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中國人飲食習俗(二)

中國人飲食習俗(二)

  重陽糕漢族農曆九月九日重陽節飲食風俗。相傳這一習俗始於漢代。因“糕”與“高”同音,吃“重陽糕”便有了“步步登高”之意。時代不同,重陽糕的名稱和樣式也不相同。漢晉時重陽糕稱為“餌”,南朝·宗懍《荊楚歲時記》載:“九月九日宴會……佩茱萸,食餌,飲菊花酒,雲令人長壽。”這裡的“餌”就是糕。唐代在重陽糕上做出各種小動物,《歲時記》載:“民間九月九日,以粉面蒸糕,上置面制小鹿數枚,號‘食鹿糕'。”宋代吃重陽糕之風最盛,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載:“九月重陽,都下賞菊,……都人多出郊外登高,……前一、二日,各以粉面蒸糕遺送,上插剪綵小旗,摻飣果實,如石榴子、栗子黃、銀杏、松子肉之類。又以粉作獅子蠻王之狀,置於糕上,謂之‘獅蠻'。”明清時重陽糕花色品種更多,做工更精細,且有了重陽節孃家請出嫁女兒回家吃重陽糕的風俗。

  冬至餃子漢族風俗,流行於全國大部地區。指冬至節吃水餃或餛飩的習俗。清·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預日為冬夜,祀祖羹飯之外,以細肉餡包角兒奉獻。諺所謂‘冬至餛飩夏至面'之遺意也。”

  冬至粥朝鮮族冬至節飲食風俗。用大米、小豆熬成粥,佐以糯米麵包食用。有防寒之功效。也用以冬至節待客。

  臘八粥漢族農曆臘月初八臘八節飲食風俗。臘八節吃臘八粥,起源一般有三種說法。一說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成佛之前,踏遍山川,宣講道義,曾飢累交加,一牧女拿出自己的米粥救了他,使他在臘月初八得道成佛。自此,釋迦牟尼的信徒們便在這一熬粥,供奉佛祖,宣揚道義,以示紀念。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載:“初八日,街巷中有僧尼三五人,作隊唸佛,以銀銅沙羅或好盆器,坐一金銅或木佛像,浸以香水,楊枝灑浴,排門教化。諸大寺作浴佛會,並送七寶五味粥與門徒,謂之‘臘八粥'。都人是日各家亦以果子雜料煮粥而食也。”第二種說法謂朱元璋小時候給地主放牛,缺吃少喝。有次飢餓難忍,掏老鼠洞弄到了大米、豆子等五穀雜糧,便熬粥充飢,覺得味道特別鮮美。朱元璋登基後,在臘月初八想起此事,就令廚師用五穀雜糧煮粥,賜名為“臘八粥”。第三種說法是驅鬼。古時在臘月初八這天舉行打鬼“儀式,用赤豆打鬼,並用之煮粥食用,以驅鬼避邪,求得人壽年豐。經宋元到明代,吃臘八粥食俗漸盛。清代最盛,且倍受宮廷青睞。光緒《順天府志》記載:“臘八粥,一名八寶粥。每年臘月初八,雍和宮熬粥,定製,派大臣監視,蓋供膳上焉。其粥用糯米雜果品和糖而熬,民間每家煮之或相饋遺。”現在,各地製作臘八粥的原料不盡相同。糯米、小米、赤小豆、花生仁、紅棗、薏仁等是主要原料。臘八粥味道甜美、營養豐富,是粥中佳品。現在商店有罐裝八寶粥出售,一年四季皆可享用。

  子孫餑餑漢族習俗,流行於北方。新郎新娘入洞房飲合巹酒時要吃一種特製的餃子。餃子以栗子、花生、紅棗等為餡,煮得半生不熟。新郎新娘吃餃子時,人問曰:“生不生 ? ”答曰:“生,生 ! ”以寓“早立子”。今此俗漸衰。

  長壽麵漢族飲食風俗。麵條因其細長而被賦予“長壽”之意。民間過生日吃長壽麵,以求長命百歲。四川正月初一吃長壽麵。

  剁生彝、傣、白等族食俗。清乾隆《石屏州志·盧鹿爨蠻》載:“凡夷人會飲,切生肉雜野蔬與蒜食之,謂之剁生。”現在,則將豬肉或牛肉剁細,與蔥、姜、蒜、辣椒攪拌而食。是年節食品。以生肉為菜或為古代生食之遺俗,但當與原始人類“茹毛飲血”大不同,已作生加工並拌菜而食,食其鮮嫩而已。

  火鍋漢族、回族等飲食風俗,流行於全國各地。備好肉片、魚片、粉絲、菠菜、白菜、莞荽等,待火鍋內配製好的湯水沸開,即邊煮邊吃。多用於冬季待客或春節時食用。畲族酒宴飲食風俗。在酒席桌正中放一火鍋,每上一道菜,都倒入火鍋中,邊煮邊吃。

  全羊席指“清真全羊席”。元朝建立時,已出現在宮廷裡。清代為宮廷招待穆斯林客人的高階宴席。清·袁枚《隨園食單》中,有“全羊法七十二種”的記載。全羊席是用全條羊各部分入菜,以羊頭、心肝腸肚、羊肉、羊蹄、羊尾、羊骨等為原料,用煎、炒、爆、蒸、熘等方法,製出不同品名和風味的菜餚。上菜順序和席面程式都有規定。現在回民全羊席做工更精細、品種更多了。亦指“蒙古全羊席”。即“烤全羊”—“秀斯”中的“禮品秀斯”。

  抓飯維吾爾、哈薩克、烏孜別克等族飲食風俗。用大米、肉、洋蔥、胡蘿蔔、葡萄乾等燜制而成。眾人圍坐餐盤,用手抓食。是待客的佳品。抓飯的做法因民族和地區不同而不盡相同。烏孜別克式抓飯風味獨特,最為著名,做法異於普通抓飯。如烏孜別克式的“那仁”抓飯,把切碎的熟肉和洋蔥、胡椒粉、酸奶攪和調勻,再澆上肉湯,即成鮮美可口的佳餚。

  送外家肉阿昌族習俗。新娘舅舅是婚宴中的主客。宴席結束,舅舅送一份“外家肉”給新娘,以使新娘不忘外家。“外家肉”是帶著豬尾巴的一條後腿,四斤半重。

  五色糯米飯壯、布依、水族等節日食品。把可食植物搗碎取汁,將有色的汁液與浸泡過的糯米拌合;待糯米著色,蒸熟捏成團塊狀,即成了紅、黃、黑、紫、白等五色糯米飯。五色糯米飯多彩、異香,是節日、祭祀、待客的佳餚。相傳很久以前布依族姑娘竹妹為防止米飯變餿、向老人尋找秘方而興起的。水族的孩子有過節討要五色糯米飯以期吉祥的習俗。

  分雞心苗族習俗。苗家以雞、鴨為待客上品。主人請客人到家中進餐,吃飯時,家長或族中有威望的老人就把最為貴重的雞心或鴨心拈給客人,以示把“心”交給了客人。而客人亦不能獨自享用,須與在座的老人分享,以示無私公道。

  雞八塊布依族飲食風俗。節日、喜慶、待客要備雞八塊。雞殺後砍為八塊:頭、兩肋、兩翅、兩腿、尾。待客時,雞八塊盛在盤子裡,雞頭向著坐在左上席最受尊敬的客人。喝酒時,傳送雞頭以行酒令,雞頭傳到誰面前,誰就要說四言八句,否則,就得喝酒。酒興過後,開始吃雞吃飯。哪個席位吃那塊雞,則有規定。雞頭由左上席尊者吃;左下席者吃左肋;右上席者吃右肋;右下席者吃雞尾;右席者吃右翅右腿,左席者吃左翅左腿。

