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婦女用品商店創建於1956年2月,位於淮海中路449號,是上海建立最早、規模最大的婦女用品專業商店。
地址:上海市黃浦區淮海中路455到479號。
地鐵1號線,在黃陂南路下,從3號口出來,過個天橋即可到達。乘坐公交926,920,911,在重慶南路下,地鐵1號線黃陂南路出往西走即可到達。可以做出租車到達。
上海婦女用品商店創建於1956年2月,位於淮海中路449號,是上海建立最早、規模最大的婦女用品專業商店。
地址:上海市黃浦區淮海中路455到479號。
地鐵1號線,在黃陂南路下,從3號口出來,過個天橋即可到達。乘坐公交926,920,911,在重慶南路下,地鐵1號線黃陂南路出往西走即可到達。可以做出租車到達。
從上海風行起來的旗袍1843年上海開為商埠之後,因華洋雜居,得西方風氣之先,清朝的正統觀念,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逐漸鬆動,於是,服飾也開始發生潛在的變革。早期,服裝式樣變異甚少,民間服裝仍然是長袍馬褂,上襖下裙。
之後,商業貿易日漸昌盛,洋貨大量傾入,羽紗,呢絨,洋綢,花布等充斥市場,使傳統的服裝穿著有所變化,外國衣料因價廉漸為人所用,西方的縫紉方式也開始流行起來,而費工費時、工藝考究的滾鑲,嵌繡等傳統手工藝漸漸地衰微了。
以後由於出洋赴西歐和日本的人多了起來,他們不斷地把西洋服裝款式帶進十里洋場,上海服裝行業因都市地繁榮而繁榮,成為當時全國以至東南亞的一個服裝視窗。尤其是女性的服裝,由於縫紉精緻、款式合乎時代潮流,使上海成為全國婦女時裝的中心。
當時的上海尚無專業服裝研究設計中心,服裝式樣的變化經過千家萬手,在時代風尚的影響下不斷變化。從20世紀扣年代至40年代末,中國旗袍風行了20多年,款式幾經變化,如領頭的高低、袖子的短長、開叉的高矮等,不僅使旗袍徹底擺脫了老式樣,而且改變了中國婦女長期束胸裹臂的舊習,讓女性體態和曲線的美顯示出來,正迎合了當時的風尚,為女性解放立了一功。
起先,上海婦女將舊式的長裙加以改造,成為長馬甲(亦稱旗袍馬甲),上身仍是短襖。1926年,長馬甲與短襖合二為一,便成為東方時裝的典型--旗袍。可以說,旗袍是上海最早的婦女時裝。
不過,同是一襲旗袍,花樣卻是年年在變化。初行之時,旗袍長及腳踝。1927年,有些時髦女子想提高旗袍的高度,有怕遭到守舊派的非議,便一面將旗袍做到小腿肚以上,一面又在旗袍下襬釘上三、四寸長的蝴蝶襉。
1928年,旗袍進入新階段,長度縮短到膝下兩寸許,整個小腿都裸露在外,極便行走。其後,旗袍流行的長度幾乎年年有變化,時長時短。與之相應,旗袍流行的長度幾乎年年有變化,從闊大的中袖變到短袖,又從短袖變成馬甲袖。
三十年代初,經交際花薛錦圓女士提倡,上海婦女又時興在旗袍四周滾上一圈花邊。1933年,電影明星顧蘭君首先在旗袍左襟開叉,連袖口也開了半尺長的大叉,一時摩登女性竟相仿效。嗣後,叉越開越高,一直開到大腿根。因為開叉的關係,旗袍裡面又盛行襯馬甲。同時,旗袍的腰身也越做越窄,完全貼身,將全身的曲線充分顯露於外。
物極必反。1935年後,經交際花陳玉梅、陳綺霞兩姐妹的提倡,旗袍又流行低叉,袍身也越來越長,甚至長及地面,連鞋子都看不到了。不過這種式樣走路太不方便,不久旗袍又時興將長度與邊叉適當提高。
旗袍流行的式樣不斷變化,其實是有規律可循的。當時就有人說:"長了改短,短了加長,老是這一套花樣。十年前你認為不合時的舊衣服,可能在現代的潮流里加以改造,成為一件最摩登的衣服。"
婦女冷天穿的外衣,最早是盛行綢面的鬥蓬。1927年後,模仿西洋婦女裝束,改穿大衣。於是大衣日益流行,老式的斗篷則被淘汰了。三、四十年代,還曾流行過絨線外衣。這是近年來上海流行的內衣外衣化的發端。
至於婦女流行穿西裝褲,則是抗戰勝利以後的事情。
駕車路線: 全程約639.8公里。
起點:上海市。
1、從上海市向東南方向出發,行駛40米,左轉進入黃陂北路行駛210米進入延安東路。
2、沿延安東路行駛360米,進入重慶中路行駛330米,稍向右轉上匝道。
3、沿匝道行駛500米,直行進入南北高架路行駛1.6公里,稍向右轉進入內環魯班路立交橋。
4、沿內環魯班路立交橋行駛320米,稍向右轉進入內環漕溪路立交橋。
5、沿內環漕溪路立交橋行駛420米,直行進入滬昆高速公路。
6、沿滬昆高速公路行駛1.2公里,直行進入杭州灣環線高速公路。
7、沿杭州灣環線高速公路行駛53.0公里,直行進入滬昆高速公路。
8、沿滬昆高速公路行駛346.5公里,直行進入寧上高速公路。
9、沿寧上高速公路行駛101.3公里,稍向右轉進入九曲互通行駛1.1公里,右轉進入S303。
10、沿S303行駛2.9公里,到達終點。
終點:武夷山風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