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元節是農曆十月十五。下元節,中國傳統節日,為農曆十月十五,亦稱“下元日”、“下元”,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之一。正月十五中國稱上元佳節,乃慶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中國稱中元節,祭祀先人;十月十五中國稱下元節,祭祀祖先。
下元節也有其獨特的節令食品,以北京為例,過下元節時,家家戶戶都要做“豆泥骨朵”,“豆泥”就是紅小豆做的“豆沙餡兒”,是北京小吃“豆沙包子”,這種一年四季都能吃到的“豆沙包子”,在幾百年前的明代,早已是孟冬十月的節令食品了。
下元節是農曆十月十五。下元節,中國傳統節日,為農曆十月十五,亦稱“下元日”、“下元”,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之一。正月十五中國稱上元佳節,乃慶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中國稱中元節,祭祀先人;十月十五中國稱下元節,祭祀祖先。
下元節也有其獨特的節令食品,以北京為例,過下元節時,家家戶戶都要做“豆泥骨朵”,“豆泥”就是紅小豆做的“豆沙餡兒”,是北京小吃“豆沙包子”,這種一年四季都能吃到的“豆沙包子”,在幾百年前的明代,早已是孟冬十月的節令食品了。
三元節分別是正月十五的上元節,七月十五的中元節和十月十五的下元節。
它們各有不同的習俗,比如上元節吃湯圓、猜燈謎、賞花燈,中元節祭祖、祭祀土地、祭祀亡魂,下元節也有特定的飲食習俗。
三元節,是傳統節日上元節﹑中元節﹑下元節的合稱。
道教認為產生天地萬物的三個基本元素是天、地、水,即“三元”,三者稱“官”,即時空流動過程中的節段。
天官紫微大帝賜福,誕於正月十五,稱上元節,也就是“元宵節”。
地官清虛大帝赦罪,誕於七月十五,稱中元節,又稱鬼節或盂蘭盆會。
水官洞陰大帝解厄,誕於十月十五,稱下元節,就是水官解厄暘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謂是日。
導語:寒食節曾經是歷史上非常重要的節日,現在已經被很多人慢慢淡忘了,有許多相關民俗活動也被忽略了。那麼,今天小編就跟朋友們來講一講,2022年的寒食節是哪一天農曆?每年的寒食節是多少號?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2022年的寒食節是哪一天農曆
寒食節是農曆三月初四。寒食節是在清明節的前一天,2022年清明節是在4月5日,農曆三月初五;所以2022年的寒食節是在4月4日,農曆三月初四,星期一。以前的時候,寒食節這天家家戶戶不能生火,吃飯也只能吃冷食、熟食。到現在也還有少數地方有寒食節禁火三天的習俗。
每年的寒食節是多少號
寒食節農曆時間不固定,它農曆冬至節氣的第105天,清明節的前一天,清明節一般是在公曆4月4~6日交節,所以寒食節一般是在陽曆的4月3日、4日、5日這幾天。寒食節最開始的初衷是為了紀念春秋時期晉國人介子推,這天人們不生火,吃冷食;到現在通常會用來緬懷先烈。
古人如何度過寒食節?
一、寒食十八頓
人們常說一日三餐,其實在宋代以前,老百姓一天只吃兩頓飯,只有皇家才吃四餐,而諸侯只吃三餐。比如淮南王劉安被流放之時,聖旨上就專門強調讓他“減一日三餐為兩餐”。《論語》中就有“不時不食”的說法,意思就是不到吃飯的時間是不能吃飯的。
但是在寒食節禁火期間,人們吃東西是不計頓數的,可以從早吃到晚,隨心所欲。所以就有了“寒食十八頓”的說法,意思就是寒食節期間可以隨時吃飯。所以民間有句諺語說:“饞婦思寒食,懶婦思正月”。
因為正月的各種講究很多,婦女們不用做針線活,也不用洗衣服等,因此懶惰的婦女都期盼正月,因為正月可以休息。而寒食節可以隨時吃飯,因此“吃貨們”都期盼著寒食節早日到來。所以古代的寒食節,也算是“吃貨們”的節日。
二、寒食子推燕
寒食節也是紀念介子推的節日,由於寒食不生火,因此每到寒食節前一天,人們就會趁著火未熄滅之前,準備很多事物,所以寒食節前一天也叫“炊熱日”。“子推”就是一種棗子糕或者棗子餅,人們提前將這種餅子做好,然後用柳枝穿在一起掛在門框上風乾。
當人們將“子推”掛在門上的時候,也是燕子歸來之時,因此就叫“子推燕”,是用來紀念介子推的。宋代的《雞肋編》中說:“寒食火禁,以冬至一百四日,謂之‘炊熱日’。飯麵餅餌之類,皆以為信宿之具。又以糜粉蒸為甜團,切破曝幹,尤可以留久。以松枝插棗糕置門嵋,呼為子推”。
冬至一百四日,也就是寒食節前一天,此時家家戶戶燒火做麵餅,以備寒食節食用。因此寒食節前一天就為“炊熱日”。人們將做好的麵餅風乾之後,就可以長時間儲存。
寒食節將至,薦先三寶是啥?
第一寶:餳粥(甜粥)
在《玉燭寶典》卷二引晉陸翽《鄴中記》:“幷州(今山西太原一帶)之俗,以冬至後百五日,有介子推,斷火冷食三日,作幹粥,是今糗也,中國以為寒食。又作醴酪,醴者,火粳米或大麥作之;酪,搗杏子仁,煮作粥。”這一天要吃粥,而且是餳粥,這個餳粥其實就是用大麥煮的甜粥。
做法:準備適量的冷飯,也可以直接用大米,和杏仁一起熬煮之後,把調成糊狀的大麥粉直接加入沸騰以後的粥當中,然後放入少許的食用鹼,接著繼續熬煮,熬煮的比較濃稠的時候,再來上一點糖,把它拌勻就可以吃了。
第二寶:青團
清代顧祿《清嘉錄》中講:“市上賣青團……為居人清明祀先之品”。也是用來祭祀先人的,事實上這個青團要遠比這個餳粥晚,因為寒食節要禁火,所以人們就提前準備這個青團,蒸熟以後,仍然可以吃,不過很多時候,這個也是拿來祭祀的,也就是說“薦先”以後才能吃,它是怎麼做的呢?
做法:把艾葉清洗乾淨焯水,然後切碎煮成汁過濾,接著放入我們準備好的糯米粉,揉成麵糰狀,來一點食用油,反覆揉搓以後,壓扁,裡面可以包入肉鬆或者是紅豆沙都可以,接著放入蒸鍋中去蒸,蒸好以後燜8分鐘,就可以了。
第三寶:寒具(饊子)
寒具是啥?宋人莊綽的《雞肋篇》中說:“食物中有饊子,又名環餅,或曰即古之寒具也”。這裡說的寒具其實就是饊子。它的形狀像繩子盤成的連環,古代也叫作“環餅”,經過油煎以後可以長時間儲存,林洪的《山家清供》雲:“寒具,捻頭也。以糯粉和麵,麻油煎成,以糖食之。可留月餘,宜禁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