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魯菜:魯菜在烹調手法上擅長爆、燒、炒、炸,菜品突出清、鮮、脆、嫩,口味以鮮為主,偏重清淡。
2、川菜:注重調味,烹調手法上擅長小炒、小煎、乾燒、乾煸。
3、蘇菜:江蘇菜系主要由淮揚、金陵、蘇錫、徐海四個地方菜構成,其影響遍及長江中下游廣大地區,用料以水鮮為主,刀工精細,注重火候,擅長燭、煙、熄、糯;追求本味,清鮮本和。
4、粵菜:選料廣泛 廣博奇異,善用生猛海鮮,清淡爽口。
1、魯菜:魯菜在烹調手法上擅長爆、燒、炒、炸,菜品突出清、鮮、脆、嫩,口味以鮮為主,偏重清淡。
2、川菜:注重調味,烹調手法上擅長小炒、小煎、乾燒、乾煸。
3、蘇菜:江蘇菜系主要由淮揚、金陵、蘇錫、徐海四個地方菜構成,其影響遍及長江中下游廣大地區,用料以水鮮為主,刀工精細,注重火候,擅長燭、煙、熄、糯;追求本味,清鮮本和。
4、粵菜:選料廣泛 廣博奇異,善用生猛海鮮,清淡爽口。
中國南北方有很多不同的生活習慣,比如飲食這方面,北方人愛好麵食、口味偏辣,而南方人喜歡米飯、口味偏清淡。那麼,中國四大菜系和八大菜系的區別是什麼呢?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飲食文化的介紹吧!
你可能感興趣:烹飪界最有影響力的中國八大菜系的特點
什麼是菜系
菜系,也稱“幫菜”,是指在選料、切配、烹飪等技藝方面,經長期演變而自成體系,具有鮮明的地方風味特色,併為社會所公認的中國的菜餚流派。
形成菜系的主要因素有:當地的物產和風俗習慣,如中國北方多牛羊,常以牛羊肉做菜;中國南方多水產、家禽,人們喜食魚、肉;中國沿海多海鮮,則長於海產品做菜。
各地氣候差異,形成不同口味。一般說來,中國北方寒冷,菜餚以濃厚,鹹味為主;中國華東地區氣候溫和,菜餚則以甜味和鹹味為主,西南地區多雨潮溼,菜餚多用麻辣濃味。
你可能感興趣:八大菜系形成原因:歷史時間的積澱
中國四大菜系和八大菜系的區別
早在商周時期中國的膳食文化已有雛形,以太公望最為代表,再到春秋戰國的齊桓公時期,飲食文化中南北菜餚風味就表現出差異。到唐宋時,南食、北食各自形成體系。到了南宋時期,南甜北鹹的格局形成。
清代的時候,中國飲食分為京式、蘇式和廣式。民國開始,中國各地的文化有了相當大的發展,民國時分為華北、江浙、華南和西南四種流派。後來華北流派分出魯菜,成為八大菜系之首,江浙菜系分為蘇菜、浙菜和徽菜,華南流派分為粵菜、閩菜,西南流派分為川菜和湘菜。
清代初期時,魯菜、川菜、粵菜、蘇菜,成為當時最有影響的地方菜,被稱作“四大菜系”。到清末時,浙菜、閩菜、湘菜、徽菜四大新地方菜系分化形成,共同構成中國傳統飲食的“八大菜系”。製作工藝有炒、爆、熘、炸、烹、煮、燉等。
你可能感興趣:中國八大菜系的典故以及由來
中國菜系的分類說法
按省按劃分四大菜系:第一種:山東菜、四川菜、浙江菜、廣東菜;第二種:山東菜、四川菜、淮揚菜、廣東菜。
按省劃分八大菜系:魯、川、蘇、粵、閩、浙、湘、徽。
按文化流派劃分:東北菜、北京菜、冀魯菜、膠遼菜、山西菜、中原菜、西北菜、上江菜、江淮菜、江浙菜、江西菜、湖南菜、福建菜、客家菜、廣東菜。
刺繡是我們中國傳統的工藝藝術,刺繡作為一個地域廣泛的手工藝品,各個國家、各個民族透過長期的積累和發展,都有其自身的特長和優勢。那麼四大名繡有什麼特點呢?本期的中國四大名繡,為你解析。
蘇繡的特點
