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中國傳統節日有多少個+中國一年中有多少個傳統節日

中國傳統節日有多少個 中國一年中有多少個傳統節日

  中國傳統節日有多少個 中國一年中有多少個傳統節日

  一年共有11個,分別是:春節、元宵、寒食、清明、端午、乞巧(七夕)、中秋、重陽、臘日(臘八節)、小年、除夕。

  【春節】我國傳統習俗中最隆重的節日。此節乃一歲之首。古人又稱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等,而今人稱春節,是在採用公曆紀元後。古代“春節”與“春季”為同義詞。春節習俗一方面是慶賀過去的一年,一方面又祈祝新年快樂、五穀豐登、人畜興旺,多與農事有關。迎龍舞龍為取悅龍神保佑,風調雨順;舞獅源於鎮懾糟蹋莊稼、殘害人畜之怪獸的傳說。隨著社會的發展,接神、敬天等活動已逐漸淘汰,燃鞭炮、貼春聯、掛年畫、耍龍燈、舞獅子、拜年賀喜等習俗至今仍廣為流行。春節,是我國各族人民的傳統節日。100多年前,民間藝人“百本張”曾在他的曲本中這樣寫道:“正月裡家家賀新年,元宵佳節把燈觀,月正圓,花盒子處處瞅,炮竹陣陣喧,惹得人大街小巷都遊串。”這是歷史上關於歲首春節的生動寫照。 相傳堯舜時期,我國就有了這個節日。殷商甲骨文的卜辭中,亦有關於春節的記載,有慶祝歲首春節的風俗。但當時的曆法,是靠“觀象授時”,是否準確,尚難確定。到了公元前104年漢武帝太初元年,我國人民創造了“太初曆”,明確規定以農曆正月為歲首。從這時起,農曆新年的習俗就流傳了2000多年。直到新中國成立,改用公元以後,這個節日就改為春節。

  【元宵】我國民間傳統節日。又稱正月半、上元節、燈節。元宵習俗有賞花燈、包餃子、鬧年鼓、迎廁神、猜燈謎等。宋代始有吃元宵的習俗。元宵即圓子,用糯米粉做成實心的或帶餡的圓子,可帶湯吃,也可炒吃、蒸吃。 農曆正月十五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正月為元月,古人稱夜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節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懸,地上彩燈萬盞人們觀燈、猜燈謎、吃元宵閤家團聚、其樂融融。元宵節起源於漢朝,據說是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而設。漢惠帝劉盈死後,呂后篡權,呂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陳平等人在呂后死後,平除呂后勢力,擁立劉恆為漢文帝。因為平息諸呂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後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漢文帝都微服出宮,與民同樂以示紀念。並把正月十五日定為元宵節。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在正月十五。司馬遷在“太初曆”中就把元宵節列為重大節日。

  【寒食】我國民間傳統節日。節日裡嚴禁煙火,只能吃寒食。在冬至後的一百零五天或一百零六天,在清明前一、二日。相傳,春秋時晉公子重耳流亡在外,大臣介子推曾割股啖之。重耳做國君後,大封功臣,獨未賞介子推。子推便隱居山中。重耳聞之甚愧,為逼他出山受賞,放火燒山。子推抱木不出而被燒死。重耳遂令每年此日不得生火做飯,追念子推,表示對自己過失的譴責。因寒食與清明時間相近,後人便將寒食的風俗視為清明習俗之一。

  【清明】我國民間傳統節日。按農曆算在三月上半月,按陽曆算則在每年四月五日或六日。此時天氣轉暖,風和日麗,“萬物至此皆潔齊而清明”,清明節由此得名。其習俗有掃墓、踏青、盪鞦韆、放風箏、插柳戴花等。歷代文人都有以清明為題材入詩的。

  【端午】我國民間傳統節日。又稱端陽、重午、重五。端午原是月初午日的儀式,因“五”與“午”同音,農曆五月初五遂成端午節。一般認為,該節與紀念屈原有關。屈原忠而被黜,投水自盡,於是人們以吃粽子、賽龍舟等來悼念他。端午習俗有喝雄黃酒、掛香袋、吃粽子、插花和菖蒲、鬥百草、驅“五毒”等。端午節是我國較為古老的傳統節日。每逢陰曆五月初五這天,人們都要在江河湖海上舉行賽龍舟,還要吃粽子、戴香袋、踏青採艾蒿等,這些活動已成為千古不變的習俗,從古至今一直在沿續著。

  若說到端午節的來歷,人們首先就會想到愛國詩人屈原。相傳戰國時,楚襄王寵信奸佞,屈原因仗義直言遭革職放逐。秦國趁機進攻楚國,楚地千里疆域毀於一旦。眼見國破家亡,百姓流離失所,屈原是有心報國而無力迴天,憤然之下,屈原抱巨石投汩羅江而去。當地百姓聞聽屈原投江,紛紛前來救助,他們順流而下,一直追到洞庭湖,也未尋見屈原的屍體,湖面上舟船往來穿梭百舸爭遊的場景蔚為壯觀。這一日正是陰曆五月初五日。後來,每逢這一天,人們就在江河上賽龍舟,意在懷念屈原。人們還把粽子投入水裡,只為了餵飽魚龍蝦蟹,保全屈原的屍身不被吞食。

