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節的習俗:傳說,年獸害怕紅色、火光和爆炸聲,而且在大年初一出沒。所以每到大年初一這天,人們便有了拜年、貼春聯、掛年畫、貼窗花、放爆竹、發紅包、穿新衣、吃餃子、守歲、舞獅舞龍、掛燈籠、磕頭等活動春節習俗;
2、元宵節的習俗:傳統習俗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拉兔子燈等。此外,不少地方元宵節還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
1、春節的習俗:傳說,年獸害怕紅色、火光和爆炸聲,而且在大年初一出沒。所以每到大年初一這天,人們便有了拜年、貼春聯、掛年畫、貼窗花、放爆竹、發紅包、穿新衣、吃餃子、守歲、舞獅舞龍、掛燈籠、磕頭等活動春節習俗;
2、元宵節的習俗:傳統習俗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拉兔子燈等。此外,不少地方元宵節還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
春節風俗順口溜 中國傳統節日春節順口溜有哪些
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蒸饅頭;二十七,殺公雞;二十八,貼花花;二十九,去打酒;三十兒,褪皮兒:初一兒,撅墩兒。
其中,貼花花指貼對聯。這一點和很多地方不一樣。我在問答看到很多人說家鄉是三十貼對聯。
褪皮兒指洗澡澡,洗的乾乾淨淨,穿新衣、戴新帽,迎接新年。這一點倒是和古代重大節日慶典、祭祀等活動前,人們沐浴更衣一致。
撅墩兒指拜年,因為要給長輩磕頭跪拜,所以稱之為撅墩兒,撅屁股墩兒。
小孩過年兒歌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
臘八粥,過幾天, 漓漓拉拉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掃房子,
二十五,做豆腐, 二十六,去割肉,
二十七,宰年雞, 二十八,把面發,
二十九,蒸饅頭,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各地春節風俗順口溜
1、經典版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割豬肉。二十七殺年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玩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2、山東版
臘八粥,熬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鍋粘;二十四,掃房日;二十五,推煤鼠;二十六,去買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白麵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姐姐拉著弟弟扭一扭。
3、陝西版
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殺只雞;二十八、蒸棗花;二十九、去打酒;大年三十兒捏餃兒,初一撅著屁股亂作揖兒。
4、河南版
二十三,過小年;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殺稻雞;二十八,貼花花;二十九,去灌酒;年三十兒,貼門旗兒。
5、東北版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燉大肉;二十七殺灶雞;二十八貼花花;二十九去打酒;年三十包餃子。
1、貼春聯
臘月二十八、二十九或三十日家家戶戶貼”年紅”,年紅亦稱春聯。根據《玉燭寶典》、《燕京歲時記》等著作記載,春聯的原始形式就是人們所說的桃符。唐朝以後,除了以往的神荼、鬱壘二將以外,人們又把秦叔寶和尉遲恭兩位唐代武將當作門神。貼春聯也叫貼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中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千家萬戶都會換上一幅新的對聯貼在自家的大門上。據說這一習俗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2、祭祖與團年
祭祖是在除夕之夜團年之前祭奠祖先。飲水思源,過年時不能忘記已故的先人。祭祖儀式非常隆重,祭品有三牲大禮,即豬頭、豬尾(表示全豬一頭、公雞- -只、頭或免子- -只,再加祭酒;現在的祭品一般為水果、鮮花、祭酒。然後由家長率領兒孫一起端_上祭品,在祖先靈位前跪拜或行禮、莫酒、焚香化錢,並祈願祖先保佑子孫福祿壽喜、安康吉祥。 祭祖的形式或因宗教信仰而不同,但紀念祖先的意義卻是相同的。夜全家人聚在一起吃團圓飯。身處在他鄉的遊子們也要在這天趕回家中和家人一起吃這頓團圓飯,這是華夏民族一個難解的團圓心結。
3、壓歲錢
壓歲錢,春節習俗之一,年晚飯後長輩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家中的小孩子們,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健健康康的成大成人。壓歲錢在民俗文化中寓意辟邪驅鬼,保佑平安。壓歲錢最初的用意是鎮惡驅邪。因為人們認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壓歲錢壓祟驅邪。