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小篆:始於秦代。字型略長,筆畫圓勻,富於圖案美。
②隸書:始於秦朝,成熟並通行於漢魏時代。字型寬扁,左右舒展,平衡對稱,整齊均勻。
③草書:起源於漢初,成熟於東晉。寫意性發揮到極致,變化豐富,奔放躍動。
④楷書:形成於東漢。字型方正,規矩嚴整。
⑤行書:開始盛行於晉代。兼有楷書和草書的長處,既工整清晰,又飛灑活潑。
①小篆:始於秦代。字型略長,筆畫圓勻,富於圖案美。
②隸書:始於秦朝,成熟並通行於漢魏時代。字型寬扁,左右舒展,平衡對稱,整齊均勻。
③草書:起源於漢初,成熟於東晉。寫意性發揮到極致,變化豐富,奔放躍動。
④楷書:形成於東漢。字型方正,規矩嚴整。
⑤行書:開始盛行於晉代。兼有楷書和草書的長處,既工整清晰,又飛灑活潑。
書法五大字型楷,篆,行。草。隸。
1、篆書是大篆、小篆的統稱。大篆指甲骨文、金文、籀文、六國文字,它們儲存著古代象形文字的明顯特點。小篆也稱“秦篆”,是秦國的通用文字。在漢文字發展史上,它是大篆由隸、楷之間的過渡。
篆書是最有內涵的,同樣寫起來也是最難的。一幅名家的篆書作品,掛在牆上是,它是在動的。它起源很早,在書寫的更迭之中,逐漸被人捨棄,但它依然用哪種深邃的內涵,靈動的線條表達古典的美,內心的美。
2、隸書——內心的思想:秦始皇在“書同文”的過程中,命令李斯創立小篆後,也採納了程邈整理的隸書。隸書在篆書之後,是一種非常優美的書體。有波、磔(zhe)之美。所謂波,指筆畫左行如曲波,後楷書中變為撇;所謂磔只右行筆畫的筆鋒開張,形如燕尾的捺筆。
寫長橫時,起筆逆 鋒切入如蠶頭,中間行筆有波勢俯仰,收尾有磔尾。隸書有著自己獨有的思想性,用柔美的筆畫,嚴謹的章法,嚴肅但不死板,方直但不生硬。有思想,有內涵。
3、草書——纏綿的意境:草書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章草筆劃省變有章法可循,代表作如三國吳皇象《急就章》的松江本。今草不拘章法,筆勢流暢,代表作如晉代王羲之《初月》、《得示》等帖。
狂草出現於唐代,以張旭、懷素為代表,筆勢狂放不羈,成為完全脫離實用的藝術創作,從此草書只是書法家臨摹章草、今草、狂草的書法作品。草書是中國書體簡化的極端,有著極強的藝術價值。
4、行書——速度的軌跡:行書是介於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字型。行書以宋代的最為著名,有米芾、蘇軾、蔡襄黃庭堅等。行書行書代表作《蘭亭序》代表作中最著名的是東晉書法家王羲之的《蘭亭序》,前人以“龍跳天門,虎臥鳳閣”形容其字雄強俊秀,讚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唐顏真卿所書《祭侄稿》,寫得勁挺奔放,古人評之為“天下第二行書”。蘇軾的《黃州寒食帖》則被稱為“天下第三行書”。行書的出現是書寫簡化,以及速度加快的結果。
5、楷書——方正的柔美:楷書,漢字字型的一種,就是現在通行的漢字手寫正體字,它是由隸書演變來的。也叫正楷。是我國發展時間最長的一種書體。
楷書形體方正,筆畫平直,著名書家有楷書四大家:唐朝歐陽詢(歐體)、唐朝顏真卿(顏體)、唐朝柳公權(柳體)、元朝趙孟頫(趙體)。楷書一般作為入門書體,其上可追篆隸,下可及行草,有承上啟下之作用。
1、中國五大劇種分別是京劇、越劇、黃梅戲、評劇、豫劇。
2、京劇在中國是影響最大的一個戲曲劇種,是以北京為中心的一種戲劇形式,從清代乾隆五十五年開始,融合了徽班、漢調、崑曲、秦腔以及民間曲調,最終形成京劇。
3、越劇是中國第二大劇種,也被稱為紹興戲,因為它發源於紹興嵊州,越劇的長處是抒情,一般以唱為主,表演非常的真切、動人,非常具有江南的靈秀感。
4、黃梅戲起源於湖北黃梅地區,後來早安徽安慶發展壯大,黃梅戲的主體是山歌、秧歌、茶歌等,開始在農村發展,後來發展到城市,代表作品是《天仙配》。
5、評劇一直流傳於中國的北方,是漢族的一種傳統戲曲劇目之一。評劇是在20世紀30年代以後在京劇和河北梆子的影響下才變得成熟,出現了新鳳霞、小白玉霜、魏榮元等著名演員。
6、豫劇發源於河南開封,它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礎上不斷改革、創新而來的,建國之後,河南簡稱為“豫”,所以被稱為豫劇,豫劇的唱腔非常的鏗鏘有勁、生動活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