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里弄文化,里弄的起源
上海里弄文化,里弄的起源
里弄,指的是城鎮或鄉村裡主要街道之間的、比較小的街道,是溝通當地交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關於上海的里弄文化,和當地的歷史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到弄堂文化中去了解里弄的起源吧。
里弄的起源:
可以說,里弄建築是上海所獨有的產品。這些里弄建築的出現和一個世紀前上海的殖民地歷史背景有著深切的關聯。從1845起,英、美、法、日相繼在上海劃定自己的勢力範圍,先後建立了英租界、公共租界和法租界、日租界,而老城區一帶則為華界。初期,這些界地各自為陣,互不干擾。有些外國租界甚至在一些公共建築門口掛著“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牌子。
里弄石庫門住宅興起於19世紀60年代。1860年以忠王李秀成為首的太平軍發動東進,攻克鎮江、常州、無錫、蘇州、寧波等蘇南浙北城市,迫使數以萬計的蘇南、浙北難民進入上海租界避難。人們紛紛遷居租界,致使租界的人口急劇增加,住房問題日益突出。租界為接納難民,動員商人投資住宅建設。
為了充分利用土地,設計師將歐洲的聯立式住宅和中國傳統的三合院和四合院相結合,創造出這種中西合璧的新建築樣式的里弄住宅。在思南路周邊地區建造於1918年的老漁陽裡和新漁陽裡可以說是典型的早期石庫門裡弄建築。
僅僅從19世紀末至20世紀30年代,近2300萬平方米的里弄房子在數年間就佔據了上海灘的大塊地皮,此時正是上海的大暴發階段。那也是一箇中西合璧的時代,里弄的格局採用中式結構,歐式聯排的方式,在一條縱軸上依次展開,前後排排伸展,上海最初的“小區”就是這樣如棋盤展開,確立了城市的空間。
上海里弄文化的獨特性,最溫馨的回憶
里弄文化的產生和上海的歷史文化有著緊密的聯絡,也因此,在這其中體現的一些文化獨特性和上海的歷史發展也有很大的關係。接下來,弄堂文化要介紹的是關於上海里弄文化的獨特性,看看它都包含了什麼文化特色。
最經典的里弄是從“石庫門”開始的。石庫門建築從外觀上保持了中國傳統民居的封閉式深宅大院的樣式,但面積和尺度大大縮小,空間變得緊湊甚至有些侷促,由於早期的住宅每戶都有一簡單的石料門框,內配黑漆厚木門,所以將此類住宅群一律稱作石庫門裡弄。
石庫門裡弄的出現是一種城市生活的必然。洋場風情的現代化生活,使庭院式大家庭傳統生活模式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適合單身移民和小家庭居住的石庫門裡弄文化。石庫門裡的“亭子間”、“客堂間”、“廂房”、“天井”以及“二房東”、“白相人嫂嫂”、“七十二家房客”等與石庫門有關的名詞成為老上海們溫馨的記憶。
里弄文化的體現:
1、石庫門的住客們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石庫門房子是上海獨具特色的里弄住宅,大部分居民的棲身之地。四通八達的里弄裡,旅館、作坊、報館,也都會來佔用一方天地;小食攤、修鞋匠、理髮師傅、算命先生,以及傳街走巷的各種露天職業者,都來此謀求營生。他們中大多是川流不息的各地移民。石庫門裡弄口更設有上海人稱為“菸紙店”的單開間小店,提供香菸、草紙、老酒和各種小百貨,二十四小時做買賣。
形形色色的人物,五花八門的行當,生動地展現了上海的市井百態,是上海這座城市中最浪漫、最能觸動人心的部分,同時也折射出上海這座城市“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社會特徵。
2、亭子間文學
“亭子間”是位於石庫門建築樓梯轉彎處的一間小房間,通常朝北,由於它冬冷夏熱,房間面積又小,因此常常被主人出租以增加收益。
二、三十年代時,有不少進步的文藝界人士為了逃避內地的白色恐怖,紛紛到上海來尋找新的生活,也常常租用亭子間。這些文人大多是沒有家眷的單身漢,在這陋室中苦讀鑽研、構思寫作,進行著各種藝術創作活動。