  圈圈席土族婚喪喜慶宴席。支一木板為桌,以麥草為椅,眾人圍成圓圈。席面以麵食為主,圈圈席有喜喪之別。喜事招待豐盛,程式複雜,可行令喝酒。喪事則從簡,一般只上饃饃茶、炒麵、包子等,不見葷,也不喝酒。

  見面席水族風俗。在水族村寨,一家來客,全寨都要輪流設席招待,客人不為及一一享用,只能略微品嚐,以領主人情意。見面席表現了水族人熱情好客。是較具特色的待客禮儀。近年來,漢族少數農村亦有此俗。

  嚼檳榔黎、壯等族婦女嗜好。漢代已有此俗。嚼食時,用放有少量灰漿的“扶留葉”包裹,放入口中慢慢嚼咽,直至口中生津、口唇變紅。明·王佐《詠檳榔》描繪了南方婦女嚼檳榔的情形:“綠玉嚼來風味別,紅潮登頰日華勻。心含湛露滋寒齒,色轉丹脂已上唇。”檳榔能入藥,嚼檳榔有益健康,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載:“ ( 檳榔 ) 與扶留葉合蚌灰嚼之,可闢瘴癘,去胸中惡氣。”

  吃酸食侗族、苗族飲食風俗。侗族、苗族有吃酸食的習慣,家家醃製,人人愛吃,有“吃不離酸”、“三天不吃酸,走路打亂竄”的俗語。酸魚、酸肉、酸鴨、酸鵝、酸辣椒、酸蒜、酸姜都是美味佳餚。把蒜苗、姜、豆角、辣椒、青菜、蘿蔔、黃瓜等洗淨晾乾,泡置在用淘米水製成的酸水裡。一段時間,便酸脆爽口,可以食用。將豬肉、雞肉、鴨肉、魚等與蒸熟的糯米飯及花椒、薑末等加鹽醃製,用竹筍葉封口,月餘可食。酸菜待客,以酸魚、酸肉為上。藏餐藏族喜慶節日待客宴席。西藏的藏餐以糌粑糕、熟牛羊肉、生食肉醬、雞肉、馬鈴薯等為主。有的以藏區特產菌為佐餐食品,必備青稞酒。甘肅南部藏區之藏餐以奶茶、角麻米飯、灌腸包子、手抓羊肉、大燴菜、乳酪等六道菜食為主。

  餃子 又稱“扁食”、“煮餑餑”。滿漢等族食品。起源甚早。用面作皮,以薄為上,或用擀麵杖擀皮,或用手捏餃皮,或用茶杯扣皮,因地而異。餡有葷素。以皮包餡,或推或捏或擠,花邊餃、蝴蝶餃、月牙餃、木魚餃等外形各異。有煮、蒸、炸、烙等吃法。明代以前,餃子是一種普通麵食。明中期以後,逐漸成為我國北方春節節令食品。明·劉若愚《明官史·火集》載:“五更起……飲椒柏酒,吃水點心,即扁食也。或暗包銀錢一二於內,得之者以卜一歲之吉。”餃子形似元寶,春節吃餃子,則有新年“招財進寶”之意。春節煮餃子時,不宜煮爛。不慎煮爛,以“掙了”“代替”爛了,以示吉祥。有些地方把餃子和粉絲、麵條等一塊煮,曰“金絲穿元寶”、“銀線吊葫蘆”,以祝福新年。

  餛飩 古稱“餶飿”、“ 餶突”。漢族麵食。流行於全國各地。用很薄的麵皮包餡做成,水煮,帶湯麵食。湯有原湯,也有另加佐料或菜蔬等配湯者。餛飩之起源甚早,古謂“餛飩,餅也”(見《廣雅》),可知餛飩是由古之夾餡面派生而來。餛飩的食用最早為冬至節日食品,宋·陳元靚《歲時廣記》:“京師人家,冬至日多食餛飩,故有冬餛飩、年餛飩之說。”至明清時仍保留此俗。後吃餛飩的習俗已十分普及,已無時間、地點的限制,成為普通人家的日常食品。

  刀削麵 漢族麵食。流行於北方。操作過程:將麵粉和成團塊狀,左手舉麵糰,右手拿弧形刀,將面一片一片地削到開水鍋內,煮熟後撈出,加入梢子、調料食用,以山西刀削麵最為著名。手藝高強的面師,可頭頂面團,雙手使刀,雙刀交錯飛動,面片紛紛入鍋,形如柳葉,質硬有勁,別有風味。

  龍鬚麵 漢族麵食,流行於北方廣大地區。是一種又細又長、形似龍鬚的麵條。農曆二月二龍抬頭,有吃龍鬚麵之俗。今已為居民普通食品,常年食用。

  炸醬麵 漢族麵食。流行於北京等地,由菜碼、炸醬拌麵條而成。將黃瓜、香椿、豆芽、青豆、黃豆切好或煮好,做成菜碼備用。然後做炸醬,將肉丁及蔥姜等放在油裡炒,再加入黃豆製作的黃醬或甜麵醬炸炒,即成炸醬。麵條煮熟後,撈出,燒上炸醬,拌以菜碼,即成炸醬麵。也有面條撈出後用涼水浸洗再加炸醬、菜碼的,稱“過水麵”。

  涼麵 漢族麵食。將麵條煮熟,用涼水沖洗控幹,拌以醬油、醋、薑末、辣椒麵等調料。清爽可口,多在夏季食用。朝鮮族飲食。用蕎麥麵、小麥面、澱粉等攙和製成麵條,開水煮熟後撈出,用涼水沖洗,控幹備用。用精牛肉或雞肉熬湯,待湯冷卻後除油。用湯澆麵條,佐以香油、辣椒、胡椒、味精等調料,即成香辣酸甜的涼麵。若再加上牛肉片或泡菜、蘋果片等則更為可口。

  米粉 漢、壯、回等族食品。從其加工方法和形狀而言,有“腸粉”、“切粉”、“濾粉”、“榨粉”。以粘米磨製的米漿為原料。把米漿用金屬盤子蒸成薄餅,捲成筒,稱“腸粉”;將薄餅切成條,稱“切粉”;將米漿經篩子的篩眼濾進開水鍋成線條狀,稱“濾粉”;把米漿除水變成較為幹稠的粉團,經有孔的榨床壓榨、落進開水鍋而成線條狀稱為“榨粉”。食用時,按不同的烹製方法,又有“涼拌粉”、“冒熱粉”、“湯粉”、“炒粉”、“煮粉”之分。雲南地區將成線條狀的“濾粉”或“榨粉”稱作“米線”;將肉片等配料煮熟另放一盛器,吃時與“米線”自由搭配,稱為“過橋米線”。昆明的“過橋米線”最為著名。廣西壯族等農村,未婚青年男女由媒人介紹成功後,有男方請女方吃米粉的習俗。