  【乞巧】我國民間傳統節日。又稱少女節或七夕。相傳,天河東岸的織女嫁給河西的牛郎後,雲錦織作稍慢,天帝大怒,將織女逐回,只許兩人每年農曆七月初七夜晚在鵲鳥搭成的橋上相會。或說:天上的織女嫁給了地上的牛郎,王母娘娘將織女抓回天庭,只許兩人一年一度鵲橋相會。每年七月初七晚上,婦女們趁織女與牛郎團圓之際,擺設香案,穿針引線,向她乞求織布繡花的技巧。在葡萄架下,靜聽牛郎織女的談話,也是七月七的一大趣事。七夕節又稱為“乞巧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節日。相傳,每年農曆七月初七的夜晚,是天上“織女”與“牛郎”相會之時。“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凡間的婦女便在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少不了向她求賜美滿姻緣。

  【中秋】我國民間傳統節日。又稱團圓節。農曆八月在秋季之中,八月十五又在八月之中,故稱中秋。秋高氣爽,明月當空,故有賞月與祭月之俗。圓月帶來的團圓的聯想,使中秋節更加深入人心。唐代將嫦娥奔月與中秋賞月聯絡起來後,更富浪漫色彩。歷代詩人以中秋為題材作詩的很多。中秋節的主要習俗有賞月、祭月、觀潮、吃月餅等。農曆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也稱仲秋節、團圓節、八月節等,是我國漢族和大部分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也流行於朝鮮、日本和越南等鄰國。因為秋季的七、八、九三個月(指農曆),八月居中,而八月的三十天中,又是十五居中,所以稱之為中秋節。又因此夜浩月當空,民間多於此夜合家團聚,故又稱團圓節。

  中秋節源自嫦娥奔月的故事。據史書記載:“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藥服之,遂奔月為月精。”嫦娥此舉所付出的代價是罰作苦役,並終生不能返回人間。李白為此頗為傷感,寫有詩句:“白兔搗藥秋復春,女亙娥孤棲與誰鄰?”嫦娥自已雖覺月宮之好,但也耐不住寂寞,在每年八月十五月圓夜清之時,返回到人間與夫君團聚,但在天明之前必須回到月宮。後世人每逢中秋,既想登月與嫦娥一聚,又盼望嫦娥下凡一睹芳容。因此,許多人在焚香拜月之時,祈求“男則願早步蟾宮,高攀仙桂;女則願貌似嫦娥,圓如皓月。”年復一年,人們把這一天作為節日來慶祝。

  【重陽】我國民間傳統節日。《易經》將“九”定為陽數,兩九相重,故農曆九月初九為“重陽”。重陽時節,秋高氣爽,風清月潔,故有登高望遠、賞菊賦詩、喝菊花酒、插茱萸等習俗。唐人有“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詩句。 重陽節又名重九節,九月九,榮萸節,菊花節等。重九日是古代即有的慶祝風俗。唐代把重陽正式定為節日。在唐代,重陽節人們有登高、插茱萸的習俗。

  重陽節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春秋戰國時代。屈原在《遠遊》中曾寫道:“集重陽人帝宮兮”。到了漢代,重陽之俗逐漸在民間流行。據說,漢高祖劉邦的愛妃威夫人被呂后慘害後,侍候戚夫人的宮女賈也被逐出宮,嫁與貧民為妻。賈傳出:在皇宮中,每年九月九,都要佩茱萸、食蓮餌、飲菊花酒,以求長壽。於是,重陽之俗便從宮中傳到了民間,並逐漸盛行。

  【臘日】我國民間傳統節日。這是古代歲末祭祀祖先、祭拜眾神、慶祝豐收的節日。臘日通常在每年的最後——個月(臘月)舉行,南北朝時臘日已固定在農曆十二月初八。有吃赤豆粥、祭拜祖先等習俗。佛教的臘八粥後也滲入臘日習俗。臘月最重大的節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稱為“臘日”,俗稱“臘八節”。從先秦起,臘八節都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據說,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臘八也是佛教徒的節日,稱為“佛成道節”。

  臘八這一天有吃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我國喝臘八粥的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於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在宮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並向各個寺院發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閤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

  【小年】 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是民間祭灶的日子。

  據說,每年臘月二十三,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因此送灶時,人們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後三樣是為灶王昇天的坐騎備料。祭灶時,還要把關東糖用火融化,塗在在灶王爺的嘴上。這樣,他就不能在玉帝那裡講壞話了。民間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習俗,因此祭灶王爺,只限於男子。

