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熱帶地區有哪些+中國熱帶地區是在哪裡
中國熱帶地區有哪些 中國熱帶地區是在哪裡
導語:熱帶氣候的特點是最熱月份的平均氣溫不會太高,絕對最高氣溫很少高於38℃,最低氣溫很少低於18℃。那麼,中國熱帶地區有哪些?中國熱帶地區是在哪裡?下面是小編精心準備的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國熱帶地區有哪些
中國熱帶地區有海南島、雷州半島以及雲南和臺灣南部。熱帶氣候最顯著的特點是全年氣溫較高,全年平均溫度大於16攝氏度,四季界限不明顯,日溫度變化大於年溫度變化。
中國的熱帶城市有:廣西的北海、廣東深圳、珠海,福建廈門、福州,海南三亞、海口等等。
1、北海
北海,是廣西壯族自治區地級市,地處廣西壯族自治區南端,北部灣東北岸。西北距首府南寧206公里,東距廣東湛江198公里,東南距海南海口市147海里。
地勢總體呈北高南低,地形平坦開闊;氣候屬海洋性季風氣候,具有典型的亞熱帶特色;下轄3個區、1個縣,總面積3337平方千米;2017年總人口175.42萬人。
2、深圳
深圳位於廣東省中南沿海地區,珠江入海口之東偏北,所處緯度較低,屬亞熱帶海洋性氣候。由於深受季風的影響,夏季盛行偏東南風,時有季風低壓、熱帶氣旋光顧,高溫多雨。
其餘季節盛行東北季風,天氣較為乾燥,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22.4℃,最高氣溫38.7℃(1980年7月10日)、最低氣溫0.2℃(1957年2月11日)。
3、珠海
珠海,廣東省地級市,珠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東南沿海重要的風景旅遊城市 。地處北緯21°48′~22°27′、東經113°03′~114°19′之間。 位於廣東省珠江口的西南部,東與香港隔海相望,南與澳門相連,西鄰江門市新會區、台山市,北與中山市接壤。
珠海市地處珠江口西岸,瀕臨廣闊的南海,屬典型的南亞熱帶季風海洋性氣候。終年氣溫較高,1979~2000年年平均氣溫22.5℃;氣候溼潤,年平均相對溼度80%;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達到2061.9毫米。
4、廈門
廈門,隸屬於福建省,別稱鷺島, 簡稱鷺, 副省級城市、經濟特區,東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港口及風景旅遊城市。
廈門屬於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溫和多雨,年平均氣溫在21℃左右,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平均降雨量在1200毫米左右,每年5~8月份雨量最多,風力一般3~4級,常向主導風力為東北風。由於太平洋溫差氣流的關係,每年平均受4~5次颱風的影響,且多集中在7~9月份。
5、福州
福州,別稱榕城,簡稱榕,隸屬於福建省,位於福建省東部、閩江下游及沿海地區,是福建省省會,福建省的政治、文化、交通中心,海峽西岸經濟區中心城市之一。
福州屬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氣溫適宜,溫暖溼潤,四季常青,陽光充足,雨量充沛,霜少無雪,夏長冬短,無霜期達326天。
年平均日照數為1700~1980小時;年平均降水量為900~2100毫米;年平均氣溫為20~25℃,最冷月1~2月,平均氣溫達6~10℃;最熱月7~8月,平均氣溫為33~37℃。極端氣溫最高42.3℃,最低-2.5℃,2013年福州成為四大火爐之首。
熱帶氣候分佈
1、熱帶雨林氣候主要分佈在赤道附近地區,全年高溫多雨,且各月均勻。
2、熱帶草原氣候主要分佈在非洲和南美洲赤道雨林氣候的南北兩側。終年高溫,一年中有明顯的乾季和雨季(降水分乾溼兩季)。
3、熱帶季風氣候以亞洲南部、東南部的印度半島和中南半島最為顯著。這種氣候終年高溫,一年中也可以分為旱雨兩季,風向隨季節而變化。旱季,風從陸地吹向海洋,乾旱少雨;雨季,風從海洋吹向陸地,降水集中。
4、熱帶沙漠氣候主要分佈在南北迴歸線附近的大陸西岸和內陸地區,這種氣候降水量稀少,終年炎熱乾燥,地面有大片的沙漠。
