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族傳統節日有哪些
中國民族傳統節日有哪些
傳統節日形成,是一個民族或國家歷史文化長期積澱凝聚的過程。中國傳統節日多種多樣,是我中國悠久歷史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從遠古先民時期發展而來的中華傳統節日清晰地記錄著中華民族豐富而多彩的社會生活文化內容,乃中華民族特有的特色節日。
中國的傳統節日有除夕(大年三十)、春節(正月初一)、元宵節(正月十五)、清明節(4月5日前後)、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七夕節(農曆七月初七)、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臘八節(農曆十二月初八) 等。
此外,我國各少數民族也都保留著自己的傳統節日,諸如傣族的潑水節、蒙古族的那達慕大會、彝族的火把節、瑤族的達努節、白族的三月街、壯族的歌圩、藏族的藏曆年和望果節、苗族的跳花節等。
漢族的傳統節日 中國漢族傳統節日有哪些
漢族的傳統節日
中國漢族的節日很多,主要有臘祭、祭灶、春節、元宵、社日、清明、端午、中秋、重陽等。在諸節日中,以春節最隆重。春節又稱為過年,是中國漢族人千百年來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也是一年中最隆重、最熱鬧的節日。
中國漢族的春節習俗,一般以吃年糕、餃子、餈粑、湯圓、荷包蛋、大肉丸、全魚、美酒、福橘、蘋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餚饌為主;並伴有撣揚塵、洗被褥、備年貨、貼春聯、貼年畫、貼剪紙、貼窗花、貼福字、點蠟燭、點旺火、放鞭炮、守歲、拜年、給壓歲錢、走親戚、送年禮、上祖墳、逛花市、鬧社火、跳鍾馗等眾多活動,極盡天倫之樂。
中國漢族傳統節日有哪些
1、正月初一:春節,古代有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三元、三朝、三正、正旦、正朔等30多種名稱。
2、正月初五:路神生日。
3、正月十五日:上元節(元宵節)。
4、二月初二:春龍節,又叫龍抬頭,青龍節。
5、二月十五:花朝節。
6、清明節的前一天:寒食節
7、三月初三:上巳節,傳說中王母娘娘開蟠桃會。
8、春分後十五日:清明節(現定陽曆四月五日)。
9、四月初八日:佛誕日,又有牛節之稱過了這天牛就要下地了。
10、五月初五:端午節。
11、夏至節
12、六月六:曬伏節六月六,曬紅綠。”姑姑節”六月六,請姑姑”,在古代還是另外一個節日,名叫天貺(賜贈的意思)節,六月六也是佛寺的一個節日,叫做翻經節。
13、七月七日:稱七夕、七月七、乞巧節。
14、七月十五日:中元節,又稱鬼節,盂蘭盆節。
15、七月三十:地藏節。
16、八月十五日:中秋節。
17、九月九日:重陽節。
18、十月初一:十月朝,又稱祭祖節。
19、十月十五日:下元節。
20、十一月二十二日:冬至。
21、十二月八日:臘八節。
22、臘月二十三日:祭灶節,祀灶日,俗稱過小年,亦稱小年、小年下、小年節。
23、臘月的最後一天:年除日、除日,除日晚上叫除夕、大年夜、大節夜、大盡等,民間稱年三十、大年三十。
漢族概況
漢族是中國的主體民族。漢族人口為1225932641人,佔91.51% (2010,未包括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省資料),佔全國人口總數的91.51%。漢族的遠古先民大體以西起隴山、東至泰山的黃河中下游為活動地區。公元前21世紀後,中原地區相繼出現了夏、商、西周幾個王朝。他們雖都自認黃帝為其祖先,實際卻來自不同的部落集團,經過漫長曆史年代的接近、交往、鬥爭和融合,形成了共同族體。西周時已出現華、夏單稱或華夏連稱的族名,以區別於蠻、夷、戎、狄等;至戰國時,秦、楚、齊、燕、韓、趙、魏同稱諸夏。後經兼併、爭戰,形成諸夏統一趨勢,進至中原的戎、狄、夷、蠻也與華夏融合,華夏成為穩定的族體,分佈區域已達東北遼河中下游、西北洮河流域、西南巴蜀黔中、東南湖湘吳越等廣大地區。前221年秦兼併六國,統一諸夏,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漢族以先秦華夏為核心,在秦漢時期形成統一民族。
中國的傳統節日有哪些 中國傳統節日順序排列
中國的傳統節日有哪些
中國的傳統節日有春節(正月初一)、元宵節(正月十五)、清明節(陽曆4月5日前後)、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七夕節(農曆七月初七)、中元節(農曆七月十四/十五)、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重陽節(農曆九月九)、冬至節(陽曆12月21——23日)、臘八節(農曆十二月初八)、除夕(年尾最後一天) 等。
在一些少數民族,還保留著自己民族特有的節日,例如傣族的潑水節、蒙古族的那達慕大會、彝族的火把節、瑤族的達努節、白族的三月街、壯族的歌圩、藏族的藏曆年和望果節、苗族的跳花節等。
中國傳統節日順序排列
春節——農曆正月初一
春節習俗吃年糕、餃子、湯圓、以及各種美味餚饌為主;並伴有撣揚塵、洗被褥、備年貨、貼春聯、貼年畫(門神鍾馗)、貼剪紙、貼窗花、貼福字、點蠟燭、點旺火、放鞭炮、給壓歲錢、拜年、走親戚、送年禮、上祖墳、逛花市、鬧社火等眾多活動,家家團圓,極盡天倫之樂。
元宵節——農曆正月十五
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其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為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元宵節的習俗在全國各地不盡相同,其中以吃元宵、賞花燈、舞龍、舞獅子較為普遍。