  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還要與諸神來人間過年,那天還得有“接灶”、“接神”的儀式。等到家家戶戶燒轎馬,灑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後,便輪到祭拜祖宗。

  【除夕】我國民間傳統節日。農曆十二月三十日晚,家家在打掃一清的屋裡,擺上豐盛的菜餚,全家團聚吃“年飯”。此夜大家通宵不眠,或喝酒聊天,或猜謎下棋,嬉戲遊樂,謂之“守歲”。零點時,眾人爭相奔出,在庭前攏火燃燒(古稱“庭燎”,取其興旺之意),並在這“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的“三元”之時搶先放出三個“沖天炮”,以求首先發達,大吉大利。此時,爆竹聲、歡叫聲響成一片,一派“爆竹聲中除舊歲”的景象。

一年中所有的傳統節日有哪些

  節日名稱和日期如下:

  1、 春節:正月初一;

  2、元宵節:正月十五日;

  3、春龍節:二月初二;

  4、花朝節:二月十五;

  5、寒食節:清明節的前一天;

  6、上巳節:三月初三;

  7、 清明節:春分後十五日;

  8、 端午節:五月初五;

  9、曬伏節:六月六;

  10、七夕:七月七日;

  11、中元節:七月十五日;

  12、地藏節:七月三十;

  13、中秋節:八月十五日;

  14、重陽節:九月九日;

  15、下元節:十月十五日;

  16、冬至:十一月二十二日;

  17、臘八節:十二月八日;

  18、祭灶節:臘月二十三日;

  19、 除夕:臘月最後一天。

一年中幾個月有28天

  一年中只有二個月有28天,其它月份是31天或30天,而二月只有在平年時,才會是28天,如果趕在閏年則是29天,二月是冬季的最後一個月,二月結束就是立春。

  2月是陽曆年中的第二個月,在歷史上,曾經有3次,2月出現過30天。


年中大月幾小月

  一年有7個大月,5個小月。小月分別是2月、4月、6月、9月、11月;大月分別是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   人們根據地球自轉,產生晝夜交替的現象形成了日的概念;根據月亮繞地球公轉,產生朔望,形成月的概念,根據地球繞太陽公轉產生的四季交替現象而形成了年的概念。   這三個概念所依據的物 ...

年中哪些節日?

  中國的傳統節日有:除夕(臘月最後一天)、春節(正月初一)、元宵節(正月十五)、寒食節(清明節前一天)、清明節(陽曆:4月5日前後)、上巳節(農曆:三月初三)、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七夕節(農曆:七月初七)、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重陽節(農曆:九月九)、寒衣節(農曆:十月初一)臘八節(農曆:臘月初八 ...

年中哪些重要節日

  重要的公曆節日有:   公曆一月份:1月1日元旦。   公曆二月份:2月2日世界溼地日、2月14日情人節。   公曆三月份:3月3日全國愛耳日、3月5日青年志願者服務日、3月8日國際婦女節、3月9日保護母親河日、3月12日中國植樹節、3月14日白色情人節、3月14日國際警察日、3月15日世界消費者權益日、 ...

年中大月幾小月

  1、一年有12個月,有7個大月,4個小月。公曆的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每年固定1、3、5、7、8、10、12月份為大月31天,4、6、9、11月份為小月30天。2月既不是小月,也不是大月。2月平年有28天,閏年有29天。   2、農曆的大月有30天,小月有29天。且大小月分佈毫無規則,每年都不同。農 ...

年當中最冷的三月份 年中哪幾月最冷

  導語:要說最冷的季節就是冬季了,不過因為我國南北差異大,所以氣溫也是有著很大的差異,比如說10月份北方已經開始降溫變冷,而南方的十月份很有可能還是耀陽高照,剛出秋老虎。那麼,一年當中最冷的三個月份是哪些呢?到底一年中哪幾個月最冷?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一年當中最冷的三個月份   最冷的月份在冬季 ...

202x京東雙十二便宜還是元旦 京東年中哪些時候活動

  京東雙十二便宜還是元旦是時下大家最為關注的, 畢竟京東作為國內屬一數二的大平臺,為了吸引客戶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推出新的活動,這不眼見著雙十二了,作為年前最後一場大促福利肯定不用說。下面小編就和大家一起看看京東元旦和雙十二哪個力度大。   京東雙十二便宜還是元旦   京東雙十二便宜。   雙十二因較元旦相隔較 ...

年多少星期 星期

  1年(平年)=52個星期多1天。1年(閏年)=52個星期多2天。星期在中國古代稱七曜。七曜在中國夏商周時期,是指日、月、及五大行星等七個主要星體,是當時天文星象的重要組織成份。   星期,又叫周,是一個時間單位,也是現在制定工作日、休息日的依據。星期作為時間週期最早起源於巴比倫。現在世界通行的星期制是羅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