蘇繡作品的主要藝術特點為:山水能分遠近之趣;樓閣具現深邃之體;人物能有瞻眺生動之情;花鳥能報綽約親暱之態。蘇繡的仿畫繡、寫真繡其逼真的藝術效果是名滿天下的。在刺繡的技藝上,蘇繡大多以套針為主,繡線套接不露針跡。常用三、四種不同的同類色線或鄰近色相配,套繡出暈染自如的色彩效果。同時,在表現物象時善留“水路”,即在物象的深淺變化中,空留一線,使之層次分明,花樣輪廓齊整。因此人們在評價蘇繡時往往以“平、齊、細、密、勻、順、和、光”八個字概括之。
經過長期的積累,蘇繡已發展成為一個品種齊全,畫面豐收,變化多端的一門完整藝術,涉及裝飾畫(如油畫系列、國畫系列、水鄉系列、花卉系列、賀卡系列、鴿譜系列、花瓶系列等)。實用品涉及服飾、手帕、圍巾、賀卡等。
粵繡的特點
粵繡除採用豐富而多變的針法外,在創作設計方面還注重主意,善於把寓意吉祥和美好的願望融入繡品中。在創作方法上採用了源於生活而又重視傳統,不滿足於現實的描繪而追求著更為美好的理想,與此同時,還善於涉取繪畫和民間剪紙等多種藝術形式的長處,使繡品的構圖飽滿,繁而不亂,針步均勻,光亮平整,紋理清晰分明,物像形神兼備,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充分地體現了粵繡的地方風格和藝術特色。
蜀繡的特點
蜀繡起源於川西民間,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由於受地理環境、風俗習慣、文化藝術等方面的影響,逐漸形成了嚴謹細膩、光亮平整、構圖疏朗、且渾厚圓潤、色彩明快的獨特風格。蜀繡作品的選材豐富,有花草樹木、飛禽走獸、山水魚蟲、人物肖像等。針法包括12大類共122種,常用的針法有暈針、鋪針、滾針、截針、摻針、沙針、蓋針等,講究“針腳整齊,線片光亮,緊密柔和,車擰到家”。繡品的種類繁多,包括被面、枕套、衣、鞋和畫屏等,既有巨幅條屏,又有袖珍小件,是觀賞性與實用性兼備的精美藝術品。當今繡品中,既有巨幅條屏,也有袖珍小件;既有高精欣賞名品,也有普通日用消費品。
湘繡的特點
湘繡主要以純絲、硬緞、軟緞、透明紗和各種顏色的絲線、絨線繡制而成。其特點是:構圖嚴謹,色彩鮮明,各種針法富於表現力,透過豐富的色線和千變萬化的針法,使繡出的人物、動物、山水、花鳥等具有特殊的藝術效果。在湘繡中,無論平繡、織繡、網繡、結繡、打子繡、剪絨繡、立體繡、雙面繡、亂針繡等等,都注重刻畫物象的外形和內質,即使一鱗一爪、一瓣一葉之微也一絲不苟。從1958年長沙楚墓中出土的繡品看,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湖南地方刺繡就已有一定的發展。一九七二年又在長沙馬王堆西漢古墓中出土了四十件刺繡衣物,說明遠在二千一百多年前的西漢時代,湖南地方刺繡已發展到了較高的水平。此後,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逐漸培養了質樸而優美的藝術風格。
隨著湘繡商品生產的發展,經過廣大刺繡藝人的辛勤創造和一些優秀畫家參與湘繡技藝的改革提高,把中國畫的許多優良傳統移植到繡品上,巧妙地將我國傳統的繪畫、刺繡、詩詞、書法、金石各種藝術融為一體,從而形成了湘繡以中國畫為基礎,運用七十多種針法和一百多種顏色的繡線,充分發揮針法的表現力,精細入微地刻劃物象外形內質的特點,繡品形象生動逼真,色彩鮮明,質感強烈,形神兼備,風格豪放,曾有“繡花花生香,繡鳥能聽聲,繡虎能奔跑,繡人能傳神”的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