中國傳統節日有哪些 中國傳統節日順序排列
中國傳統節日有哪些 中國傳統節日順序排列
中國傳統節日有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元節、中秋節、重陽節、臘八節等。
春節
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最盛大的節日。因為它居歲首,古代稱之為“元旦”,又叫“三元日”,意即這一天為“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早在商周時期,我國就出現了迎春的娛樂活動日。漢武帝時,司馬遷創造了《太初曆》,確定正月為歲首,正月初一為新年。辛亥革命後,各省都督代表集會南京,決定使用公曆,規定公曆1月1日為元旦,農曆正月初一為春節。在人們的習慣語中,春節又叫做“過年”。
元宵節
農曆正月十五是中國的元宵節,又名元夕節、上元節、燈節、小年。秦始皇名政,因避諱,又稱端月十五,是一個舉國歡慶的日子。
關於元宵節的來歷,說法很多,但根據史籍記載,一般認為元宵節開始於西漢時期。相傳漢高祖劉邦死後,呂后之子劉盈登基為漢惠帝。惠帝生性懦弱,優柔寡斷,大權漸漸落在呂后手中。漢惠帝劉盈病死後,其母呂雉篡位,呂后及呂氏宗族把持朝政。呂雉死後,大將周勃、180年掃除諸呂,擁立劉恆為40)。周勃等人戡平“諸呂之亂”的日子剛好是正月十五,因此每逢正月十五這一天,玩,與民同樂,以示紀念。在古代,正月,稱夜為“宵”,正月十五又是一年的第一個月圓夜,所以,漢文帝就把它定為“元宵節”。
清明節
清明節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又是傳統的具有悲情色彩的民族大節。此節一般在公曆4月5日前後(農曆二月底三月初)。春分後十五天,斗柄指乙為清明。這時太陽到達黃經十五度,天氣清澈明朗即為清,萬物欣欣向榮故為明,故此又稱清明。清明與寒食節期很近。按周代規定,冬至後第105天為寒食節,而自然節氣清明則在第二天或第三天。清明節的民俗活動主要是,懷念先祖、上墳祭掃,春遊踏青、插柳植樹。民間也稱它為鬼節之一,其祭掃培土、插柳植樹是春節上墳、中元祭祖、十月一送寒衣活動中所沒有的。透過清明懷念先人、感恩承志,能夠產生家庭、社會和整個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彰顯我們的偉大民族精神,有利於全國團結統一、社會穩定。2007年12月,清明節被國務院確定為法定節日之一,並從2008年開始放假一天,與臨近雙休日組成清明黃金週。現在讓我們一起追尋清明節幾千年的發展演化過程和各種節俗。
端午節
五月初五是我國端午節,也稱重五節、端陽節、天中節、午日節、草蒲節、解粽節、浴蘭節、女兒節。俗稱五月節,冀豫等地還稱為“五月單五”。按照古代干支紀年,五月為午月,五月初五即午月午日,所以稱之重五或重午。端為首次、第一,所以稱端午。五為陽數,所以也稱端陽。此日接近一年的一半,所以又稱天中節。古時,是日少女須配戴靈符,頭答榴花,極盡美豔之姿,所以也稱女兒節。唐初該節名稱多混用。由於唐玄宗生於八月初五,為了避諱,就正式將此節定名為端午。
七夕節
每年農曆七月初七這一天是我國漢族的傳統節日七夕節。七夕節又稱乞巧節、女兒節,別稱雙七、香日、星期、巧夕、女節、蘭夜、香橋會、巧節會。七夕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
七夕節在千百年的流變中逐漸產生了乞巧、祈佑兒童、祈婚姻美滿、祈遂私願等七夕習俗、儀式。其中,青年女性祈禱婚姻幸福美滿是最重要的習俗因子。
中元節
中元節為三大鬼節之一,又稱祭孤、瓜節、七月半、送鬼節、寄生節、盂蘭盆會。中國歲時節令有所謂“三元”之稱。三元即正月十五上元、七月十五中元、十月十五下元。中元節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除、清、九)等三節,都是中國傳統節日裡祭祖的四大節日。民間還稱七月十五為鬼節,與清明、十月一合稱三鬼節。過去民間從七月初一有開鬼門的儀式,直到月底關鬼門結束,都會舉辦普度佈施活動。據說普度活動由開鬼門始,然後豎燈篙,放河燈招致孤魂;而主體則在搭建普度壇、架設孤棚、穿插搶孤等行事,最後以關鬼門告結。發展至今,已成為祭祖的重大活動時期。