許多著名文學家如魯迅、蔡元培、郭沫若、茅盾、巴金、丁玲、豐子愷等都在亭子間裡居住過。這些文人不僅住在亭子間,他們的作品中也大量涉及亭子間和石庫門的生活,故有“亭子間文學”之稱。而張愛玲的小說則常以里弄作為故事的背景。
3、里弄裡的名人故居
里弄裡的名人故居和名人寓所數不勝數。就以淮海坊為例,這裡的街坊共佔地1.7公頃,它南朝南昌路,北面是淮海中路,東面為茂名南路,有樓房199幢,規模很大。
淮海坊5號是進步人士楊杏佛的住宅,著名科學家竺可楨住在42號,64號曾經是許廣平的寓所,魯迅全集就是從這裡開始籌備、編輯、出版的。著名文學家葉聖陶,一代畫師徐悲鴻都在這裡寓居過。
上海民居文化
說到上海的民居,自然就想到石庫門。石庫門是最具上海特色的居民住宅。我國的普通郵票第23組《中國民居》中的上海民居圖案採用的就是石庫門建築。中國共產黨也誕生在望志路(今興業路76號)一幢典型的石庫門建築中。
上海素享“萬國建築博覽會”之美譽。外灘的馬路一側,一幢幢哥特式、羅馬式、文藝復興式、巴洛克式等中西合璧、風格迥異的巍峨大廈展示了建築藝術的風采。同樣,上海的近代住宅建築也可謂洋洋大觀、多姿多彩。漫步在大街小巷,細細品味這些上海的民居住宅,你會覺得那獨具神韻的老房子也是一道道美不勝收的風景。
石庫門住宅脫胎於中國傳統的四合院。十九世紀後期,在上海開始出現用傳統木結構加磚牆承重建造起來的住宅。由於這類民居的外門選用石料作門框,故稱“石庫門”。這種中西建築藝術相融合的石庫門作為建築和文化的產物,在中國近代建築史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它的出現是一種城市生活的必然。洋場風情的現代化生活,使庭院式大家庭傳統生活模式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適合單身移民和小家庭居住的石庫門弄堂文化。石庫門裡的“亭子間”、“客堂間”、“廂房”、“天井”以及“二房東”、“白相人嫂嫂”、“七十二家房客”等與石庫門有關的名詞成為老上海們溫馨的記憶。
石庫門建築盛行於本世紀20年代,佔據了當時民居的四分之三以上,至今還有近40%的申城市民居住在有一個多世紀曆史的石庫門中。
石庫門多為磚木結構的二層樓房,坡型屋頂常帶有老虎窗,紅磚外牆,弄口有中國傳統式牌樓。大門採用二扇實心黑漆木門,以木軸開轉,常配有門環,進出發出的撞擊聲在古老的石庫門弄堂裡迴響。門楣做成傳統磚雕青瓦頂門頭,外牆細部採用西洋建築的雕花刻圖。二樓有出挑的陽臺,總體佈局採用了歐洲聯排式風格。現在,上海注意儲存老的建築,一些具有海派特色的石庫門裡弄被作為近代優秀建築整組儲存。
上海民居有“弄”的稱法,其他城市的人甚至讀不準這個詞的音,其實,“弄”只是有別於街面房子的“衚衕”的通稱。早期的石庫門大多叫弄、裡,就是我們常說的“里弄”,又叫“弄堂”。弄堂常用弄、裡、坊、村、公寓、別墅等名號,級別逐次提高。後幾種又稱為新式里弄,居住條件已明顯優於早期的老式石庫門,配有歐式壁爐、屋頂煙囪、通風口、大衛生間等。
新式里弄住宅出現於本世紀二十年代後期的租界內,總體上比石庫門更接近歐洲近代住宅的建築風格。建築形式多為混合結構,注重使用功能。新式里弄外形別緻整齊,裝修精緻舒適,室外弄道寬敞,樓前庭院蔥綠,居住環境優美,有別於舊式石庫門。
正面設大玻璃陽臺,使房屋的通風采光條件更為良好;陝南村(原皇家花園,陝西南路151號),1930年由法國天主教會建造,抗日戰爭前該處全是外國人居住,由蝶式點狀型四層住宅組成一個建築群。
上海的民居除了弄堂外,大樓公寓式民居則體現了近代建築藝術的高雅華麗,能反映上海城市風貌和建築設計師的獨具匠心。大樓公寓集中在當時的商業交通繁華路段,解放前多為中外高階職員居住。欣賞這樣的建築,猶如欣賞一件件藝術珍品。如淮海中路雁蕩路上的永業大樓,採用四方攢頂和轉角處的園形屋頂,形成了大樓獨特的屋面輪廓線。如上海最早的外廊式公寓——淮海路上的武康大樓(東美特公寓),有特色的仿生建築——武康路密丹公寓等等。這些大樓在現代化的建築群中會顯得矮小蒼老,但它們所獨有的滄桑感和貴族氣卻是高樓新貴們無法比擬的。