  窩窩頭 北方漢族麵食。玉米粉攙入黃豆粉加水攪和成稠糊,用手捏成中空的圓錐形,蒸熟而食。也有用玉米麵或高梁面、地瓜捏製的。

  煎餅 漢族麵食。以山東為盛,起源甚早。將五穀雜糧磨成麵糊,倒入鏊子,用煎餅筢子攤平烙制而成。煎餅種類較多。從原料上看,有米麵煎餅、豆麵煎餅、玉米麵煎餅、高梁面煎餅、地瓜面煎餅等等;按口味不同,有鹹煎餅、酸煎餅、甜煎餅、五香煎餅等等。煎餅不易變質,易儲存。卷以小菜而食,則風味別緻。山東濟南的“糖酥煎餅”,餅薄如紙,香酥幹甜,曾為宮廷供品,現為居民普遍喜用的食品。

  粉條 又稱“粉絲”、“線粉”、“粉幹”、“素粉”,為一種澱粉製品。將豆類、薯類或米類食料泡洗磨為糊狀,倒入密佈細孔的容器之中加壓使成絲狀,入沸水中蒸煮,撈出後曬乾即成。食用方便,宜於貯藏,是家常食品。山東黃縣的“龍口粉絲”和“北京粉絲”,多用綠豆澱粉為原料,其產品條子細長,粗細均勻,潔白光亮,韌性特強,入鍋久煮不爛,為粉條類製品中的上品。

  饊子 漢族油炸麵食。古稱“寒具”,是寒食節食品。歷代又有“粔籹”、“細環餅”、“捻頭”等名稱。用水和麵,搓成細條,扭結為環釧形狀,油炸而成。酥脆香甜,口感好。現為日常點心。安微地區,每逢節日,則以此祭祖並互相饋贈。回族、東鄉族也做饊子,配料、方法和漢族不盡相同。

  涼粉 漢族食品。流行於全國各地。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稱北宋時汴梁已有“細索涼粉”。製作方法:將綠豆粉泡好攪成糊狀,水燒至將開,加入白礬並倒入已備好的綠豆糊,放涼即成。白色透明、呈水晶狀。調以醬油、醋、芥茉而食,清涼爽滑,為夏季風味食品。

  八珍 我國傳統菜餚中八種珍貴食品。起源於周代。《周禮·天官·膳夫》:“凡王之饋,食用六穀,飲用六清,羞用百二十品,珍用八物。”據漢代鄭玄考證,周代“八珍”為淳熬、淳母、炮豚、炮 、搗珍、漬、熬、肝 。到了元代,又出現了蒙古族的“迤北八珍”。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雲:“所謂八珍,則醍醐、麆沆、野駝蹄、鹿唇、駝脬麋、天鵝炙、紫玉漿、玄玉漿也。”清代又有了“禽八珍”、“海八珍”、“山八珍”、“草八珍”。現在又有了“上八珍”、“中八珍”、“小八珍”、之謂。“八珍”已泛指珍貴的菜餚或原料了。

  京八件 京式風味糕點。為清宮廷御膳房始創,流傳至民間。以棗泥、青梅、葡萄乾、玫瑰、豆沙、白糖、香蕉、椒鹽等八種原料為餡,用油、水和麵做皮,以皮包餡,烘烤而成。一般做成扁圓、如意、桃、杏、腰子、棗花、荷葉、卵圓等八種形狀。

  黃桂柿子餅 西安風味食品。起源甚早。相傳臨潼百姓曾用它慰勞過唐末黃巢農民起義軍。其主料是臨潼出產的火晶柿子和黃桂。精選柿子,去皮摘蒂後,不加水與麵粉反覆攪和搓柔,使成軟麵糰;用少許麵粉中加黃桂、桃仁、青紅絲、白糖、豬板油、玫瑰調配成餡;將備好的軟麵糰做成小劑子,包上餡料,在鏊子中烘烤而成。也有的將柿子、麵粉及各種餡料一塊調和,油炸而成。色黃味香,入口柔軟。

  八寶飯 漢族食品,流行於全國各地,江南尤盛。糯米蒸熟,拌以糖、豬油、桂花,倒入裝有紅棗、薏米、蓮子、桂圓肉等果料的器具內,蒸熟後再澆上糖滷汁即成。味道甜美,是節日和待客佳品。

  煲仔飯 廣州風味包含。用小鍋煮的飯(煲:煮,仔:小)。已有百年曆史。在大爐灶上開數十個爐孔,把裝有少許米的沙鍋置於上面,閉蓋煮燜,將熟時,放入新鮮肉、魚片,再用文火煮製片刻,米香肉熟時,均勻撒上一層清油即可。

  餑餑 滿族食品。是用粟、黃米等為主料做成的粘性麵食。餑餑的種類隨季節而異。春季做豆麵餑餑,用黃米麵蒸制粘餑餑,蘸以熟黃豆磨成的豆麵而成;夏季做蘇葉餑餑,用蘇葉包裹蒸制而成;秋冬做粘糕餑餑,用豆沙蒸制,或蘸糖而食,或油炸而食。餑餑是滿族日常食品。

  薩其瑪 滿語音譯,即“金絲糕”,滿族食品。是糖稀、芝麻、青紅絲等佐料攙入麵粉油炸而成的糕點。香甜酥脆,是節日、待客的佳品。

  油香 回族、東鄉等族食品。用水和麵,加以佐料,做成餅狀,油炸而成。油香做法不同,隨地區、原料而異。西北有發酵面油香;南方有糯米油香、地瓜油香。又有普通油香、糖油香、肉油香之別。回族炸油香有講究,由洗過大淨、保持“清真”的經驗豐富的成年人掌鍋,嚴禁非穆斯林觀看。食用時用手掰著吃,不允許用嘴咬著吃,是紅白喜事必備食品,並用以饋贈。

  焜鍋饃饃 撒拉族、回族食品。將發麵加清油、香豆等調料,放在圓形焜鍋內,將焜鍋埋入草木火堆中,慢慢烤制即成。內軟外脆,酥香可口。既是餐桌上的主食,也是饋贈的禮品。亦常作出遠門的乾糧。

  饢 維吾爾、哈薩克等族主食。是用發麵在饢炕上高溫烤制而成的麵餅。有素饢、肉饢、油饢之分。素饢以芝麻、雞蛋、牛奶、酥油、鹽、糖為佐料;肉饢則要加入切碎的羊肉;油饢要用羊油或清油揉麵。饢形狀各異,大小不一,有大饢、小圓饢、薄饢。維吾爾族人吃饢,不能拿整饢咬食,要用手掰開食用。

  烤飯 塔塔爾族食品。一種是將洗泡後晾乾的大米加上奶油、杏幹、葡萄乾等,用金屬器具在火爐上烘烤而成,稱為“古拜底埃”。另一種則以南瓜為主,加入大米、肉丁及調味品烤制而成,稱“伊特白裡西”。風味獨特,是待客的佳品。

  糌粑 藏族主食。用青稞或豌豆洗淨炒熟後磨成麵粉,食用時,將麵粉與酥油茶、奶渣、糖等入於碗內混合攪拌。左手持碗,右手搓捏成不沾手的糌粑團即可食用。也可與肉、野菜、蘿蔔等煮成糌粑粥食用。

  竹筒香飯 黎族飲食。是用竹筒烤制的米飯。將適當的米、水放進嫩竹竹筒裡,在火堆上慢烤。水沸後,用木塞或樹葉封閉筒口,繼續慢烤,並隨時翻動。熟後用刀破開竹筒即可食用。清香爽口。製作簡單,尤適於野炊。帶上米、水,上山取竹為筒,就地生火,便可製作竹筒香飯。

