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草綱目》:作者李時珍,此書採用“目隨綱舉”編寫體例,故以“綱目”名書以《證類本草》為藍本加以變革,其總例為“不分三品,惟逐各部;物以類從,目隨綱舉。”其中以部為“綱”,以類為“目”,計分16部、60類;
2、《千金要方》:作者孫思邈《千金要方》,又稱《備急千金要方》、《千金方》,是中國古代中醫學經典著作之一,共30卷,是綜合性臨床醫著,被譽為中國最早的臨床百科全書,約成書於永徽三年,也就是625年,該書集唐代以前診治經驗之大成,對後世醫家影響極大;
3、《黃帝內經》:分《靈樞》、《素問》兩部分,是中國最早的醫學典籍,傳統醫學四大經典著作之一,是一本綜合性的醫書,奠定了人體生理、病理、診斷以及治療的認識基礎,是中國影響極大的一部醫學著作,被稱為醫之始祖。
太學和國子監是中國古代的最高學府。漢魏設太學,西晉改稱國子學,隋又稱國子監,從此國子監與太學互稱,都是最高學府,兼有教育行政機構的職能,歷代太學、國子監都注重考試,但考試形式和方法不盡相同。漢初定歲試,後實行二歲一試。考試分口試、策試和設科射策。東漢桓帝永壽二年156年,更定課試之法,每兩年考一次,不限錄取名額,以通經多寡授以不同的官職。這種注重課試、以試取士的做法,打破了世卿世祿、任人唯親的制度.對於選拔封建賢德之才,具有積極的意義。太學和國子監是封建王朝培養人才的主要場所,在辦學育人、繁榮學術、發展科舉取士等方面,都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在中國和世界教育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中國最早的書籍是:《三墳》《五典》《八索》《九丘》,這些書籍是崑崙文明消失之後首批出現的歷史記錄。具體介紹如下:
1、《三墳》:是對崑崙文明的崑崙金字塔的記錄,墳的古義是高地的意思。
2、《五典》:敘述的是原始公社的簡單的生活制度,典是道理、常理、原則的意思。
3、《八索》:指的是八卦,它是易經的原型,索的意思在古代指粗繩,古人有結繩記事的習慣,崑崙字的演化到甲骨文的產生是在八索的基礎上產生的,它是一種卜筮之書。
4、《九丘》:指九洲,也可指被滅亡的九個國家,是指被洪水毀滅的九個發達的石器文明,它記錄古代的數學和圖形之類的東西。
中國古代農學有如下成就:
1、農業中的三才理論;
2、具有濃厚特色的經營思想;
3、灌溉渠系工程,開渠道滿足作物的水分需要,開水溝排除農田多餘的水,是農田水利的主要任務;
4、陂塘工程,陂塘系利用自然地勢,經過人工整理的貯水工程,其功能是蓄水溉田;
5、太湖流域的塘浦圩田系統,太湖地區 ...
1、木經
《木經》是一部關於房屋建築方法的著作,也是我國曆史上第一部木結構建築手冊。令人遺憾的是,這部書後來失傳了。北宋沈括在《夢溪筆談》中有簡略記載,《木經》對建築物各個部分的規格和各構件之間的比例作了詳細具體的規定,一直為後人廣泛應用。《木經》的問世不僅促進了當時建築技術的交流和提高,而且對後來建 ...
一,先秦文學:有標誌著我國文學光輝起點的《詩經》;有作為後代史傳體文學和小說、戲劇濫觴的歷史散文;有體現戰國時代百家爭鳴之局的諸子散文;有我國寓言文學鼻祖的先秦寓言;有光耀千古的浪漫主義傑作《楚辭》等。
二,秦漢文學:秦漢文學主要在辭賦、史傳文、政論文和樂府詩歌等四個方面取得較高成就 。
三,魏晉 ...
1、《史記·天官書》:作者司馬遷,古人們為了認識星星、研究天體,很早便人為地把星空分成若干區域,中國古代把天空分為三垣二十八宿,最早的完整文字記錄見諸於《史記·天官書》中;
2、《淮南子·天文訓》:由西漢初年由淮南王劉安及門客李尚、蘇飛、伍被等共同編著,此書撰著於景帝一朝的後期,全篇以天文為中心,同時 ...
《孔子集語》是關於孔子言行事事蹟的文字彙編,傳世有兩種:一是宋朝薛據輯的兩卷本,二是清朝孫星衍輯的十七卷本。薛氏輯本被收入《四庫全書》,孫氏輯本被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後者不但從文字數量上超出前者六七倍,而且從編輯品質上也大大超過前者。
《晏子春秋》是記述春秋末期齊國名相晏言行的著作,《晏子春秋》所表 ...
1、《食珍錄》:我國古代飲食專書之一,作者是虞宗,寫於南北朝時期,書中記載有六朝帝王名門家中最珍貴的烹飪各物。例如“煬帝御廚用九牙盤食”,“謝傳有湯法”,“韓約能作櫻桃,其色不變”,“金陵寒具嚼著驚動十里人”,等,這些都反映出我國古代飲食文化的高度成就。
2、《食經》:成書於隋代,作者是謝諷,本書是飲 ...
1、地動儀:是中國東漢科學家張衡創造的一傳世傑作。張衡所處的東漢時代,地震比較頻繁。張衡對地震有不少親身體驗,為了掌握全國地震動態,他經過長年研究,終於在陽嘉元年發明了候風地動儀,這也是世界上的第一架地動儀。
2、割圓術:3世紀中期,魏晉時期的數學家劉徽首創割圓術,為計算圓周率建立了嚴密的理論和完善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