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埃及北部近海有一座名叫法羅斯的小島,小島的對面是希臘托勒密王朝的宮廷駐蹕之地亞歷山大城。這個王朝從公元前4世紀末起開始統治埃及,直至公元前30年併入羅馬帝國。托勒密王朝曾計劃振興埃及的經濟,便在法羅斯島與大陸之間修建了一道巨大的防波堤,由此形成兩個安全的港灣,以便使來自地中海地區的商船在此停泊。此後,在公元前約270年,托勒密二世委派希臘建築師、尼多斯的索斯特拉圖斯在法羅斯島東端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燈塔,既可以為進入亞歷山大港的船隻指引方向,又可成為展示覆興的埃及君主顯赫名聲的巨大標誌。
在埃及北部近海有一座名叫法羅斯的小島,小島的對面是希臘托勒密王朝的宮廷駐蹕之地亞歷山大城。這個王朝從公元前4世紀末起開始統治埃及,直至公元前30年併入羅馬帝國。托勒密王朝曾計劃振興埃及的經濟,便在法羅斯島與大陸之間修建了一道巨大的防波堤,由此形成兩個安全的港灣,以便使來自地中海地區的商船在此停泊。此後,在公元前約270年,托勒密二世委派希臘建築師、尼多斯的索斯特拉圖斯在法羅斯島東端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燈塔,既可以為進入亞歷山大港的船隻指引方向,又可成為展示覆興的埃及君主顯赫名聲的巨大標誌。
1、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楔形文字。
2、楔形文字,是由古蘇美爾人所創,屬於象形文字。英語:cuneiform 源於拉丁語,是cuneus(楔子)和 forma(形狀)兩個單詞構成的複合詞。
3、公元前3400年左右,楔形文字雛形產生,多為影象。公元前3000年左右,楔形文字系統成熟,字形簡潔抽象化。文字數目由青銅時代早期的約1000個,減至青銅時代後期約400個。已被發現的楔形文字多寫於泥板上,少數寫於石頭、金屬或蠟板上。書吏使用削尖的蘆葦杆或木棒在軟泥板上刻寫,軟泥板經過曬或烤後變得堅硬,不易變形。由於多在泥板上刻畫,所以線條筆直形同楔形。楔形文字被許多古代文明用來書寫其語言,但這些語言之間並不一定屬於相同關聯的語系,例如赫梯人和波斯帝國同樣採用楔形文字,但這兩個語言是與蘇美爾語無關的印歐語系。另外阿卡德人雖然也採用楔形文字做為書寫工具,但阿卡德語和蘇美爾語差異相當多。
4、字形也隨著文明演變,逐漸由多變的象形文字統一固定為音節符號。在兩千年間,楔形文字一直是美索不達米亞唯一的文字體系。到公元前 500 年左右, 這種文字甚至成了西亞大部分地區通用的商業交往媒介。楔形文字一直被使用到公元元年前後,使用情景如同現今的拉丁文。後失傳,19 世紀以來才被陸續譯解,從而形成一門研究古史的學科亞述學。
1、坎貝灣黃金城,2002年科學家在印度海域發現9500年前的一處遠古水下廢墟。這處水下神秘古城具有完整的建築結構以及許多人體殘骸。更有意義的是,這項研究發現將印度坎貝灣地區所有考古發現的歷史提前了5000年,使歷史學家能夠更好地理解該地區的歷史文化。
2、義大利的Atlit-Yam是在卡梅爾海岸發現的幾個新石器時代定居點的名字,這裡擁有古老的石井、房屋和其它建築的基石以及古老的道路等。研究人員估計這些建築建造於7550到8000年前,由於一場海嘯的席捲這一地區沉入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