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饒市擁有廣豐縣、橫峰縣、鄱陽縣、鉛山縣、上饒縣、萬年縣、婺源縣、弋陽縣、餘干縣以及玉山縣共計十個縣。
根據第六次人口普查資料,2010年上饒市各縣常住人口數為:廣豐縣752953人、橫峰縣184870人、鄱陽縣1296757人、鉛山縣426998人、上饒縣700267人、萬年縣359098人、婺源縣334020人、弋陽縣353379人、餘干縣887616人、玉山縣574369人。
上饒市擁有廣豐縣、橫峰縣、鄱陽縣、鉛山縣、上饒縣、萬年縣、婺源縣、弋陽縣、餘干縣以及玉山縣共計十個縣。
根據第六次人口普查資料,2010年上饒市各縣常住人口數為:廣豐縣752953人、橫峰縣184870人、鄱陽縣1296757人、鉛山縣426998人、上饒縣700267人、萬年縣359098人、婺源縣334020人、弋陽縣353379人、餘干縣887616人、玉山縣574369人。
桂林市現轄6個市轄區,9個縣,2個自治縣,市民通稱為六城區,十一縣,即秀峰、疊彩、七星即高新、象山、雁山、臨桂區和靈川、興安、全州、灌陽、資源、永福、陽朔、荔浦、平樂縣和龍勝各族自治縣、恭城瑤族自治縣。
人口數量:秀峰區 156504人,疊彩區 170628人,象山區 275284人,七星區 297029人,雁山區 76193人,陽朔縣 272223人,臨桂區 443994人,靈川縣 350832人,全州縣 633174人,興安縣 329507人,永福縣 233504人,灌陽縣 2335
運城十三個縣有鹽湖區、永濟市、河津市、絳縣、夏縣、新絳縣、稷山縣、芮城縣、臨猗縣、萬榮縣、聞喜縣、垣曲縣、平陸縣。
1、鹽湖區:鹽湖區位於山西省西南部,是運城市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是中華武聖關公故里、虞舜聖帝安息之地。鹽湖區因鹽湖而興,古為鹽販之澤,有過鹽邑、苦城、潞村、聖惠鎮、鳳凰城等稱謂;因鹽湖而得名。
2、永濟市:永濟市地處山西省西南端,晉、秦、豫三省交匯的黃河金三角區域中心。永濟是山西省唯一的縣級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山西省唯一的國家級農業產業化示範基地。
3、河津市:河津市,古稱絳州龍門,因地處濱河要口,當黃河要津,故名。位於山西省的西南部,運城市的西北角,汾河和黃河匯流的三角地帶。
4、絳縣:絳縣史稱古絳,地處山西省南部,運城市東北端,居太行山之末、中條山之首,位於山西、陝西、河南三省交匯處,運城、臨汾、晉城三市交界地帶。是中國先秦歷史文獻中出現的第一個縣名,絳縣故有“天下第一縣”之稱。
5、夏縣:夏禹分中國為九州。安邑屬冀州,為侯國地。前21世紀,夏禹之子啟建都於此。范文瀾《中國通史簡編》載:啟放棄陽翟,西遷到大夏,建安邑。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
6、新絳縣:絳州是座歷史悠久的古城,春秋時曾為晉都,戰國時屬魏。隋開皇三年(583年)州治從玉壁遷至今縣城處。新絳小手工業發達,交通便利,民間有“七十二行樣樣有”、“水旱碼頭,交通樞紐“和“南絳北代”的讚譽。
7、稷山縣:稷山縣位於山西省西南部,運城市正北端,古屬冀州,春秋屬晉,戰國屬魏,唐屬絳州,自北魏設縣至今。稷山是中華民族農耕文明的發祥地。
8、芮城縣:芮城縣北依條山,南臨黃河,東接中原,西連秦川,是山西省的南大門,素有“雞鳴一聲聽三省”之譽。早在180萬年前,華夏先祖西侯度人即在這裡勞動生息。
9、臨猗縣:臨猗縣古稱郇陽,位居黃河中游秦晉豫金三角地帶北沿,轄14個鄉鎮,375個行政村,總面積1339.32平方千米。西臨黃河,東望太嶽,北屏峨嵋嶺,南面中條山,地勢平坦,無山無礦。
10、萬榮縣:萬榮縣位於山西省西南部,運城市西北部,黃河東岸。地處晉西南黃土高塬,黃河與汾河交匯處。萬榮縣歷史悠久,是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史書上曾有“皇天后土”的記載。
11、聞喜縣:聞喜縣位於山西省境西南,運城盆地北部 。自漢武帝巡視經此聞破南越喜改左邑桐鄉為聞喜至今,已有2100餘年歷史。這裡有新時代、仰韶、龍山時期和商周時期的文化遺址。
12、垣曲縣:垣曲縣位於山西省南部,運城市東端,地處中條山腹地、黃河岸畔。垣曲原古城鎮寨裡村“世紀曙猿化石”的發現,證明人類始祖在垣曲,從而推翻了“人類起源於非洲”的論斷,把人類起源史向前推進了1000萬年。
13、平陸縣:平陸縣位於山西省南端,地處秦晉豫黃河金三角地帶,北靠中條山與河東盆地相依,南臨黃河與河南省三門峽市相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