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禮儀之邦,常見的禮儀有很多,比如:著裝禮儀、電話禮儀、辦公室禮儀、商務禮儀、面試禮儀、名片禮儀、握手禮儀、餐桌禮儀、約會禮儀、書信禮儀、購物禮儀、住宿禮儀、公共場所禮儀、看病禮儀、探望病人禮儀、讓座禮儀、乘飛機禮儀等。
中國是禮儀之邦,常見的禮儀有很多,比如:著裝禮儀、電話禮儀、辦公室禮儀、商務禮儀、面試禮儀、名片禮儀、握手禮儀、餐桌禮儀、約會禮儀、書信禮儀、購物禮儀、住宿禮儀、公共場所禮儀、看病禮儀、探望病人禮儀、讓座禮儀、乘飛機禮儀等。
中國現代禮儀有個人禮儀、日常交往禮儀、通聯禮儀、聚會禮儀、會務與儀典禮儀等。禮,在古代的中國具有廣博有深遠的內涵,滲透在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是多層次的滲透,它既表現為外在的禮節,又表現在內在的道德與精神。
隨著通訊技術的不斷髮展,現在已經很少見到書信了。書信是這個行業的領導者,事實上,書信還未被淘汰,許多不方便直接陳述的事情,都可以由它來代替,書信仍是有不可代替的價值。那麼,中國書信禮儀有哪些講究呢?一起來中國禮儀文化中看看。
一、前文:包括稱謂語、提稱語、啟事敬辭、起首應酬話。
1、稱謂語:寄信人在書信的開端對受信人的稱呼,即為稱謂語。稱謂語要切合收信人與寄信人雙方的關係,是信函中最重要的地方,既不可省,更不能錯用。如“父親大人”、“意公吾師”。
2、提稱語:緊接在稱謂語下,是表示對受信人的禮貌,以及請求查閱的意思,又稱敬稱語或知照敬辭。如“膝下”、“尊前”。
3、啟事敬辭:緊接在提稱語下,作為正文的發語辭,現多不用。如“敬稟者”、“敬啟者”。
4、起首應酬語:應切合受信人與寄信人之間的關係及情景,表現出真摯的情感,恰當生動。如“叩別慈顏,時保孺慕”。
二、正文:是書信的主旨所在,不能輕忽草率,凡敘事、論理、說情,必須文字通順,層次分明,具體扼要地將自己的感情、思想、意見表達與對方知悉,才算達到寫信的目的。
若信件內容含糊其辭,不知所云,則易讓人發生誤解。
三、後文:包括結尾應酬語、結尾敬辭、署名、署名之敬辭、日期等。
1、結尾應酬語:這是書信結尾的應酬話,不外含有候覆、盼禱、致歉、保重之類的話。套用這些語句時,應適合受信人與寄信人之間的關係。運用得宜,可增添書信的力量,不當套用,不免貽笑大方。
2、結尾敬辭:作為結束上文的敬辭。結尾敬辭可分為兩部分,一為敬語,如“肅此”、“謹此”、“端此”、“草此”之類,敬語如用來申訴自己的情意,對信中已表示過的事作個綜合收尾時,稱為“申悃語”,如請對方收鑑,與申悃語具有連帶關係,並可連起來用的敬語則稱為“請鑑語”。一為請安語,如對父母,用“敬請福安”、“跪請金安”;對親友長輩或長官,用“敬請崇安”、“只請鈞安”,對師長,用“敬請道安”、“敬叩鐸安”;對平輩,用“順頌時祺”、“只頌臺安”等。
3、署名:書信在正文寫完之後,必須在左方下端簽署寄信人的姓名。在信末具名時,一般對家屬及至親好友,只寫名不寫姓,對普通朋友應寫姓名。署名的右上角要加上自己和受信人關係的稱謂,這個稱謂必須和起首的稱謂相呼應,如對父母,用“兒”、“女”,對長輩用“晚”,對平輩用“弟”、“妹”,對晚輩兒女用“父”、“母”、“愚”等。
4、署名下敬辭:在署名下須再加敬辭,如對尊長,用“頂禮”、“作禮”、“敬稟”;對長官用“敬呈”、“敬上”;對老師用“敬叩”、“敬上”;對平輩用“敬啟”、“謹啟”、“謹上”、“合十”;對晚輩用“手書”、“手啟”、“手泐”。
5、日期:在署名敬辭的右下方用略小的字型寫下寫信的日期,以表示書信的時效。一般僅寫月日,有時年月日可全寫,甚至加上時間。遇有節氣或特殊日子時,亦可加寫,如“端午節”、“中秋節前一日”。
6、附候語或補述語:在書信末尾另行補註,除非事實上的需要,否則宜避免之。對於內文未述及而必須補充的事情,可在署名之後,另起一行書寫,稱為“補述語”。“附候語”則是附筆問候的意思,也要另起一行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