  烏米飯 安徽沿江一帶清明節飲食風俗。用烏飯樹葉汁浸泡糯米,蒸熟;再以豬肉丁、鴨肉丁、炸豆腐丁等為餡做成團狀,再蒸熟即成。江南夏至節風俗。是用烏飯樹葉汁浸泡糯米煮制而成。相傳軍事家孫臏被龐涓所害,獄卒用顏色烏黑的糯米飯糰矇騙龐涓,使孫臏食用得救。於是,人們便用吃烏米飯來紀念孫臏。畲族風俗。相傳唐時畲族英雄雷萬興反抗官府被困,便採集烏稔樹的果子充飢,最後於三月初三衝出重圍,取得勝利。於是,每年三月初三畲族人便採集烏稔樹葉,製作烏米飯食用。

  石片烤餅 怒族食品。怒族居住地貢山出產一種石片,用這種石片能烤出保持原味且酥脆香甜的餅子。石片放在火塘的鐵三腳架上,把麥面或蕎麵調成糊狀,均勻倒滿石片;烤熟即成。也是待客的佳品。

  千層餅 納西族食品。是一種能分出很多層次的烤餅。用泉水在大理石板上和麵,石板下放弱炭火加溫,搓揉,使面平滑分層,薄如白紙。待發酵充分,將麵糰平鋪,放上火腿和肉丁。再逐層加上花椒、蔥花、豬油、草果等配料,製成圓餅狀。用爐火烤制,表面發黃即可。香脆不膩,儲存長久,是節日、待客的佳品,以麗江千層餅最為著名,稱“麗江粑粑”。

  金華火腿  浙江金華風味食品。相傳起源於北宋,北宋名將宗澤戰勝而還,鄉親爭送豬腿讓其帶回開封慰勞將士,因路途遙遠,便撒鹽醃製以便攜帶。醃製而成的豬腿色紅似火,稱為火腿。清時被列為貢品。金華出產的“兩頭烏”豬,後腿肥大、肉嫩,經過上鹽、整形、翻腿、洗曬、風乾等程式,數月乃成。香味濃烈。便於貯存和攜帶,已暢銷國內外。

  臘肉  肉製品,流行全國各地。起源甚早,《易經》中已有記載。將新鮮肉用鹽醃製或醬油浸泡而後曬乾、風乾或燻幹即可。多在臘月醃製。因民族、地區等不同,醃製臘肉的方法亦各不相同。臘肉易於儲存,風味獨特。

  東坡肉  汊族佳餚,流行於江浙。相傳為北宋詩人蘇東坡所創制。製作方法:將五花肉切成大塊,用蔥姜墊鍋底,加上酒、糖、醬油,用水在文火上慢燜即可。蘇東坡《食豬肉》詩云:“……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他自美。”東坡肉色、香、味俱佳,深受人們喜愛。

  回鍋肉  漢族風味菜食。把豬腿肉煮過後切成片狀,用油稍炒至出油,分別加入甜麵醬、豆瓣醬、醬油及青蒜苗再炒即成。色鮮味濃。以四川回鍋肉最為著名。

  葫蘆頭  西安風味食品。一種豬雜糕,因肚腸相接的地方像葫蘆而得名。由唐代“豬雜糕”發展而來。相傳當時有個賣“豬雜糕”的小店,因製作不當、腥臊味濃而生意不好,後經“藥王”孫思遜指點,改變了捋腸刮肚的方法,並在原料中加上了上元桂、漢陰椒等香料,果然風味大變,香氣襲人,生意興隆。製作方法:把煮熟的豬肚腸切成“刀坡形”,與水海參、水魷魚、雞肉一同放在掰碎的饃上,用原汁湯澆燙數次,入味後再加豬油、味精、適量的湯汁而食。

  九轉大腸  山東風味菜餚。將豬大腸經水焯後油炸,再灌入十多種作料,用微火爆制而成。酸、甜、香、辣、鹹五味俱全。是魯菜系中的名菜之一。

  烤乳豬 漢族食俗,廣東地方風味菜餚。由重約十斤的乳豬加入多種配料烤制而成。色澤紅亮,皮鬆肉滑。拼成豬形上席,外形美觀。傈僳族食俗。宰殺剛出生兩個月的乳豬,將豬肉、豬肝、豬腰等分給客人,自己蘸鹽在火塘上烤食。是美味佳餚,專為貴賓所設。

  涮羊肉  漢、滿、回等族風味菜食。起源甚早。自1400年前出現“銅爨(銅火鍋)”,便有了用火鍋涮肉而吃的方法。據南宋林洪《山家清供》記載,南宋時已有吃涮羊肉的風俗了。將嫩羊肉切成薄片,在火鍋沸開的清湯內涮片刻,蘸調料而食。調料一般由芝麻醬、辣椒油、醬油、豆腐汁、滷蝦油等配製而成。肉嫩味美,是冬季佳餚。以北京涮羊肉最為著名。

  燈影牛肉 四川風味食品。已有100多年曆史。把牛後腿腱子肉切片後,經醃、晾、烘、蒸、炸、炒等工序製作而成。麻辣香甜,深受人們喜愛。因肉片薄而寬、可以透過燈影、有民間皮影戲之效果而得名。

  龍虎鬥  亦稱“燴蛇羹”。廣州風味菜食。《南越志》稱兩千多年前南方已用蛇入餐。用眼鏡蛇、金環蛇、眼鏡王蛇,配以老貓、小母雞,經汆、爆、炒、燉、煨等數種工序,精心燴制而成。肉嫩香滑,鮮美可口。“龍虎鬥”因以蛇(龍)、貓(虎)、雞(鳳)為主料故又稱“龍虎鳳大會”。

  佛跳牆  福建風味菜餚。將海參、廣肚、乾貝、魚翅、鮑魚、火腿、豬蹄筋、香菇、雞等十餘種名貴原料一併放入酒罈裡,再加入骨湯、紹酒、香料,用荷葉封口後微火煨制而成。相傳此菜原名“全福壽”,清代福州一菜館的“全福壽”味道濃郁,香氣誘人,隔壁寺院的高僧竟不顧佛門戒律,跳牆以入而食。從此,“全福壽”改名為“佛跳牆”。

  炆狗  廣東佳餚。用老薑、料酒、陳皮、老抽、片糖等調料把狗肉用瓦鍋文火煮熟。食時以檸檬葉、紫蘇葉或生菜為佐料。冬季吃炆狗,能滋熱健體。

  手把肉  蒙古、維吾爾、哈薩克等族食物。製法:選用膘肥肉嫩的小口齒羯羊,宰殺時,用刀在腹部割一小口,把手伸入口子掐斷大動脈;除去內臟和頭蹄;洗淨後,切成幾大塊,用清水煮,不放調料,到表面熟、肉裡有血絲即可。用手拿著吃或用蒙古刀邊割邊吃。手把肉操作簡便,鮮敕肥美,頗受牧民喜愛,也是待客的佳品。以手把羊肉為最常見,還有手把牛肉、手把狍肉等。

  烤全羊  蒙古族肉食品。是蒙古族宴席中的佳餚。《達斡爾蒙古考》說:“餐品之尊,未有過於烏查者。”“烏查”就是烤全羊。製法:將羊宰殺清洗,把鹽、姜、孜然、胡椒粉等用雞蛋黃、麵粉調製成糊狀,遍抹全羊內外,放入烤爐內微火烤制,至色澤金黃、熟透取出。待客上席時,放在大木盤中,端給客人過目,以示獻禮;然後端回廚房,用刀切割後再端上宴席,即可食用。也是蒙古族節日盛會、祭祀典禮的必備用品。