在上海的徐匯、盧灣、靜安等區,有一些幽靜的馬路,兩旁都為庭院深深的花園洋房。花園洋房興起於三四十年代,主要滿足官僚、外商、買辦、實業家、藝術家等的居住需求。花園洋房是有著寬闊的草坪、綠樹環繞的浪漫迷人的宅邸,許多以大理石雕像或噴泉為花園的中心,一些高階的洋房還建有網球場、游泳池,以顯示宅邸的豪華。淮海路、新華路沿線路段花園洋房較多。這些住宅有法國式、西班牙式、挪威式、英國鄉村別墅式等,舒適別緻,色彩柔和,可謂千姿百態、高雅氣派。雖然歲月流逝,但那無法掩飾的豪華、那若有所失的神秘,卻令人感慨萬分。
解放以後,政府新建了“一千零二戶”和“二萬戶”住宅,1951年建造了上海乃至全國解放後的第一個工人新村——曹楊新村。但這些“火柴盒”式的“工房”構造簡單,內部擁擠,只能解決市民居住的燃眉之急。市區的老房子也因人口稠密成為“新七十二家房客”。隨著城市的逐步發展,上海民居已淡化地域概念,一個個環境優美、風格別緻的居住小區雨後春筍般出現,世紀之交的上海民居更追求舒適性、美觀化、綠化率,它為上海萬國建築博覽會增添了現代藝術魅力。
喜歡傳統文化,深受儒家學派薰陶的生肖
我們所受的教育不同,所以說流派也不相同。有的人特備喜歡哲學,有的人特別喜歡道教,那麼自然也有人喜歡儒家學派,所以深受儒家學派的薰陶。那麼十二生肖中都有哪些人深受儒家學派的薰陶呢?我們接下來就一起看看這些人的存在吧!
屬牛:重視道德
對於屬牛的人來說道德絕對是不可缺少的東西,如果這個世界沒有道 ...
簡述中國文化禮儀的起源
我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譽,禮儀文化源遠流長。禮在最早出現在金文裡面。在人類發展的最初期,人們對火山、地震、電閃雷鳴等等自然現象無法解釋,也無法知道為什麼,認為天地間有神的力量,有鬼的存在,對天地鬼神的懼怕、敬仰。人們就會舉行一些形式,用物品來祭拜。從禮字的繁體“禮”可以看出。北京的“天壇”“地壇”就是古 ...
上海歷史文化陳列館要門票嗎
上海城市歷史發展陳列館位於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內,是反映上海近代歷史變遷的形象陳列,展示面積達一萬平方米.
整個陳列館由“華亭溯源。“城廂風貌”、“開埠掠影”、“十里洋場”、“海上追蹤”,“建築博覽”、“車馬春秋”七個部分構成。
位置:上海市浦東新區世紀大道1號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底樓
開放時間: ...
上海歷史文化遺產
1、中國科學社(明覆圖書館)舊址地址:陝西南路235號。明覆圖書館1929年建成,是中國科學社建立的第一個公共科技專業圖書館。
地址:魯班路600號。江南造船博物館濃縮了1865年江南機器製造總局建立至今140年的歷史,展示了中國近代科技、工業和國防發展史的變遷。
3、國泰大戲院舊址地址:淮海中路 ...
如何評價上海視覺文化學院
學校屬於提前藝術本科,屬於全國31所獨立招生院校之一,是比較專業有發展前景的藝術本科院校。學校最好的學科專業是設計專業,其他專業相比會一般。德稻班是所有國際知名大師全英文授課,所以要求有很好的英語水平,課程表都是英語的哦。找工作還行,學校內部設施很好,很專業。但宿舍雖然很乾淨,但沒有空調。 ...
上海科技館一日遊,帶你熟悉遊玩路線輕鬆出遊
買門票的時候最好一起購買電影票,4D電影時長都在40分鐘已內,分IMAX廳和穹頂廳,都很棒,片子也都很有意義,大人兒童都非常適合,比北京歡樂谷的好多了。
外觀透明的科技館對於恐高的小夥伴來說是有一定心裡壓力的,不愧是科技館,設計感特別強,處處散發著科技感。看完電影出來可以在大廳各個小展區逛逛,放鬆一下 ...
臺灣素食文化,以保護動物環境為主
素食是有很多人一直都在遵循的,有的人覺得吃素是一種健康的養生方法,而有的人想法不同,他們吃素,是為了保護動物,覺得食用動物是非常不好的,那麼本期素食文化,讓我們一起來了解臺灣素食文化。
吃素在臺灣流行起來,主要有兩大因素。
許多素食者是基於宗教因素而食素。佛教在臺灣非常興盛,信眾眾多。廣大信眾的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