中秋節
農曆八月十五日是中秋節。南宋吳自牧的《夢粱錄》記載:“八月十五中秋節,此日三秋恰半,故謂之中秋。”農曆八月,是秋季的第二個月,稱仲秋,八月十五又在仲秋的正中,所以稱中秋,所以這是中秋節的來歷素因之一。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全國眾多民族中的傳統文化節日。據說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圓最亮,所以從古至今都有飲宴賞月的習俗。
重陽節
九月九日為重陽節,也叫重九節,在七夕、中元、中秋三節之後,是人秋後的第四個節日,也是秋冬交替時的辭青、迎寒老節,還是一年最後一個數字重疊式節日。其九字重重,含義是極高極大,代表長久、長壽。1989年,我國按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要求,將農曆九月九日定為中國老人節。這樣就突出了重陽節尊老敬老的主題,對於促進家庭和諧、建設和諧社會是十分重要的。重陽節是夏曆的九月九日。《易經》將九定為陽數,兩九相重,故稱“重九”;又因日月逢九,兩陽相重,故名“重陽”被認為是重陽節的來歷。
臘八節
臘八節是我國漢族的傳統宗教、農祀節日。農曆十二月初八日,古稱“臘日”;南北朝佛教傳人中國後,與佛教節日相重合,又稱“佛成道節”。
關於臘日的來歷,起源於遠古漢族先民的一種冬日祭典。因冬季天寒,農事空閒,人們便進山打獵,以備新舊交替的年底,用獵物作“犧牲”祭祀祖宗與天地神明,祈福禳災。古文,獵與臘為同字。因此,這種祭典就稱為“臘祭”,農曆十二月也就順呼為“臘月”。
中國傳統節日有哪些 中國傳統節日大全表
中國傳統節日有哪些 中國傳統節日大全表
中國傳統節日有:除夕(臘月最後一天)、春節(正月初一)、元宵節(正月十五)、寒食節(清明節前一天)、清明節(陽曆:4月5日前後)、上巳節(農曆:三月初三)、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七夕節(農曆:七月初七)、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重陽節(農曆:九月九)、寒衣節(農曆:十月初一)臘八節(農曆:臘月初八)、小年(臘月二十三——臘月二十四) 等。
另外,二十四節氣當中,也有個別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如:清明、冬至等,這些節日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它們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
中國傳統節日大全表
農曆正月
以下節日未特定說明皆按農曆(又稱夏曆、陰曆)來算:
正月初一, 春節,古稱歲首、歲始等。傳說是道教中元始天尊誕辰,佛教中彌勒佛誕辰。
正月初二,犬日
正月初三,豬日,小年期
正月初四,羊日
正月初五,牛日,破五日,開市,神話中五路財神誕辰
正月初六,馬日,送窮日
正月初七,人日,又稱人勝節,送火神
正月初八,穀日,道教中閻王爺誕辰,八仙日
正月初九,天日,九皇會,傳說是道教中玉皇大帝誕辰
正月初十,地日,石頭生日(祭石頭)
正月十二,火日,民俗中老鼠娶媳婦日,炒黃豆(老鼠眼),點百火,丟百病
正月十三,上(試)燈日,關公升天日
正月十五 ,元宵節,正燈日,道教上元節,是天官的誕辰
正月十八,落燈日
正月二十,天穿節,天穿節又叫補天節,“小天倉”。這一節日又與“雨水”節氣相關立春後的節氣是“雨水”。古人認為,是日“天一生水”,應節則下雨,故謂之“天穿”。
正月二十五,天倉節(填倉節),有的說天倉節是祭星之日,有的說是為祭土地或祭磨神。所謂填倉,意思是填滿穀倉。
農曆二月
二月初一,中和節,太陽生日
二月初二 ,春龍節(頭牙), 又叫龍抬頭、 青龍節 ,佛教中濟公菩薩生日
二月初三,神話中文昌帝君誕辰
二月十二,花朝節(一說二月十五),又稱花神節,百花生日,花神生日(花期)
二月十五 ,道教中九天玄女娘娘誕辰,道教中太上老君、精忠嶽王誕辰
二月十九,佛教中觀世音菩薩誕辰
二月二十一,佛教中普賢菩薩誕辰
農曆三月
三月初三 ,上巳節 ,姑娘回孃家,黃帝的誕辰,道教中真武大帝誕辰,神話中王母娘娘開蟠桃會
三月十五,神話中趙公明元帥誕辰,道教中泰山老母誕辰
