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國十大名村,一般指在2005年第五屆全國“村長”論壇上,出評的中國十大名村。
2、評選的“中國十大名村”分別是,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江蘇省江陰市華西村、山西省昔陽縣大寨村、河南省臨潁縣南街村、北京市房山區韓村河村、上海市閔行區七寶鎮九星村、浙江省東陽市花園村、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區湖坊鎮進順村、浙江省奉化市滕頭村、雲南省昆明市福保村。
1、中國十大名村,一般指在2005年第五屆全國“村長”論壇上,出評的中國十大名村。
2、評選的“中國十大名村”分別是,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江蘇省江陰市華西村、山西省昔陽縣大寨村、河南省臨潁縣南街村、北京市房山區韓村河村、上海市閔行區七寶鎮九星村、浙江省東陽市花園村、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區湖坊鎮進順村、浙江省奉化市滕頭村、雲南省昆明市福保村。
世界上沒有任何事是輕輕鬆鬆的,只有在付出等量的努力之後才能夠收穫等量的果實。華西村在短短几十年時間裡,發展成現在的樣子經歷了什麼?
那麼,本期瞭解中國十大名村之一:華西村的傳奇故事。
1978年的冬天,北京的每一個清晨都給人寒冷的感覺。新華社記者在新聞稿中寫道:“灰白的太陽終於費力地鑽出薄霧,把它那毫無熱氣的光線投射到這個巨大城市的每一個角落—擁擠的樓房、狹窄的棋盤式街道和蠕動的密集人群中。”
這年11月24日晚上,在安徽鳳陽小崗生產隊的一間破草屋裡,18戶衣衫老舊、面色飢黃的農民,藉助昏暗的煤油燈。一個個神情緊張地在一份契約上按下血紅的指印,並人人發誓:“寧願坐牢殺頭,也要分田到戶搞包乾。”這個夜晚和這份“包乾制”契約被當作中國農村改革的起點載入了史冊。不過,當時最為中國最高層政治家屬意的村子,是與小崗村一省之隔的江蘇華西村。
先行一步,秘密致富。1978年12月18日,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會場,一位50歲的中年人坐在會場中聚精會神地翻閱著手中的檔案,時不時在紙上寫寫畫畫。當他聽到鄧**同志呼籲“我們要學會用經濟方法管理經濟。在全國的統一方案沒有拿出來以前,可以先從區域性做起,從一個地區、一個行業做起,逐步推開。
中央各部門要允許和鼓勵它們進行這種試驗”時,立時會心一笑,忍不住鼓起掌來。這位中年人叫吳仁寶,時任江蘇省江陰縣黨委書記、華西村黨支部書記。吳仁寶從28歲開始當任華西村黨支部書記,他在這個位置上一直幹到76歲,創紀錄的48年,把華西村打造成了“天下第一村”。
在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前10天,《人民日報》在頭版頭條以《農民熱愛這樣的社會主義》為題對華西村給以高規格報道,同時配發“本報評論員”文章《華西的經驗說明了什麼》。這是華西村第二次被《人民日報》報道。1975年,華西村曾被《人民日報》樹立為“農業學大寨”典型。
而這一次登上頭版頭條,則從此被賦予了全新的樣板意義。而吳仁寶隱藏多年的秘密,也終於有機會得見天日。當時的吳仁寶,不僅是中共十一大代表、江陰縣委書記、華西村書記,還有一個“秘密身份”:一家地下運轉近10年的村辦五金廠的領導者。
對吳仁寶來說,這個“秘密身份”顯然更具吸引力,以至於當1980年上級想調吳仁寶擔任蘇州地區農工部部長時,吳仁寶卻請求組織讓他回到華西村。1969年,已經當了近14年華西村書記的吳仁寶在高調“學大寨”的同時,秘密抽調20名村民建立了一家小五金廠。在“階級鬥爭為綱”、“割資本主義尾巴”的年月,這樣的做法是非常冒險的,這個五金廠也成了村裡的最高機密。
