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述巴尼拔圖書館因亞述國王亞述巴尼拔而得名,是現今已發掘的古文明遺址中,儲存最完整、規模最宏大、書籍最齊全的圖書館。
亞述巴尼拔圖書館中的藏書門類齊全,包括哲學、數學、語言學、醫學、文學以及占星學等各類著作,幾乎囊括了當時的全部學識。其中的王朝世襲表、史事札記、宮廷敕令以及神話故事、歌謠和頌詩,為後人瞭解亞述帝國乃至整個亞述·巴比倫文明提供鑰匙。
亞述巴尼拔圖書館因亞述國王亞述巴尼拔而得名,是現今已發掘的古文明遺址中,儲存最完整、規模最宏大、書籍最齊全的圖書館。
亞述巴尼拔圖書館中的藏書門類齊全,包括哲學、數學、語言學、醫學、文學以及占星學等各類著作,幾乎囊括了當時的全部學識。其中的王朝世襲表、史事札記、宮廷敕令以及神話故事、歌謠和頌詩,為後人瞭解亞述帝國乃至整個亞述·巴比倫文明提供鑰匙。
中國的文化人不能不知道天一閣。
這處明代嘉靖年間的藏書樓,是中國現存最早的藏書樓,也是亞洲現有最古老的圖書館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圖書館之一。
位於寧波市區的天一閣佔地面積2.6萬平方米,建於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1561年-1585年),由當時退隱的兵部右侍郎範欽主持建造。1982年3月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又被公佈為全國重點古籍保護單位。
範欽既是讀書人,又是收藏家。宦遊各地時,就開始悉心收集各類典籍,尤重地方誌、科舉錄、政書,詩文集等明朝當代典籍。辭官歸裡後,又收得甬上故家之萬卷樓、靜思齋等藏書,存書達到了7萬多卷。
天一閣之名,取義於漢鄭玄《易經注》中“天一生水”之說。因為火是藏書樓最大的禍患,寧波曾有多家藏書樓毀於禍患,而“天一生水”,可以以水克火,所以取名“天一閣”。
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詔修四庫全書,向全國各地採訪遺書。範欽八世孫範懋柱進呈天一閣藏書638種,為乾隆所重。《四庫全書》修成,乾隆特命杭州織造寅著察看天一閣,勘明丈尺,繪圖呈覽。後為庋藏《四庫全書》而建的文淵、文源、文津、文溯、文匯、文宗、文瀾七閣,均仿天一閣形制。由此,天一閣名滿天下。
天一閣藏書以明代地方誌和科舉錄最為珍貴,最多時,收藏的明代地方誌達435種,至今尚存271種,是當今全國各大藏書單位收藏明代方誌最多的一家。這些地方誌記錄了當時的天文地理、農政水利、礦產資源、政制貢賦、民情風俗等,是研究我國古代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重要資料。
英國業餘考古學家萊爾德在1849年的發現,亞述巴尼拔圖書館是現今已發掘的古文明遺址中,儲存最完整、規模最宏大、書籍最齊全、時間最早的的圖書館。
這座圖書館是亞述巴尼拔的私人圖書館。藏書多數刻有國王的名字,圖書館的藏書大部分是從全國各地傳抄的摹本,另一部分從私人處獲得。
圖書館中的藏書門類齊全,包括哲學、數學、語言學、醫學、文學以及占星學等各類著作,幾乎囊括當時的全部學識。其中的王朝世襲表、史事札記、宮廷敕令以及神話故事、歌謠和頌詩,為後人瞭解亞述帝國乃至整個亞述巴比倫文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