冬至後一百零五天,清明節的前一天 ,寒食節,農曆日期不固定(見清明)
清明,24節氣之一,通常在二月後半月至三月上半月之內
農曆四月
四月初一,祭雹神
四月初四,佛教中文殊菩薩誕辰
四月初八 ,浴佛節(龍華會),佛教中釋迦牟尼誕辰
四月十二,道教中蛇王誕辰
四月十四,道教中神仙生日(呂洞賓誕辰)
四月十八,神醫華佗誕辰
四月二十八,藥王(神農)誕辰
農曆五月
五月初五, 端午節
五月十三,雨節
農曆六月
六月初一,半年節(過半年)
六月初六,曬衣節, 曬伏節“六月六,曬紅綠。” “姑姑節”“六月六,請姑姑”。在古代還是另外一個節日,名叫天貺(賜贈的意思)節,六月六也是佛寺的一個節日,叫做翻經節,祭祀山神。
六月十九,佛教中觀世音菩薩得道
六月二十四,關公誕辰,神話中雷神誕辰,荷花生日
農曆七月
七月初一,祭祀海神
七月初七, 習稱七夕、七月七、乞巧節
七月十五 ,是地官的誕辰,佛教的盂蘭盆節,有盂蘭盆會傳世,儒家俗稱鬼節,道教稱中元節
七月十八,道教中西王母誕辰
七月二十,棉花生日
七月二十三,諸葛武侯誕辰
七月三十 ,佛教中地藏王菩薩誕辰(地藏節)
農曆八月
八月初一,天醫節
八月初三,道都中灶君生日
八月初八,神話中瑤池大會
八月十二,盤古王誕
八月十五 ,中秋節
八月二十,水稻生日
八月二十七,孔夫子誕辰
農曆九月
1.九月初九 ,重陽節,元帝得道之辰
2.九月十九,佛教中觀世音菩薩出家。
農曆十月
1.十月初一 ,十月朝,寒衣節,是流行於我國北方的祭祖節,又稱鬼節之……
2.十月十五 ,道教下元節 ,水官的誕辰。
農曆十一月
1.冬至,故又稱日南至,亞歲(僅次於新年),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被用來確定月序和閏月的節氣,冬至在十一月(子月)月內(即最早十一月初一,最遲十一月二十九或三十)是制定閏月的大前提。因節氣和公曆都是陽曆屬性,所以節氣公曆日期反而相對固定,冬至常在公曆(陽曆)12月22日前後。
農曆十二月
1.十二月初八 ,臘八節 ,佛教中釋迦牟尼佛成道日。
2.十二月十六:尾牙
3.十二月廿三/廿四 :祭灶節,掃塵日,祀灶日,俗稱“過小年”,亦稱小年
4.十二月廿五,道都中接玉……
5.十二月的最後一天 年除日、除日,除日晚上叫除夕、大年夜、大節夜、大盡等,民間稱年三十、大年三十 ,封井(祭井神),貼春聯,迎財神,吃年夜飯,守歲。
部分傳統節日介紹
1、除夕(臘月最後一天)
因常在夏曆臘月二十九或三十日,故又稱該日為大年三十,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民間最為重視。家家戶戶忙忙碌碌或清掃庭舍,迎祖宗回家過年,並以年糕、三牲奉祀。
2、春節(正月初一)
俗稱“年節”,傳統名稱為新年、大年、天臘、新歲,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新歲、過年。 中國人過春節至少已有4000年以上的歷史。在民間,舊時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日。在現代,人們把春節定於農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農曆正月十五(上元節)新年才算結束。
3、元宵節(正月十五)
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為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是中國春節年俗中最後一個重要節令。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正月十五稱為元宵節。
元宵節習俗自古以來就以熱烈喜慶的觀燈習俗為主。傳統習俗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拉兔子燈等。此外,不少地方元宵節還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
4、寒食節(清明節前一天)
在夏曆冬至後105日,清明節前一二日。是日初為節時,禁菸火,只吃冷食。並在後世的發展中逐漸增加了祭掃、踏青、鞦韆、蹴鞠、牽勾、鬥雞等風俗,寒食節前後綿延兩千餘年,曾被稱為中國民間第一大祭日。寒食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中唯一以飲食習俗來命名的節日。