“原來我們在60年代的時候講階級鬥爭、生產鬥爭,我們抓生產鬥爭。階級鬥爭,嘴上要喊,具體不要去做。發展以糧為綱、全面發展,我們是抓全面發展。實踐下來,單靠農業富不起來的,要富起來,我們農民,特別是我們人多地少的地方更要搞其它行業”,吳仁寶說,“上面不準搞怎麼辦?我們辦的小五金廠,我們保密,對外不講。
領導來怎麼辦?領導來我們有數的。因為上面的領導也不統一,有的領導說要搞經濟,有的領導說要抓階級鬥爭。上面要抓階級鬥爭的領導來了,我就不給他看了。看什麼?把職工帶到外面去,剷草皮,積河泥,搞得轟轟烈烈。上面的領導一看他非常高興,他走了。我們把工人再叫回來,把耽誤的時間補回來,要加班加點。
所以我們這樣搞的,過去我們工作一天要15個小時,現在來說8小時還有雙休日,那時不同的。”正是這種當時不受保護、偷偷摸摸的五金作坊,成了日後燎原中國的鄉鎮集體企業的胚胎。1978年,華西村的家底已經有100萬元固定資產,100萬元銀行存款,成為名副其實富甲一方的“百萬元村”。
國家在成長,我們也在成長,在成長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許多發展好的地方。江蘇華西村就是其中之一的土豪村之首。華西村也是在幾十年的時間內成功走到現在。
那麼,本期瞭解中國十大名村之一江蘇華西村簡介。
華西村隸屬於江蘇省江陰市華士鎮,位於江陰市區東,華士鎮西。從2001年開始,華西透過“一分五統”的方式,幫帶周邊20個村共同發展,建成了一個面積35平方公里、人口達30340人的大華西,組成了一個“有青山、有湖面、有高速公路,有航道、有隧道、有直升機場”的鄉村。
華西村有名的景點有80多處,華西金塔是它的標誌性建築,七級十七層,高98米。2012年,華西村總收入524.5億,華西村旗下華西集團1996年被農業部評定為全國大型一檔鄉鎮企業,華西獲得了“全國文明村鎮”、“全國文化典範村示範點”、“全國鄉鎮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全國鄉鎮企業先進企業”等榮譽稱號,並譽為“天下第一村”。
1957年原屬瓠岱鄉的華西村,1957年撤區並鄉後,改屬華墅鄉,取名華墅鄉第23高階社。吳仁寶任華士鄉第23高階社黨支部書記。1958年8月,23社與附近的泰清、馬橋、立新三個高階社合併,稱躍進社,吳仁寶改任躍進社黨支部書記。
1961年10月15日,華墅人民公社17大隊,分為華西因在華墅人民公社最西邊,故名。吳仁寶任華西大隊黨支部書記。華西村原叫華西大隊,華西大隊初建時,人口667人,集體資產2.5萬元,欠債1.5萬元,人均分配53元。1964年冬,華西村制定了“五個一”的《華西十五年遠景規劃》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華西村就是農村的先進典型,實行以隊為基礎的核算方式公社、大隊、生產隊三級所有,以生產隊為基本核算單位,華西村實行大隊統一核算。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農村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改革,在農村取消人民公社之後,華西大隊改為華西村。
1996年被農業部評定為全國大型一檔鄉鎮企業。2001年開始,組成了一個“有青山、有湖面、有高速公路,有航道、有隧道、有直升機場”的鄉村。2001年6月,華西村周邊的三個行政村加盟華西村,合併成為華西一村。
2012年,華西村總收入524.5億,華西村旗下華西集團1996年被農業部評定為全國大型一檔鄉鎮企業。2010年,華西村的人均收入達8.5萬元,而同期,上海市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也不過3萬元多點。2015年,華西村周邊的20個經濟薄弱村加入華西村大家庭。2016年,中國最富有的六個村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