  烤羊肉串  維吾爾等族風味小吃。源於新疆,現已流行全國。是穿成串的烤熟的羊肉。將羊肉切成小薄片,用鐵釺或竹釺穿成串,放在長方形烤槽的炭火上燻烤。邊烤邊撒細鹽、孜然、辣椒麵等調料,幾分鐘即成。烤羊肉串鮮香熱辣,別具風味,深受人們喜愛。

  砣砣肉  羌族食品。切成拳頭大小的臘肉,與豆菜同煮,吃時一人一砣。土家族食品。即連刀肉。是花園席(嫁女席)上的必備品,象徵新娘、新郎心連心,永不分離。彝族年節食物。大塊肉煮到快熟時,切為小塊,再加鹽、花椒、海椒即成。

  豬膘肉  又稱“琵琶肉”。普米、納西等族食物。將宰殺後的生豬去內臟、剔除骨頭,用鹽巴和花椒撒在腹腔內,將豬縫合,風醃成完整的臘獵,外形頗似琵琶,故又稱“琵琶肉”。清《滇南聞見錄》有“麗江有琵琶豬,其色甚奇,煮而食之,頗似杭州之加香肉”的記載。豬膘肉色、香、味俱佳,是待客、饋贈的佳品。

  燒雞  漢族風味菜餚。將塗過飴糖的雞油炸,然後用香料製成的滷水煮制而成。香味濃郁,味美可口。以安微符離集燒雞、河南道口燒雞最為著名。

  扒雞  漢族風味菜餚。雞經數種藥料和調料拌和後油炸、蒸煮而成。骨酥肉爛、味道鮮美,色、香、味俱全。以山東德州五香脫骨扒雞最為著名。

  叫化雞  江浙一帶風味菜餚。已有400多年曆史。“叫化”即“乞丐”。相傳一叫化弄到一隻雞,但無任何炊具,只得用溼泥裹雞,在火上烘烤。泥幹雞熟後,雞毛隨泥脫淨,鮮嫩味美。後人隨仿此做法,名之“叫化雞”。現在做工更為精美:選用當年母雞,宰殺清除內臟,將火腿、香菇、肉丁及醬油、白糖、姜等調料裝於雞腹內,外面裹以鮮荷葉,最後塗上溼泥,置炭火上烤制,待黃泥裂開、雞油溢位即成。

  北京烤鴨 以北京培育的肉嫩肥大的填鴨為原料烤制而成。烤鴨歷史悠久,南北朝《食珍錄》已有“炙鴨”的記載,到宋代,烤鴨已普遍流行。明代北京烤鴨已成名菜,也為宮廷所青睞。北京烤鴨需經過打氣、清洗、燙皮、打糖、晾皮等多種烤前準備工序,所制烤鴨皮酥肉嫩,肥而不膩。是招待貴客和饋贈的佳品。現已馳名世界。

  鹽水鴨  南京風味食品。以南京板鴨為原料製作而成。南京板鴨明清時已有盛名。將板鴨放在清水中浸泡,使鹹味變淡,鴨肉回軟。然後放入開水鍋中,加入作料燜制而成。肉嫩酥香,是美味佳餚。

  全鴨席  北京風味菜餚。以烤鴨為主,另配以鴨舌、腸、肝、心、掌等做成的各色風味的冷、熱菜。整個席面造型完美,高雅氣派。

  燒魚  侗族風俗。秋收農忙季節,到野外收割。從水田裡捉撈家養活魚,除去鱗、內臟,洗淨後用樹枝穿魚嘴,在篝火上翻動燻烤,待魚變黃,即可食用。用手撕魚,蘸以從家中帶來的鹽、辣椒,鮮嫩可口,別有風味。

  查干伊德  蒙語音譯。蒙古族飲品。又稱“白食”,即奶製品。牛奶、馬奶、羊奶、駝奶、奶皮子奶油、乳酪、奶幹、甜奶、酸奶、奶豆腐、奶茶、馬奶酒等都稱查干伊德。是招待貴客的必備品,也用以饋贈,表示祝福。

  奶皮子  蒙古等族食品。將鮮牛奶加熱煮沸,用勺子揚奶,使鍋中出現泡沫,待泡沫結成厚皮時,用筷子挑起,晾乾即成。奶皮子酥脆香甜,是奶食裡的珍品。一般作供品,也用以待客和年節時互相饋贈。

  皮蛋  又稱“松花蛋”、“變蛋”。禽蛋製品。明·戴羲《養余月令》有關於皮蛋的記載。清·蒲松齡《日用雜記》稱“高郵皮蛋”很有盛名。製法:用水混合石灰、食鹽、黏土等包在蛋殼上使凝固變味而成。食時視口味蘸以醋、醬油、辣椒油等,風味別緻。因皮蛋蛋青上有松針似的花紋,故俗稱“松花蛋”。

  豆腐  漢族食品。流行於全國各地。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豆腐》認為制豆腐始於漢淮南王劉安。製作過程:將大豆浸泡、磨碎、過濾;煮成豆漿,點上鹽滷或石膏,使豆漿成半凝結狀;然後入框加壓去水,即成豆腐。以之為原料,炸、燴、燒、燉等,可做出多種菜食。

  豆腐腦 漢族食品。流行於北方。是凝結的豆漿未加壓去水之前的嫩豆腐。食用時,或加糖,或拌以醬油、醋、蔥花等佐料。潔白柔嫩,營養豐富。

  麻婆豆腐  四川風味菜餚。用牛肉末、豆豉、青蒜苗調入嫩豆腐,加入辣椒、花椒等調料,配以肉湯用小火煮制而成。麻辣爽口,鮮嫩香酥。相傳清末成都一豆腐店店主陳氏臉上有麻子,人稱麻婆,始作此菜,因而得名。

  豆腐圓  毛南族菜食。將豬肉、蝦米、花生等剁碎作餡,外面包以搗碎的水豆腐,用油煎炸即可。焦脆香嫩,是毛南族特有的佳品。有結婚時男方給女方送豆腐圓的習俗。

  薩  傣語音譯,即醬。傣族風味食品。有蟻卵醬、蛐蛐醬、蟬醬。昆蟲入食起源甚早。唐·劉恂《嶺表錄異》載:“蟻卵醬,交廣溪洞間酋長,收蟻卵令淨,滷以為醬,或雲以味酷似肉醬。”蟻卵醬由螞蟻卵炒熟製成;蛐蛐醬由蛐蛐與“勐乃林(豆類)”、“牛薩賁”混合調製而成;蟬醬由生、熟蟬各半,伴以作料,加少許西紅柿攪拌而成。

中國人飲食習俗(一)

  中國人飲食習俗

  隔年陳

  歲時飲食風俗。流行於漢、滿、回等族。年前就備好春節期間所需的一切食物,春節後數日不吃生糧、生肉做的飯菜,以示家給人足、年年有餘。

  宿歲飯

  亦稱“過年飯”、“年飯”。漢族除夕食俗。起源較早。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載:“留宿歲飯,至新年十二日,則棄之街衢,以為去故納新也。”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也有“年飯”的介紹。後此俗漸衰。