5、清明節(陽曆:4月5日前後)
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清明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掃墓祭祖的日子。中華民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經歷史的發展演變,清明具有極為豐富的內涵,各地都發展出了不同習俗,而掃墓祭祖、踏青郊遊是基本主題。
中國的節日有哪些 中國的主要傳統節日
中國的節日有哪些 中國的主要傳統節日
中國傳統節日有:除夕(臘月最後一天)、春節(正月初一)、元宵節(正月十五)、寒食節(清明節前一天)、清明節(陽曆:4月5日前後)、上巳節(農曆:三月初三)、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七夕節(農曆:七月初七)、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重陽節(農曆:九月九)、寒衣節 ...
中國古代典籍有哪些 中國古代十大著名文化典籍
中國五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有著淵源流長的文化內涵,幾千年來我國的古人為後世留下了無數智慧的結晶,哪些古代典籍至今仍對我國部分領域有著重要的影響,那古代都有哪些重要的文化典籍呢,本文就為大家盤點中國十大古代著名典籍,一起了解下吧。
中國古代十大著名文化典籍
1.永樂大典
永樂大典這個由明成祖朱棣 ...
中國種植翅果樹的地區有哪些?
1、主要分佈於山西省翼城、鄉寧、平陸等海拔800~1 200 m低山丘陵區,目前已被列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瀕危樹種。
2、翅果樹,屬於胡頹子科,漸危種。種仁含油量高,可供食用;花含蜜量大;根系發達,根瘤固氮可改良土壤;葉含氮量較高;材質堅硬。本種既是木本油料植物、密源植物和用材樹種,又是乾旱地區營造水土 ...
中國東部地區有哪些省
將我國劃分為東部、中部、西部三個地區的時間始於1986年,由全國人大六屆四次會議透過的“七五”計劃正式公佈。東部地區包括北京、天津、河北、遼寧、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和海南等11個省(市);中部地區包括山西、內蒙古、吉林、黑龍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廣西等10個省(區);西部地區包括 ...
中國西部地區有哪些
中國西部地區包括陝西省、四川省、雲南省、貴州省、廣西壯族自治區、甘肅省、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西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重慶市十二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土地面積681萬平方公里,佔全國總面積的71%;人口約3.5億,佔全國總人口的28%。西部地區疆域遼闊,除四川盆地和關中平原外,絕大部 ...
中國北方地區有哪些省
包括黑龍江、吉林、遼寧、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河南、山西、陝西、內蒙古東部、江蘇中原官話區、安徽中原官話區。北方地區指秦嶺-淮河一線以北、內蒙古高原以南、大興安嶺、青藏高原以東的廣大地區,主要包括東北地區和華北地區。
1、黑龍江省
省會哈爾濱,位於中國東北部,是中國位置最北、緯度最高的省份。
...
中國西部地區有哪些城市
西部地區主要城市有:呼和浩特、包頭、西安、延安、漢中、寶雞、蘭州、武威、嘉峪關、銀川、石嘴山、西寧、格爾木、拉薩、日喀則、烏魯木齊、伊犁、成都、內江、自貢、西昌、重慶、昆明、麗江、貴陽、遵義、南寧、桂林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