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中國戲劇—亂彈

中國戲劇—亂彈

  “亂彈”是河北省的地方劇種,這是從狹義來說;若從廣義講,亂彈戲又不囿於河北。明代至清初,陝西的秦腔因用彈撥樂伴奏,而被稱為“亂彈”。

  《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仁,於康熙四十六年秋在山西平陽觀看了當地的戲曲,寫有一首《亂彈詞》:“亂彈曾博翠華看,不到歌筵信亦難。最愛葵娃行小步,氍毹一片是邯鄲。”清代乾隆、嘉慶年間,對崑腔以外的其他劇種統稱“亂彈”。

  京劇興起之初,有人也稱其為“亂彈”,瞿秋白在一篇文章中就曾說過,“不登大雅之堂的‘亂彈’—皮黃,居然登上了大雅之堂。”直到今天,人們在褒揚某些演員能文能武、什麼劇種也能唱時,依然稱之為“文武昆亂不擋”。這裡的“亂”即指崑腔以外的劇種。

中國戲劇—絲絃

  絲絃又名河西調、弦子腔、弦腔、小鼓腔、女兒腔、羅羅腔等。流行於河北省大部分地區和山西省的晉中地區東部以及雁北地區,其起源不詳,一般認為早期的絲絃戲是在元人小令、明清俗曲的基礎上衍變而成的。

  清初,絲絃在河北已普遍流行,並深受群眾的歡迎。康熙十年纂修的《保定府祁州束鹿縣誌》卷八,已有俗喜俳優。正八日後,高搭戲場,遍於閭里,以多為勝。弦腔、板腔、魁鑼桀鼓,恆聲聞十里外,或至漏下三鼓,男女雜旮,猶擁之不去的記載。又據乾隆九年成書的《夢中緣傳奇-序》和李聲振於乾隆三十一年成書的《百戲竹枝詞》的有關記述,說明此時絲絃不僅盛行於河北農村,在京城也已流行。

  同治七年,井陘白花村出現了絲絃班社;光緒七年廊坊地區文安縣太保莊創辦了絲絃老調同樂會;光緒十六年霸縣出現了韓大倉老調絲絃班。同、光時期,絲絃再度興起,韓大倉等率班進入北京演出。光緒初年,東路絲絃老調藝人呂洛脆,張洛棟,穆壞旦等,到井陘白花班搭班,遂將老調劇目、音樂、表演等傳入絲絃班,開絲絃與老調同臺合演先例。自此,石家莊地區的絲絃主要伴奏樂器由絃索、三絃等彈撥樂器改為板胡、曲笛、笙。

  清末民初,絲絃不僅與老調同臺演出,還曾與河北梆子組成過三合班,有的甚至還兼唱京劇、亂彈成為五腔班。絲絃的打擊樂器,此時也由南到北,一改原來使用的高腔鑼鼓,而採用京、梆劇種所用的蘇家夥。

中國戲劇—哈哈腔

  哈哈腔,也叫“喝喝腔”、“閤兒腔”。有的地方又叫“柳子調”或“拉拉調”。迄今有300年的歷史。是產生於河北省民間的一個地方戲曲劇種。

  此劇的藝術特色是表演樸實,以唱見長,敘述性、說唱性較強。開始主要演唱一些生活戲,如《小年過》、《拴娃娃》等,以後逐步能演唱較大型歷史故事戲。

  哈哈腔的唱腔屬於板腔體。曲調分頭板、二板、三板、四板、尖板、安板、導板、搭調等。嗩吶牌子有30餘個。常用的有“大開門”、“小開門”、“水龍吟”、“緊中慢”、“萬道金光“等。伴奏以四胡為主,配以板胡、月琴、二胡、琵琶等。也有以板胡為主奏樂器。傳統劇目約八十餘出。基本劇目是以“三小”為主。經常上演的有《雙燈記》、《李香蓮賣畫》、《金鎖記》、《秦香蓮》、《安中魁》等。

  該劇種始於明末清初,在清乾隆年間已經流行。曾多次進行北京、天津等大城市演出。自清緒十五年始,哈哈腔先後在石家莊市趙縣的韓村、馮家莊、投頭莊及晉縣的李家莊紮根。1894年秋冬,韓村以候志運為主正式成立了哈哈腔戲班。在這之後一個世紀的長河中,他們代代相傳,接連培育了六代男女演員達100多人。其活動範圍達獲鹿、欒城、晉縣、束鹿、元氏、高邑、寧晉、柏鄉等10個縣。所到之處均受到熱烈歡迎。在演出中,他們對原來音樂、唱腔和表演程式進行了大膽的繼承、創新和改革,使上演的劇目不僅情節曲折離奇,而且通俗易懂。音樂唱腔既優美動聽,又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