  分歲酒

  亦稱“分歲飯”、“守歲飯”。漢族春節飲食風俗,流行於全國各地。大年三十夜,全家團聚,共進晚餐,歡聲笑語,通宵達旦,或夜半而止。

  吃年糕

  漢族春節飲食習俗。年糕多由糯米粉蒸制而成。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已有了用糯米粉制糕的記載。明代大為興盛,明·劉侗、於奕正《帝京景物略》載:正月元旦,北京人“啖黍糕,曰年糕”。現在年糕品種繁多,有白糕、桂花糕、豬油年糕、水磨年糕等。可蒸、炒、炸、煮。年糕諧音“年年高”,春節吃年糕表達了人們對“一年更比一年同”的美好生活的嚮往和祝福。

  蜜供

  北京年節食品。舊時常用作供品。《天咫偶聞》載:“密供,則專以祀神,以油麵作莢,砌作浮圖式,中空玲瓏,高二三尺,五具為一堂,元日神前必用之。”製作方法:用糖和麵,擀成薄片,摺疊成塊狀,切成長條,炸熟,在飴糖裡蘸一下即成。

  膠牙餳

  漢族歲時食品。流行於全國各地。“餳”即古“糖”字。是用麥芽或谷芽混同其他米類原料熬製而成的粘性軟糖。起源甚早。南朝梁·宋懍《荊楚歲時記》有元旦“進屠蘇酒、膠牙餳”的記載。到了宋代,作為除夕祭祀祖先的禮品。南宋·周密《武林舊事》載,除夕夜,“祀先之禮,則或昏或曉,各有不同,如飲屠蘇、百事吉、膠牙餳、燒術、賣懵等事,率多東都之遺風焉”。今稱“飴糖”,俗稱“麥芽糖”,則作為春節供品,深受老人和孩子的喜愛,故已逐漸推廣為日常食品。

  歡喜團

  漢族年節食品。流行於江淮一帶。先將糯米蒸熟,涼後弄散,再炒使之膨鬆,蘸以飴糖,使之成團。取歡歡喜喜,團團圓圓之意。春節食用,亦用以饋贈。

  元宵

  亦稱“湯圓”、“圓子”或“糰子”。漢族農曆正月十五上元節飲食風俗。因其外形是圓的,有的“團團圓圓”之意。吃元宵之俗起源於唐宋。宋·呂原明《歲時雜記》載:北宋人在元宵節“煮糯為丸,糖為 ,謂之圓子鹽豉。”元·伊士珍《 環記》引《三餘貼》載:“嫦娥奔月之後,羿晝夜思惟成疾。正月十四夜忽有童子詣宮求見,曰:‘臣,夫人之使也。夫人知君懷思,無從得降,明日乃月圓之候,君宜用米粉作丸,團團如月,置室西北方,叫夫人之名,三夕可降耳。'如期果降,復為夫婦如初。”這也許是正月十五吃元宵的因由。明代,正月十五吃元宵已較為常見了。《明宮史》載:“其製法用糯米細面,內用核桃仁、白糖、玫瑰為餡,灑水滾成,如核桃大,即江南所稱湯圓也”,從明清發展到今,元宵大為豐富。皮多為糯米粉,餡有桂花白糖、豆沙、棗泥等甜餡,有可葷可素的鹹餡,也有無餡元宵。多煮吃或炸吃。

  五穀飯

  朝鮮族食俗。相傳新羅國時,烏鴉曾助一國王除奸,後正月十五便為“烏忌之日”,用江米、小米、高梁米、小豆、黃米做成五穀飯,祭祀烏鴉,任其選吃。後傳至民間,每年正月十五便吃五穀飯,並將這五種糧食放在牛槽中,牛先吃的糧食則認為是當年豐收之物。

  風莫飯

  壯族食俗。據說起源於宋代。“風莫”是一種特大的粽粑。臘月底,姑娘便篩選糯米,浸泡一夜,撈出滴乾。與食鹽、五香、生薑末、胡椒等調料攪拌調勻,外面包以冬精葉,便成了竹筒狀或方形的“風莫”。大年晚上,姑娘們便把煮熟的“風莫”從鐵鍋裡撈出來,以備正月食用。正月十五,出嫁姑娘都要回孃家吃風莫飯,父母開啟風莫,分給全家人。兒女須將風莫吃完,以示孝敬父母,祈求父母高壽。

  長年菜

  臺灣高山族青春飲食風俗。長年菜即芥菜,因其莖、葉較長得名。吃長年菜以祈長壽,將長長的粉絲加到長年菜裡,則有長生不老之意。

  春餅

  漢族立春飲食風俗。春餅是麵粉烙制的薄餅,一般要卷菜而食。最早,春餅與菜放在一個盤子裡,成為“春盤”。宋《歲時廣記》引唐《四時寶鏡》載:“立春日食蘿菔、春餅、生菜,號春盤。”從宋到明清,吃春餅之風日盛,且有了皇帝在立春向百官賞賜春盤春餅的記載。明《燕都遊覽志》載:“凡立春日, ( 皇帝 ) 於午門賜百官春餅。”到清代,伴春餅而食的菜餡更為豐富。清《北平風俗類徵·歲時》:“遇立春……富家食春餅。備醬燻及爐燒鹽醃各肉,並各色炒菜,如菠菜、韭菜、豆芽菜、乾粉、雞蛋等,而以麵粉烙薄餅卷而食之,故又名薄餅。”現在,人們備上小菜或各式炒菜,吃春餅時隨意夾入餅內。立春吃春餅有喜迎春季、祈盼豐收之意。

  古突

  藏族風俗。“古”即九,這裡指二十九,“突”即突巴,是一種面粥。藏族臘月二十九吃古突以示除舊迎新。突巴團裡分別包有石子、辣椒、羊毛、木炭、硬幣,代表“心腸硬”、“刀子嘴”、“心腸軟”、“黑心腸”、“發大財”。吃到這些東西的人要即時吐出,引得眾人大笑,增添除夕歡樂氣氛。

  彩蛋

  傣族兒童農曆二月初十彩蛋節習俗。到這一天,孩子們將染成黃、紅、綠、紫等五顏六色的熟雞蛋,用小兜帶到野外,遊玩之後聚餐,吃各自帶來的彩蛋。他們只吃蛋白,蛋黃留下帶回家敬給父母兄長,以示對長者的尊敬。

  光餅

  浙江寒食節食品。一種烤制的圓形燒餅。中有小孔,可以穿繩。相傳戚繼光在浙江打擊倭寇時創造此餅,便於攜帶充飢,以利行軍作戰。從此,寒食節家家做光餅,人人吃光餅,以紀念這位民族英雄。

  子福

  山西、陝西等省漢族食品。麵粉包上棗、豆、核桃等,外層放一雞蛋,周圍盤上面蛇,用蒸籠蒸熟即可。原用於清明節上墳祭祖,祈求子孫有福。祭墳時用一個大子福,祭完後全家分吃。孃家每年都要給出嫁的女兒送一個子福。女兒初嫁的第一個清明節,孃家要特製一對子福送給女兒女婿,女兒便抱著子福到婆家祭祖、認祖宗。現已成節日食品。

  毫諾索

  傣語音譯。傣族潑水節食品。用糯米粉拌和糖、石梓花,再加入花生、芝麻,用芭蕉葉包成小包,蒸熟即可。是傣族年節家家必備食物。

  姐妹飯

  苗族習俗。相傳始於母系氏族社會。農曆三月十五前後,青年女子便上山採集可食野生植物,取汁把糯米染成各種顏色,蒸熟後用手抓食。伴以醃魚、酸湯,香甜可口,風味獨特。吃姐妹飯風俗沿襲下來,便有了姐妹節。到了三月十五姐妹節這天,各家都吃姐味飯,青年男女聚一起,載歌載舞,姑娘則以姐妹飯款待親朋和戀人。

