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名人是誰

不為五斗米折腰是誰

  1、這個典故的主人公是陶淵明,成語來源於《晉書·陶潛傳》,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邪。

  2、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陶淵明由於淡泊功名,為官清正,不願與腐敗官場同流合汙,而過著時隱時仕的生活。陶淵明最後一次做官,是義熙元年(405年)。那一年,已過“不惑之年”(四十一歲)的陶淵明在朋友的勸說下,再次出任彭澤縣令。

  到任八十一天,碰到潯陽郡派遣督郵來檢查公務,潯陽郡的督郵劉雲,以兇狠貪婪聞名遠近,每年兩次以巡視為名向轄縣索要賄賂,每次都是滿載而歸,否則栽贓陷害。縣吏說:“當束帶迎之。”就是應當穿戴整齊、備好禮品、恭恭敬敬地去迎接督郵。

  陶淵明嘆道:“我豈能為五斗米向鄉里小兒折腰。”意思是我怎能為了縣令的五斗薪俸,就低聲下氣去向這些小人賄賂獻殷勤。說完,掛冠而去,辭職歸鄉。此後,他一面讀書為文,一面躬耕隴畝。

不為五斗米折腰是誰

  1、這個典故的主人公是陶淵明,成語來源於《晉書·陶潛傳》,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邪。

  2、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陶淵明由於淡泊功名,為官清正,不願與腐敗官場同流合汙,而過著時隱時仕的生活。陶淵明最後一次做官,是義熙元年(405年)。那一年,已過“不惑之年”(四十一歲)的陶淵明在朋友的勸說下,再次出任彭澤縣令。

  到任八十一天,碰到潯陽郡派遣督郵來檢查公務,潯陽郡的督郵劉雲,以兇狠貪婪聞名遠近,每年兩次以巡視為名向轄縣索要賄賂,每次都是滿載而歸,否則栽贓陷害。縣吏說:“當束帶迎之。”就是應當穿戴整齊、備好禮品、恭恭敬敬地去迎接督郵。

  陶淵明嘆道:“我豈能為五斗米向鄉里小兒折腰。”意思是我怎能為了縣令的五斗薪俸,就低聲下氣去向這些小人賄賂獻殷勤。說完,掛冠而去,辭職歸鄉。此後,他一面讀書為文,一面躬耕隴畝。

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名人是誰

  1、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名人是陶淵明。

  2、不為五斗米折腰出於《晉書•陶潛傳》:“潛嘆曰:‘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邪!’”。後來演變成一個漢語成語,意思是比喻為人不庸俗,有骨氣,不為利祿所動。

  3、陶淵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潛,私諡“靖節”,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


古代名人故事之陶潛折腰

  “不為五斗米折腰”這則成語的意思是用來比喻有骨氣、清高。源自《晉書·陶潛傳》:“潛嘆曰:‘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邪!’”講的是大詩人陶淵明的的親身故事。下面,一起來看看本期的古代名人故事,陶潛不為五斗米折腰。   晉安帝義熙二年(公元406年),四十一歲的大詩人陶潛在彭澤縣(今江西湖口縣東)當 ...

陶淵明折腰故事簡介

  1、有一天,郡裡派了一名督郵到彭澤視察。縣裡的小吏聽到這個訊息,連忙向陶淵明報告。陶淵明正在他的內室裡捻著鬍子吟詩,一聽到來了督郵,只好勉強放下詩卷,準備跟小吏一起去見督郵。   2、小吏一看他身上穿的還是便服,吃驚地說:“督郵來了,您該換上官服,束上帶子去拜見才好,怎麼能穿著便服去呢!”   3、陶淵明 ...

陶淵明折腰的故事

  1、有一天,郡裡派了一名督郵到彭澤視察。縣裡的小吏聽到這個訊息,連忙向陶淵明報告。陶淵明正在他的內室裡捻著鬍子吟詩,一聽到來了督郵,只好勉強放下詩卷,準備跟小吏一起去見督郵。   2、小吏一看他身上穿的還是便服,吃驚地說:“督郵來了,您該換上官服,束上帶子去拜見才好,怎麼能穿著便服去呢!”   3、陶淵明 ...

一身傲骨傲氣!絕對折腰的三大星座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一些人,他們為人處事是非常圓滑的,做事情總是會思前想後,懂得照顧其他人的面子,這一類人,會被人們稱為人精。當然,也有這麼一類人,他們非常的高傲,會給自己設立一個底線,絕對不會向別人低頭,無論遇到什麼事情,都想要靠自己去扛。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為人非常傲氣,絕對不會為五斗米折腰的三個星座 ...

折腰的下一句

  “不為五斗米折腰”的下一句是“拳拳事鄉里小人邪”,原句出自於唐代李延壽的《晉書·陶潛傳》,這句話的意思是比喻為人不庸俗,有骨氣,不為利祿所動。   《晉書·陶潛傳》,即記載陶淵明生平事蹟的傳記,對陶潛的生平、主要活動和文學作品進行了介紹。《晉書》是中國的《二十四史》之一,以“載記”形式,記述了十六國政權的 ...

折腰的典故是

  這個典故的主人公是陶淵明,成語來源於《晉書·陶潛傳》,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邪。   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1、陶淵明由於淡泊功名,為官清正,不願與腐敗官場同流合汙,而過著時隱時仕的生活。陶淵明最後一次做官,是義熙元年(405年)。那一年,已過“不惑之年”(四十一歲)的陶淵明在朋友的勸說 ...

教是創立的

  1、五斗米教是張陵創立的。   2、五斗米教(天師道)是道教早期的重要流派。關於它的起源,學術界有兩種觀點:傳統認為,五斗米教是張陵於公元126-144年(東漢順帝時)在四川鶴鳴山創立;但當代學者任繼愈主編的《中國道教史》和樊光春先生著的《陝西道教2000年》則認為,五斗米教實際上由張修在公元184年(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