  1937年,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華北,韓村軒處於敵處區,哈哈腔被迫停止活動。在解放中,韓村的哈哈腔班社,連續為南下大軍演出了4城4夜的勞軍戲,受到政府表揚。1956年,他們排演由李廣琪挖掘整理的神話劇《小天台》,參加了本縣的會演,受到廣大群眾好評,獲得演出一等獎和男女演員獎。近些年來,由於種種原因,哈哈腔這朵盛一時的鮮花,逐步走向衰落、枯萎,頻臨滅絕的境地。希望有關部門能迅速採取積極措施予以搶救。


中國戲劇—老調

  老調起源於冀中白洋淀周圍農村花會中的俗曲,受當地高腔和說唱藝術的影響,約於清道、咸豐年間形成。因早期老調行當以生、淨為主,且生淨兩行不分腔,同唱老生調,故稱老調。老調形成後,一直與以生、旦為主的絲絃班合演,藝人兼唱兩種聲腔,即所謂老調絲絃班。老調的伴奏樂器在河北梆子興起後吸收了梆子的大板胡和棗木梆子,故又 ...

中國戲劇—北京曲劇

  說起來,好象京劇當然是北京的地方劇種,其實不然,北京曲劇才是真正發源和形成於北京的唯一劇種。它源於單絃及其它北方曲種曲牌,興起於解放後的五十年代,劇種由老舍先生提議定名。沒有嚴格的程式和行當,有著異乎尋常的適應力和表現力。   它崛起之初是以現代戲聞名的,《羅漢錢》、《婦女代表張桂榮》、《喜笑顏開》、《楊 ...

中國戲劇—北昆

  北方崑曲簡稱“北昆”,是我國古老戲曲聲腔崑山腔的一個分支。主要流行於北京、天津及河北中部、東部一帶。因長期與弋腔聯合演出,故稱“昆弋腔”。辛亥革命後,曾有人稱其為“高陽崑曲”,建國後改今稱。   崑腔於明萬曆年間已流傳到北方。清初,江蘇的崑曲班社和藝人不斷北上獻技,清政府曾把崑曲稱為“雅部”,搬演於內廷。 ...

中國戲劇—京劇

  京劇於清光緒年間形成於北京(一說形成於道光年間)。其前身為徽劇,通稱皮簧戲,同治、光緒兩朝,最為盛行。   徽戲進京是在公元1790年(清乾隆五十五年),最早進京的徽戲班是安徽享有盛名的“三慶班”。隨後來京的又有“四喜”、“和春”、“春臺”諸班,合稱“四大徽班”。   道光年間,漢調進京,被二簧調吸收,形 ...

甌劇(溫州

  地方劇種,以唱正反亂彈腔為主,有兼有崑曲、高腔、徽調等多種聲腔,因流行在溫州地區,故名“溫州亂彈”,建國後改稱“甌劇”。相傳,明末清初,在永嘉一帶的農村,有種半職業的班子,農閒結班作戲,農忙則落田務農,俗稱“三月班”。上演的戲文有《趕子倒鍋》、《浪子踢球》、《馬蹄炮》等亂彈小戲。直到清乾隆年間,發展為擁有 ...

win10按鍵盤視窗

  1、遇到這種情況按“win+alt”組合鍵就可以了,也可以使用“win+r”組合鍵,在執行框中輸入“control”,開啟控制面板,找到篩選鍵,選擇關閉,也可以解決問題。   2、win10系統常用快捷鍵:   (1)Win鍵+X。   啟動超級使用者功能。同時按下Win鍵和X就能啟動超級使用者功能,然後 ...

中國戲劇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1、中國戲劇是從秦漢時期開始的。   2、戲曲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秦漢時代。但形成過程相當漫長,到了宋元之際才得成型。   3、成熟的戲曲要從元雜劇算起,經歷明、清的不斷髮展成熟而進入現代,歷八百多年繁盛不敗,如今有360多個劇種。中國古典戲曲在其漫長的發展過程中,曾先後出現了宋元南戲、元代雜劇、明清傳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