有最好的發揮。

  爾冬強的工作室體現出後工業革命時留下的痕跡,二臺吊車不僅是擺設,它照常能啟動,而天棚的進口透光板更能體現現代建材的運用,這是工業革命的成果,而版畫的手工製作,使你在時光穿梭中來回奔跑。物質可以經過人們的加工、提煉產生另一種物質,藝術的生產充分把人們對現實美好生活的嚮往,自己的思想融化在作品中。

  陳逸飛先生的“東方少雕塑”作為亞洲唯一的華人在巴黎的世界雕塑展覽會上展覽。這是一種創作,同時也是一種物質的生產。還有美國的陶藝家傑米開設的陶藝工作室引來無數的“老外”在這裡學習陶藝技術。香港的著名陶藝家鄭禕也在泰康路220弄二樓開設“樂天陶藝館”,將進行國際陶藝界的交流。

  【結束語】田子坊的故事並不是一個真真正正的故事情節,但是又每一天都在書寫故事。他是上海特色的藝術文化體現,具有美感,具有小資情調,具有極具吸引人的魅力。

二人臺發展歷史,走向蓬勃之路的二人臺

  二人臺,因其劇目大多采用一醜一旦二人演唱的形式而得名“二人臺”。劇目多以描寫勞動生產、婚姻愛情等為主要內容,富有濃郁的生活情趣。下面,透過二人臺文化要介紹的是關於二人臺的發展歷史,一起和小編去了解吧。

  關於二人臺的形成時間和地點,有兩種說法:一說清光緒年間(1875-1908)於內蒙古西部土默特旗一帶,在蒙漢民歌和曲藝絲絃坐腔的基礎上,吸收民間社火中的傳統舞蹈,創造了一醜一旦,載歌載舞的表演形式,取名“蒙古曲”;一說它是由清朝咸豐、同治年間(1851-1874)曲藝打坐腔結合秧歌中“踢股子”等舞蹈動作,發展而成。之後,由山西逃荒的難民傳到內蒙古西部,又吸收了蒙古族歌曲而進一步成長起來。

  二人臺最初只是農民在勞動餘暇自我娛樂的一種化裝表演形式。清末民初,內蒙古土默特地區開始出現了職業班社,一般每班五至七人,劇目逐漸豐富,表演日益提高,開始由表演唱向代言體民間小戲發展。

  抗日時期,在內蒙古與河北張家口地區交界的商都等地也出現了東路二人臺的職業班社,有的班子多達十幾人。初步有了行當之分,除淨、末角外,又發展了其他行當。

  表演方式已突破了“抹帽戲”形式,由多人飾演不同角色同臺演出。同時有少數劇目還加進了武打。音樂、唱腔也有所創新。過去多是專曲專用,一曲到底。後來則根據劇情,配以多種曲調。有的唱腔向板腔體式發展。

  東路二人臺在建國前沒有女演員,西路二人臺,則早在職業班社出現前,就有土默特在旗老藝人榮雙羊和他的兒媳計子玉,嶽石匠的女兒梅女子以及丁喜才夫婦同臺演出過。直至1946年,計子玉收女徒班玉蓮,才成為二人臺第一代職業女藝人。

  建國後,二人臺得到了蓬勃的發展,先後在內蒙古自治區,山西的河曲、陽高、大同,河北的張北、沽源、尚義、康保以及陝西的榆林、府谷等建立了二人臺專業演出團體和培養二人臺演員藝術學校。僅內蒙古西部就有專業劇團五個,以演二人臺小戲為主的烏蘭牧騎二十六個,此外各地還有許多業餘劇團。


石庫門景區特色石庫門景區文化

  石庫門弄堂是上海住宅的主要特徵,有著中西合璧的藝術融合。石庫門景區是最具上海特色的居民住宅。那麼,石庫門景區中都有什麼樣的特色,又有什麼景區文化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到弄堂文化中瞭解吧。   石庫門住宅脫胎於中國傳統的四合院。十九世紀後期,在上海開始出現用傳統木結構加磚牆承重建造起來的住宅。由於這類民居 ...

喧囂中的寧靜上海典型弄堂有哪些

  上海弄堂是上海建築中有特色的一種,吸引著諸多外來遊客前往。其中,在上海弄堂中有一些較為典型的弄堂更受歡迎。那麼,都是哪些弄堂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到弄堂文化中一起去看看吧。   王家樓(Wangjialou)在區境中部,古北路南段西側。明末吳、董二姓居此,名吳董二宅。後因張姓遷此,又稱張家門。清初,王姓 ...

上海有名的弄堂排名上海特色弄堂盤點

  都知道,上海弄堂文化很出名,是現今,中國建築史上的瑰寶。在上海,有名的弄堂你知道是哪裡嗎?你又去過哪些上海的弄堂呢?那些古樸又浪漫的弄堂你知道有哪些?本期的弄堂文化帶你去了解上海有名的弄堂排名,上海特色弄堂盤點。   1、同樂坊   1843年,上海開埠,這個當時在中國排名12位的城市從此開始了它在歷史舞 ...

方法佈施財物利益眾生

  您相信嗎?只要花一點小錢,就可以實現您的愛心!所以古人說:‘惠不在大,救人之急,可也。’   助人的好處很多,比方說:使您得到好的人緣、心情愉快、晚上不會做惡夢、事業順利、出門平安、家庭幸福、轉愚成智、化險為夷、所求如意……..。再者,當我們救助他人危難時,我們才能真正體會到貧困的痛苦、可憐、吃不飽、穿不 ...

中國五十六個特產

  1、“茶鄉”——湖北蒲圻縣;   2、“葵鄉”——廣東新會縣;   3、“桔鄉”——浙江黃岩縣;   4、“酒鄉”——貴州仁懷縣;   5、“當歸之鄉”——甘肅岷旗;   6、“黃酒之鄉”——浙江紹興;   7、“木耳之鄉”——湖北房縣;   8、“香蕉之鄉”——廣東新會;   9、“宣紙之鄉”——安徽涇 ...

北京烤鴨的做法及歷史北京涮羊肉

  烤鴨歷史:   早在南北朝時(420-589)《食珍錄》中,已有炙鴨的記載。元代的《飲膳正要》中有了燒鴨的說法。這些皆為今日烤鴨之前身。北京的烤鴨店,一說出現在明朝嘉靖年間(1522~1566),一說出現在清乾隆五十年(1785)。那時經營的是南京(金陵)傳來的燜爐烤製法,故稱南爐鴨。最早的店址在宣武門外 ...

中國四大愛晚亭

  愛晚亭,位於湖南省嶽麓山下清風峽中,亭坐西向東,三面環山。始建於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為嶽麓書院院長羅典建立,與醉翁亭、西湖湖心亭、陶然亭並稱中國四大名亭。   亭形為重簷八柱,琉璃碧瓦,亭角飛翹,自遠處觀之似凌空欲飛狀。內為丹漆園柱,外簷四石柱為花崗岩,亭中彩繪藻井,東西兩面亭欞懸以紅底鎏金“愛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