  立夏蛋

  漢族風俗。每逢立夏,人們都要吃煮雞蛋或鹹鴨蛋,認為立夏吃雞蛋能強健身體。

  粽子

  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飲食風俗。端午節吃粽子的起源有許多不同的說法,較為通行的說法是為紀念五月五日投汩羅江而死戰國詩人屈原。這個說法在南朝梁·吳均《齊諧記·五花絲粽》和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谷部四》中都有反映。其實,吃粽子懷念屈原是較晚的說法,在此之前,漢代就有關於粽子的記載。當時的粽子為牛角狀,稱“角黍”。《風俗通》說在端午節的前一天,人們就用菰蘆葉包粘米,用醇濃灰汁煮熟,備端午節食用。晉·周處《風土記》也說:“古人以菰葉裹黍米煮成,尖角,如棕櫚葉心之形。”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有“夏至節,日食粽”的記載,認為吃粽子原先不是在端午節,而是在夏至,並無特殊的紀念意義。唐宋以後,吃粽子風日盛,品種花樣增多。宋·陳元靚《歲時廣記》引《歲時雜記》載:“端午粽子,名品甚多,形制不一,有角粽、錐粽、茭粽、筒粽、秤錘粽,又有九子粽。”現代粽子的形制更為豐富。其主要原料是糯米;內餡五彩繽紛,一般多為豆沙、棗泥、花生、肉類等;粽葉以蘆葦葉、荷葉、竹葉為常見。用粽葉包裹夾餡糯米,煮熟即可食用。粽子既是美味食品,夏季還能清熱驅火,起保健作用,故吃粽子的風俗長盛不衰。

  面扇子

  漢族端午節食品,流行於甘肅、寧夏一帶。把發麵做成扇子狀,有數層,每層間撒有熟胡麻粉,表面捏有各式花紋,蒸制而成,並塗上五彩。亦作為饋贈的禮品。

  夏至面

  漢族風俗,流行於全國大部地區。指夏至節 ( 二十四節氣之一 ) 吃涼麵 ( 條 ) 的習俗。清·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是日,家傢俱食冷淘面,即俗說過水麵是也……諺雲:‘冬至餛飩夏至面'。”

  吃蟲節

  仫佬族風俗。農曆六月初二為仫佬族吃蟲節,家家戶戶都要吃油炸蝗蟲、醃酸螞蚱、甜炒蝶蛹等菜餚。出嫁的姑娘也要回孃家,且要一路走一路拾蟲子。吃蟲子有驅除害蟲、祈求豐收之意。

  乞巧飯

  亦稱“巧巧飯”、“公飯”。山東漢族少女節日風俗。時間因地而異,或在七月七,或在清明節,或在正月十六。未嫁少女或自帶或在村內各家要點米麵,帶上炊具,成群結隊到野外野炊。山東《濰縣誌稿》的記載略見一斑:農曆七月七,少女“各出米麥等,共作飯,於是日黎明食之,七人一組,謂之‘乞巧飯'”。

  月餅

  漢族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飲食習俗。據說起源於唐代。《洛中見聞》曾記載:中秋節新科進士曲江宴時,唐僖宗令人送月餅賞賜進士。宋代大詩人蘇東坡有詩句“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讚美月餅,從中可知宋時的月餅已內有酥油和糖作餡了。到了元代,相傳人們曾利用饋贈月餅的機會,在月餅中夾帶字條,約定八月十五夜,同時行動,殺死趕走蒙古“韃子”。到了明代,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更加普遍。明·沈榜《宛署雜記》載:“士庶傢俱以是月造麵餅相遺,大小不等,呼為月餅。”《酌中志》說:“八月,宮中賞秋海棠、玉簪花。自初一日起,即有賣月餅者,……至十五日,家家供奉月餅、瓜果。……如有剩月餅,乃整收於乾燥風涼之處,至歲暮分用之,曰團圓餅也。”經過元明兩代,中秋節吃月餅、饋贈月餅風俗日盛,且月餅有了“團圓”的象徵義。經清代到現代,月餅在質量、品種上都有新發展。原料、調製方法、形狀等的不同,使月餅更為豐富多彩,形成了京式、蘇式、廣式等各具特色的品種。現在,月餅不僅是別具風味的節日食品,而且成為四季常備的精美糕點,頗受人們歡迎。

屬豬的人(二)

