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井岡山根據地。井岡山根據地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湖南、江西兩省邊界羅霄山脈中段建立的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
2、瑞金根據地。瑞金,位於江西省南部。1931年11月7日,中國共產黨建立的第一個全國性紅色政權,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在這裡成立,並把瑞金定為首都。瑞金作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所在地,是全國蘇區政治、文化中心;
3、沂蒙革命根據地。沂蒙老區在全國革命老區中很有自己的特殊性。井岡山、延安與沂蒙是中國革命戰爭時期最重要的三大老革命根據地,後來,
1、井岡山根據地。井岡山根據地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湖南、江西兩省邊界羅霄山脈中段建立的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
2、瑞金根據地。瑞金,位於江西省南部。1931年11月7日,中國共產黨建立的第一個全國性紅色政權,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在這裡成立,並把瑞金定為首都。瑞金作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所在地,是全國蘇區政治、文化中心;
3、沂蒙革命根據地。沂蒙老區在全國革命老區中很有自己的特殊性。井岡山、延安與沂蒙是中國革命戰爭時期最重要的三大老革命根據地,後來,
中國革命戰爭時期最重要的有三大老革命根據地,革命根據地特指我國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的革命根據地;
這三大革命根據地分別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延安革命根據地、沂蒙革命根據地;
井岡山根據地:井岡山根據地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湖南、江西兩省邊界羅霄山脈中段建立的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沂蒙革命根據地:沂蒙老區在全國革命老區中很有自己的特殊性,井岡山、延安與沂蒙是中國革命戰爭時期最重要的三大老革命根據地,臨沂作為山東解放區的首府,有“華東小延安”之稱,在抗日
愛晚亭,位於湖南省嶽麓山下清風峽中,亭坐西向東,三面環山。始建於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為嶽麓書院院長羅典建立,與醉翁亭、西湖湖心亭、陶然亭並稱中國四大名亭。
亭形為重簷八柱,琉璃碧瓦,亭角飛翹,自遠處觀之似凌空欲飛狀。內為丹漆園柱,外簷四石柱為花崗岩,亭中彩繪藻井,東西兩面亭欞懸以紅底鎏金“愛晚亭”額,是由當時的湖南大學校長李達專函請毛澤東所書手跡而制。亭內立碑,上刻毛澤東主席手書《沁園春·長沙》詩句,筆走龍蛇,雄渾自如,更使古亭流光溢彩。該亭三面環山,東向開闊,有平縱橫十餘丈,紫翠菁蔥,流泉不斷。亭前有池塘,桃柳成行。四周皆楓林,深秋時紅葉滿山。亭前石柱刻對聯:“山徑晚紅舒,五百夭桃新種得;峽雲深翠滴,一雙馴鶴待籠來”。愛晚亭在我國亭臺建築中,影響甚大,堪稱亭臺之中的經典建築。
長沙嶽麓山愛晚亭,馳名遐邇。此亭原名“紅葉”,又名“愛楓”。今名“愛晚”,其名是誰改的呢?一直為人們所關注。
長期以來有一種說法是:亭名“愛晚”是詩人袁牧改的。據說:袁牧訪羅典(時任嶽麓書院山長),羅輕其為人,不予接見。聽說袁牧認為亭名“紅葉”太俗,不若取“停車坐愛楓林晚”詩意改作“愛晚”,遂改。刊於1987年2月2日《華聲報》上趙海洲的《愛晚亭與袁牧的詩》一文,即本此說。
上述故事頗富傳奇,流傳甚廣。但實際上,這是“畢冠袁戴”,真正改名者應該是畢沅,而不是袁牧。
說愛晚亭名是畢沅改的,是羅典的《次石琢堂學使留題書院詩韻二首即以送別》詩後有一條自注:“山中紅葉甚盛,山麓有亭,畢秋帆制軍名曰‘愛晚’紀以詩。”據現有資料,知袁牧訪問嶽麓山是在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十一月二十七日。紅葉亭的修建是在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晚於袁牧訪問時間八年,顯而易見,“愛晚”亭名不可能是袁牧所改。那麼,為什麼肯定說是畢沅改的呢?除了上述羅典詩的一條注以外,還因為,畢沅那時正任湖廣總督,常到嶽麓山愛晚亭一帶遊覽。特別是,畢與羅有多年的交誼。他在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冬遊嶽麓山所寫的兩首長律中,對羅倍加稱頌,並有“舊魚重逢要夙願”、“精神強勝廿年前”之句。因此,揆諸情理,亭改“愛晚”者也應該是畢沅,而不是袁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