清明節——農曆三月初三
清明節除了講究禁火、祭祀、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踢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
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
這一天的活動主要有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貼五毒、貼符、放黃煙子、吃十二紅。
七夕節——農曆七月初七
七夕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在這一天晚上,婦女們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活動,禮拜七姐,儀式虔誠而隆重,陳列花果、女紅,各式傢俱、用具,精美小巧、惹人喜愛。
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
重陽節有登高的習俗,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和登高相聯絡的有賞菊賦詩、插茱萸、喝重陽酒、吃重陽糕等風俗。
冬至節——公曆12月22日或23日
我國古代對冬至很重視,曾有“冬至大如年”之說,有慶賀冬至的習俗。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團、冬至長線面的習慣。各個地區在冬至這一天還有祭天祭祖的習俗。
中國的傳統節日有哪些
主要有春節:農曆正月初一,是闔家團圓的日子。元宵節:農曆正月十五,吃元宵鬧龍燈;清明節:農曆春分後十五天,祭祖思遠;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紀念屈原;七夕節:農曆七月初七,有情人終成眷屬;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賞月人團圓;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是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老年人的節日:農曆臘月的最後一天為除夕 ...
民族傳統節日有哪些
漢族的傳統節日舉例: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清明節、重陽節、臘八節、七夕節等。
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舉例:蒙古族的那達慕、傣族的潑水節、傈僳族的刀杆節、彝族的火把節、白族的三月街、哈尼族的扎勒特、藏族的酥油花燈節、景頗族的目腦縱歌、拉祜族的月亮節、苗族的花山節等。
民族傳統節日簡介:傳統節日是 ...
中國的傳統節日有哪些
1、中國的傳統節日主要有春節(正月初一)、元宵節(正月十五)、龍抬頭(二月二)、社日節(二月二)、清明節(公曆4月5日前後)、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七夕節(農曆七月初七)、七月半(農曆七月十四/十五)、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重陽節(農曆九月九)、冬至節(公曆12月21~23日)、除夕(年尾最後一天) ...
中國的傳統節日有哪些分別是幾月幾日
中國農曆節日表:
臘八節(農曆臘月初八)、除夕(臘月的最後一天)、春節(農曆一月一日)、元宵節(農曆一月十五日)、寒食節(清明的前一天)、清明節(春分後十五日)、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七夕節(農曆七月初七)、中元節(農曆七月十五日)、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日)、重陽節(農曆九月九日)、下元節(農曆十月 ...
中國的傳統節日有哪些及風俗及時間
中國農曆節日表:
臘八節(農曆臘月初八)、除夕(臘月的最後一天)、春節(農曆一月一日)、元宵節(農曆一月十五日)、寒食節(清明的前一天)、清明節(春分後十五日)、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七夕節(農曆七月初七)、中元節(農曆七月十五日)、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日)、重陽節(農曆九月九日)、下元節(農曆十月 ...
中國的傳統節日有哪些
中國的傳統節日有:
1、除夕:是農曆一年最後一天的晚上。
2、春節:農曆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
3、元宵節:農曆正月十五。
4、寒食節:在夏曆冬至後一百零五日,清明節前一二日。
5、清明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冬至後的第104天。
6、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
7、七夕節:農曆七月初 ...
中國的傳統節日有哪些是幾月幾日
中國的傳統節日及日期如下:
1、春節:正月初一,即農曆新年,是一年之歲首,傳統意義上的“年節”。
2、元宵節(上元節): 正月十五,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為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
3、土地誕(龍抬頭):二月初二,也稱“社日節”,社日分為春社日和秋社日,春社是立春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