  :過地正直,非常討厭拐彎抹角,所以在社會上容易與別人引起糾紛,也會被大家敬而遠之。 出生年月日 1911年01月30日-1912年02月17日1923年02月16日-1924年亥豬09-21福氣圓滿 -風水豬相信不論你是否瞭解命理風水,都一定知道十二生肖。你也許不知道十二地支,不過你絕對記得那十二種動物。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從古代到今天,十二生肖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每人出生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動物,從一生運勢、財運、事業等,或多或少都有關聯影響,所以在風水理論中依照各自的屬亥豬09-20十二生肖逐月運勢- 生肖豬生於正月新春之時,長生在望,聰敏至賢,威尊望重,利路亨通,有自然之幸福,名利雙收,能成大事業。生於二月驚蟄之時,能成大功,人傑地靈,再興再望,家聲克振,定家門第,秉性聰慧,有天賦之美德,精力充沛,吉慶終世也。生於三月清明之時,身體最健康,性格剛強,以致與人不和。志氣高尚,欲造福桑梓,受人敬仰。 生亥豬09-16十二生肖運程 -生肖豬的運程屬豬人逢鼠年其年運走劫財,經營謀利,財來艱難,工作可做,但太陽星高照,遇難有救星,桃花之事,樂後晦氣頓來,要多加小心才是。屬豬人逢牛年其年執行正財,時來運轉,財庫頓盈,生意興隆,財源茂盛,奪利爭財,機緣不斷,歲中有小阻,雖有小耗財,但無大礙。應多行善好施,忌為富不仁,只有天時、地利、人和才能永久昌亥豬09-16十二生肖檔案- 生肖豬豬年生人,其性耿直無彎曲,能向直中取,不可曲中求,心如潔白,無雅量,外觀穩重,內心剛毅,好財,好批評他人是非,無忍耐性,依靠性強,不善交際。忠告:過地正直,非常討厭拐彎抹角,所以在社會上容易與別人引起糾紛,也會被大家敬而遠之。五行:亥屬水 五常:水屬智 吉祥方位:西南、東北方 吉祥顏色:黃、灰、啡、亥豬09-16金豬寶寶星座運程?白羊座這昨夜的寶寶不太會有叛逆的想法作為,會是個乖寶寶,也是老眼中的模範生。一生不太有波折,生活顯得平順安逸,天生就比一般人好運,有知足常樂的樂觀態度。不過耳根子也比較軟,容易受到煽動。金牛座只要是他認為正確的事情,便會義務反顧地湧往直前,就算家人不支援也不管,是個難管的孩子。而且做事容易急躁衝亥豬09-15姓名與生肖豬的關係!亥是十二生肖的最後一位,方位是北北西方,若以一天的時表來看,是下午九時至十一時,若以四季來看,是草木逐漸凋零枯萎,初冬見寒的十月,亥相當於(核),所代表的意義是指堅固的殼中的種子度過嚴冬之意,另解是指事物的中心點,凡事充滿自信。豬和馬、牛、羊、雞、犬共為「六畜」,豬是可以認為是財富的標誌。自古以來中亥豬09-15生肖豬與四季?春豬一生較為順利,有一副慈善心腸,願意幫助朋友,無論事業、家庭和其它均較為滿意。重事業,天時、地利、人和,加上自己的努力,定能成就一番事業。在單位的時間要比在家中的時間多得多,不少人愛好瀏覽街頭各種小報雜誌。忠告:試著改變目前的生活可能更好些。 夏豬屬豬的人一般一生比較享福,像有貴人相助,困難遇到亥豬09-13生肖豬的個性分析生肖屬豬的人,一般而言,頭腦比較冷靜,無論自己遇上多麼困難的問題,總能細心,所以能很恰當地處理事情。至於人緣方面,待人接物都比較熱情,所以會有很多的朋友,當遇上難題時,會有一群好友來幫助他們,另一方面,他們做事必定親力而為,不論何事他們都很負責地去進行,直到完成為止。屬豬的人,他們強壯又溫馨,通常亥豬09-13生肖豬的歷代名人帝王將相 宋太祖(927--976年)宋太祖即趙匡胤,宋朝開國皇帝(960--976年在位),涿郡(今河北涿縣)人。祖上世代為官,其父趙敬為後周大將。匡胤於959年任歷周殿前都點栓,領歸德軍節度使,掌握禁軍。第二年,他乘後周恭帝年幼,由部下擁立,做了皇帝,推翻後周,建立宋朝。宋太祖和他的弟弟宋太宗在位期間,陸續消滅南平、後亥豬09-11生肖豬的開運香水十分善良,使人容易親近,很有吸引力,光芒四射。永遠有足夠金錢,有些小聰明。做事十分謹慎,嚴格認真,有才幹,工作能力高。豬女推薦香水:迪奧99`年底推出的J`adore香水,代表迪奧的蛻變,是Diorness迪奧風的極致表現,華麗優雅的質感、狂柔性感的花香,已掠取全球女性的渴望,成為法、西、德、英、義FiFiAward年度最亥豬09-11姓名與生肖豬的關係!亥是十二生肖的最後一位,方位是北北西方,若以一天的時表來看,是下午九時至十一時,若以四季來看,是草木逐漸凋零枯萎,初冬見寒的十月,亥相當於(核),所代表的意義是指堅固的殼中的種子度過嚴冬之意,另解是指事物的中心點,凡事充滿自信。豬和馬、牛、羊、雞、犬共為「六畜」,豬是可以認為是財富的標誌。自古以來中亥豬09-11生肖豬的生肖配對?豬和鼠彼此對對方有很想的吸引力,兩人都力求造成一種親密無間的氣氛。他們待人友好,善於交際且精力旺盛,家庭、朋友和共同的興趣是他們生活的中心。愛人性格互補,能白頭到老。兩個朋友可以一同出外遊樂,或者說些笑話,但鼠的侵略性格不能得到豬的讚賞。豬和牛牛與豬是中意的一對,可以是朋友,只要他們不常會面。莊亥豬09-11生肖豬的文化象徵意義在人們的心目中,豬恐怕是最老實的家畜,它不象狗那樣精靈,懂得主子的心思,跟隨主人前後,極盡討好之能事。而豬長著一副圓乎乎,胖敦敦的憨厚相,吃了就睡,餓了就吃,顯得老實本分。豬的懶惰在動物是出了名的,豬之所以在所有家畜中是長得最快的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活動少。除進食的過程中活動活動外,豬難得有做什麼大亥豬09-09生肖豬的婚姻配對豬年生人(亥)亥年生人命運,其性爽直無彎曲,寧向直中取,不可曲中求,心地潔白,好自己主久,無雅量與人共享,外觀至穩內心剛毅、好財、不尊重自己人格,好批評他人是非、無忍耐性、依靠性強,不交際、女子者怠情猜疑,妒心甚強,而含有空作人情。慎之。適職:銀行業、五金商、電氣類、木材商。運輸業、文士、農業等。


屬猴的人

  星座屬相查詢:白羊座屬猴的人的性格!白羊座肖猴者是獨一無二的談話能手,他們是周遭最為坦白真率的人之一。如果你曾結識這樣的人又分開,你會發現,你對他最深刻的記憶是他所說過的話。白羊肖猴者以其坦直無隱的談話著稱,他們會讓你氣得兩腳朝天,但他從不會讓你覺得無聊。白羊肖猴者聰明且愛說閒話,但是也頗有體諒他人能力, ...

屬鼠的人

  鼠年春聯黃山松鼠跳 綠野早春歸 黃山松鼠跳 子夜陽春來 黃鶯鳴翠柳 金鼠戀蒼松 鼠穎題春貼 鵲舌報福音 春雨曉風花開五色 鼠須麟角力掃千軍 人喜盛世鼠兆豐年 百年推甲子 福地在春申 碧野青蛙叫 黃山松鼠鳴 丙輝覘瑞應 子庶慶豐登 丙輝騰瑞氣 子庶樂豐年 蒼松隨歲古 子鼠與年新 春潮傳喜訊 鼠歲報佳音春風拂 ...

屬牛的人

  2009年牛年新年祝福簡訊朋友之間你在新年夜被通緝了,你的罪行是:對朋友太好,又夠義氣;青春的面孔,燦爛的笑容。本庭現判決如下:罰你終身做我的朋友,不得上訴!祝你在新的一年裡:事業正當午,身體壯如虎,金錢不勝數,幹活不辛苦,悠閒像老鼠,浪漫似樂譜,快樂莫你屬。 新年大喜!我們不常擁有新年,卻常擁有新的一天 ...

屬兔的人

  兔年生人的性格兔在十二地支中以卯為代表,在一年中是二月,也就是仲春之季,表示草木已萌芽,卯月之時,將開始茂盛。方向是正東方,屬震宮。在一日中,卯時指上午五時至七時,是太陽已東昇,開始放萬丈光芒的時候。兔是一種無聲溫馴的動物,顯得很可愛,沒有尖牙利爪,沒有爭鬥力,家中養寵兔的人都知道,大部分時間都趴著,看起 ...

屬龍的人2014年運程

  星座屬相查詢:雙子座屬龍的人的性格!雙子肖龍者是一般所謂的性格人物,他們令人興奮又具誘惑力,並有著令人震撼著迷的潛力,雙子肖龍者是華麗的化身,但是不要想他們能從事任何需要十分鐘專注時間的心力工作。雙子肖龍者是位衝刺型的人,任何新奇事物皆能觸發他去創造偉大的夢想與規劃龐大的計劃。但是雙子肖龍者極易感到厭倦。 ...

屬馬的人2014年運程

  星座屬相查詢:獅子座屬馬的人的性格!肖馬的獅子座是勝利者,他不畏困阻不懼敵對;他們在生活中追求的是全力以赴,在鼓勵的氣氛中努力不斷超越自己。一旦他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他立即奔向電話機、著手定約會、與銀行接觸、弄清諸項貸款的規則,並開始粉刷其新居或新辦公室的牆壁——獅子座肖馬者是實行家。當然,閃亮的外表與第 ...

屬羊的人2014年運程

  星座屬相查詢:雙魚座屬羊的人的性格!雙魚座肖羊者是兩個最敏感屬座的結合。這個人的敏感性佔第一位,其餘的諸如天才,運用天才的能力、羅曼史與心靈等次之。他們實在是兩種感受性極強屬座的組合。他們如何處置這種感情呢?如何將這些變動的情感形成可以控制的形式?很簡單。他們並不如此做。雙魚座者不喜歡模式,肖羊者亦不喜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